古代汉语四中诗律期末怎么考

如题所述

古代汉语

第二册

1、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偏义复词。偏向于园(果园)

2、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同音或近音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3、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假借。

4、注解古书的工作始于汉代。

5、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叫做疏或正义

6、集解或注解:一部重要的古代汉语,注解的人非常之多,后人把各家的注解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例:

何宴注《论语》集解。

7、犹:使用这个述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8、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述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的关系是同音关系,有

时是双声叠韵关系。例如:《论语·季氏》、《论语·为政》。

9、古书上常有异读的情况,异读有时只表现声调上的差异,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词义的词性的不同。例如:音

乐的“乐”和快乐的“乐”。

10、古书中改变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与词性的方法叫破读。

11、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多出的文字现象。

12、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脱落了的文字现象。

第三册

1、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

2、宋代科举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考经义不考诗赋。

3、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4、唐代武则天时武举开始,后沿用至清代。

5、号是一种别名,除名字以外的一种个人称呼,别号、字号、绰号、谥号、年号、庙号

6、封建皇帝在谥号之前还有庙号,如:太祖;高祖;世祖……

7、避讳:所谓避讳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回避,结果往往造成语言上的若

干混乱。

8、避讳的分类:

(1)从等级制度出发,避同树樽。(避君讳、避亲讳)

(2)从述信得观点出发,避凶就吉。

(3)从文明的礼貌出发,避俗就雅。

避讳常用的方法:

(1)该字法(改换一个字)

(2)空字法(故意空着不写)

(3)缺笔法(故意不写笔法)

9、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丧服又分为五个等(五服):斩服、齐服、大功、小功、缌麻。

10、阅读古书错误的原因:

(1)意义不同,不明词义、不通文理,缺乏古典文化知识,不知出典。

(2)语法不明。

(3)音韵不明。

11、古代婚姻经过的六道手续:1)、纳彩;2)问名;3)纳吉;4)纳徵;5)请期;6)亲迎。

第四册

1、赋体演变:

(1)、古赋:又称辞赋,汉代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多采用问答的横式,韵文,中间夹杂散文。

(2)、六朝赋是俳文:又称骈文,特点:善用典故,有明显诗歌化趋势。用典是六朝赋不同于汉赋的又一特色。

(3)、律赋:唐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特点:由考官命题,显出八个韵字,规定八个韵脚,故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