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中生的文学素养,为什么没有以前高中生的文学素养高?

我发现,现在的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普遍偏低。例如在做成语题时,大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成语的意思(而且是在市里最好的高中)。上次语文老师也说:“现在的人浮躁啊,估计再也出不了像郭沫若一样的大师了!”还有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偏低,知识面偏窄,我们的理科班主任不让我们看《读者》,说:“与其看这些没用的书,不如思考几题不会的理科题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语文考试也变得客观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是语文的应试教育畸形发展了吗?以后肯定有人的理想是作家,而这个作家的萌芽会被这应试教育抹灭了吗?等等这些问题我很困惑。求诚心解答!谢谢!

多看些世界名著,国学经典等正统文学。我觉得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娱乐产品太丰富了,很少有人能静心去读书,要么泡网,要么游戏。少年时候还是少看些网络小说的好,都是一些快餐食品,看着是痛快,但没多少营养,对时间是一种浪费,也不利于提升自己的审美。
不过这个还是要看个人兴趣的,不管什么年代,喜欢文学的人还是很多,有作家梦的少年也很多,毕竟文学的魅力也不容小觑。还有,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做题,更需要让大家体会到文学美之所在,你们的语文老师教学方式是不是能够改进一些呢,譬如可以办一些读书交流会,作品比赛,文学常识竞赛之类的。而且对于学生来说,纯诵读文章也许有些单调,可以结合作品的相关影视、绘图甚至音乐、游戏,调动起大家的兴趣。寓教于乐对接受知识也很重要。
PS:我讨厌郭沫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6
其实,你遇到的这个问题,虽然有普遍性,但是也因校因人而异,在目前很多的教改区,这种现象正在得到纠正,培养学生对人文素养,不是朝夕能改,现在是学生的阅读渠道多了,但是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却少了,两个方面都有原因,书读找到一定程度,语文考试是没有问题的!读者这样刊物都禁看,只能说这个学校的育人方向出了偏差,或者是这个班主任急功近利,当然也要看你在什么呢时间看!作家的萌芽不会灭,郭沫若的成就不属于社会的赐予,更多的是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要向他的成就看齐,必须先向他的努力看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15
不能以偏概全。确实现在从总体上来讲学生的语文水平赶不上以前了,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大的方面涉及到教育体制的问题,小的方面涉及到学校家庭等等。你应该看到我们国家教育部现在正在着手解决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在短时间内任然会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仍然在采用考试的方法,所以有他的可取之处,至于提到的想当作家的萌芽会不会被扼杀的问题,你可以想想韩寒的例子,
第3个回答  2012-02-13
关于教育体制...唉 其实不只是文学素养,创新思维啦大胆的想法啦都统统被考学与压力扼杀掉了。
关于文学素养,有才华的人不少,高中生的作文有看似才华横溢的,却没有深刻的思索在里面。文学素养就是将对于人生、世界、未来、梦想乃至宇宙万物的思索诉诸笔墨,而现在在教育体制,恐怕连自主的、大胆的思考这一前提都扼杀了,哪里还能涌现出什么大师呢。当才华被打压到只能做些应景之作,这个民族的文学生命就终结了。
有这么一段话,“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一个民族的文学生命被暴力所摧残。它不单是禁止舆论自由,而是强制性地桎梏一个民族的心灵,并根除其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民族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索尔仁尼琴说的。
想一想,十分可悲。
第4个回答  2012-02-13
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多条条框框的课程。而文学,则是一门灵活的艺术。语文课只是用某种僵化的方式来教会绝大多数人如何认识语言以及掌握语言最基本的用法。文学这门艺术是用语言来表述的。就像狭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方程是用‘e=mc2’来描述一样。它的实际意义绝不是一个公式就能涵盖的。文学艺术还得需自己的感悟。有哪个作家是靠学校里教出来的吗?就算是自然科学家也是先掌握了数学等一些基本工具然后结合发现、自己的感悟思考才能提出理论啊。真的想写作的话就得时时刻刻思考,把平时想的不写下来也得记在脑子里。等你的材料多了,感悟多了,到时一碰到什么契机,文章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