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何时逝世

如题所述

没有逝世。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扩展资料

提起“贺敬之”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把他与歌曲《翻身道情》、《南泥湾》,歌剧《白毛女》,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名作紧密相联。

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必定知道,贺敬之的创作虽然说不上浩繁,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发表出来都有一定份量。

贺敬之的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他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角。他似乎注定就是为文学创作而生,成为时代的歌者。

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影响,她的平易近人的为人风范,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爱戴,被称之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在家乡山东枣庄已为他建立了贺敬之文学馆。

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诗人均十分景仰贺敬之,十分感谢贺敬之在创作上的指点与帮助。当代诗人陈运和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了首长诗《贺敬之的歌》出版,全诗3000多行,直接记叙了一位苦孩子、小八路怎样在党与延安精神的哺养下,成长为大作家、老部长的战斗一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贺敬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截止2020年,没有逝世。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扩展资料

1937年,13岁的贺敬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兖州简师学习。可是山河破碎,国土上已经没有一块能放下课桌的净土。

不久,简师南迁,贺敬之因为年龄小,被迫退学回家。当他在家万分苦闷、各方打听母校迁移去向的时候,台儿庄战役打响了。贺敬之回忆说,战场虽然没有涉及他所在的村庄,但是每天都会听到十几里外隆隆的炮声,看到炮弹爆炸后的亮光和弥漫的硝烟。

站到村边的山头上,就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坦克就像虫子一样在蠕动。村庄不是战场,但却是军队来往和难民逃亡的所经之路,从他们的口中,贺敬之了解到了战争的惨烈情况,知道了日本人的暴行。这让贺敬之更加仇恨日本侵略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30
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26

贺敬之目前还在世。贺敬之,男,1924年出生,中国山东省枣庄人。1940年赴延安,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后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

拓展资料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四十多年来,从他的第一本诗集《并没有冬天》,到《乡村的夜》、《朝阳花开》、《放歌集》,到近作《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呈现出自己的风格。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

翻开他的诗集,《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贺敬之

第4个回答  2018-03-06
问的是何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