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卖场或公司突发事件处理(危机管理)制度

最好是哪家公司在行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偷盗事件发生)的处理制度,或者是大卖场的那些紧急事件(如遭遇投诉、或者被查)的处理制度,谢谢。

楼上的回答根本就不对题...!

博彩公司突发事件处理制度

1.目的:对突发性的事件能迅速处理,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适用范围:公司各部门。

3.实施细则:

3.1火警事故:

3.1.1白天发生时,迅速通知总机。晚上发生,迅速通知值班保安,并迅速拿灭火器将其熄灭。

3.1.2若灭火器无法将其熄灭,火速拨打电话119。

3.1.3用广播呼叫消防委员会成员集结,发挥消防编组功能,按平时演习的方法进行。

3.1.4疏散组人员指导员工向安全地区有组织地疏散。

3.1.5通知派出所协助交通管制事宜。

3.1.6警戒组人员高度警惕,严防趁火打劫者。

3.1.7火势熄灭后应清查人员及物品损害情形,并保持完整现场,以供警方或保险公司处理。

3.2台风来袭:

3.2.1根据台风预报级数,若员工停止上班,则留下防护小姐人员。

3.2.2保安应巡查厂区,关闭漏关的门窗和照明电源。

3.2.3将散置于室外易被风吹走或吹坏的物品到室内。

3.2.4注意接听员工电话,转达公司规定的事宜。

3.2.5须支援时,立即向防护小姐成员通报。

3.3.水灾:切断电源,将财物转移到楼上。

3.4打架斗殴:

3.4.1迅速通知值班保安进行制止,将当事人交保安队长处理,如当事人不听制止,保安合力予以制止。

3.4.2有多人围观起哄时,将肇事双方带到其他地方处理,并疏散围观起哄人员。

3.4.3事态严重,保安合力都制止不住时,应立即拨打110报警。

3.4.4保安处理事件时,立场要公正,千万不可编袒或加人其中一方。

3.4.5若外来人员来厂滋事,应管制员工不得与其对打。

3.4.6关闭大门及所有出入口,并通知所有保安人员集结,以防万一。

3.4.7尽量劝说对方,以理服人。

3.4.8认清对方面貌、特征、人数,有无携带刀枪,车牌号码及滋事原因等。

3.4.9若事态难以控制,应立即报警。

3.5打劫被盗:

3.5.1发现可疑人物,应与保安人员联系并监视。

3.5.2发现厂区物品被盗,及时通知保安,并保留被盗现场,由上级决定是否报案。

3.6员工急病或工伤:

3.6.1上班时,立即通知总务部车辆调度人员安排司机。

3.6.2下班后,应立即通知值班保安与舍监,联络司机,送往医院。

4.本办法自2006年6月1日起执行,具体修订按博彩公司文件修订规定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09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l.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⑴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⑶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⑷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⑸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⑹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