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城的历史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巴塞罗那(Barcelona)地名来源于古代腓尼基语Barkeno。(希腊语Βαρκινών,拉丁语Barcino、Barcelo 、Barceno)。中世纪也曾用Barchinona、 Barçalona、Barchelona、Barchenona作地名。
关于城市的建立有两种观点,但均与哈米尔卡·巴卡有关。第一种认为该城由古代英雄赫拉克勒斯在罗马建立前400年(大约在西元前1153年[1])建立,后哈米尔卡·巴卡于西元前三世纪重建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而第二种说法认为哈米尔卡·巴卡直接建立了巴塞罗那。
大约在西元前15年,罗马人以“台伯山”(现市政厅附近的一座小丘)为中心将城市重新规划为一座罗马兵营。其后巴塞罗那作为罗马人的殖民地被称为Colonia Faventia Julia Augusta Pia Barcino或Colonia Julia Augusta Faventia Paterna Barcino。
在罗马地理学家梅拉的描述中巴塞罗那还是一些小镇组成的地区,但在后世学者眼中,巴塞罗那因自古罗马时期便是贸易中心,主要是因这个地中海的城市拥有其独特的位置和天然良港得以逐渐繁荣起来,并且不需要负担沈重的帝国财政,还可以自己铸造货币。
时至今日很多罗马时期的重要建筑都已经严重损毁,但在著名的历史名胜区“哥特区”仍可看出昔日的格状规划。一些残存的罗马时期的城墙被集中于西元343年始建的拉苏大教堂中。
西元五世纪早期巴塞罗那被西哥特人征服,八世纪早期被摩尔人征服,但西元801年查理曼大帝之子路易将其占领并使之成为加洛林王朝的西班牙边疆区,由巴塞罗那伯爵统治。在西元985年被阿尔-曼苏尔洗劫之前巴塞罗那都是基督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前沿堡垒。后来巴塞罗那伯爵日渐显示出其独立性并扩张领地直至统治整个加泰罗尼亚。西元12世纪由于王室联姻的结果巴塞罗那伯爵头衔由阿拉贡国王拉米罗二世继承,加泰罗尼亚并入阿拉贡王国,到13世纪阿拉贡国王统治了包括那不勒斯、西西里在内的西地中海,并一度统治雅典。随后阿拉贡王室与卡斯蒂利亚王室联姻,两国合并形成了今日西班牙的主体,加泰罗尼亚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独立性日渐减少。但时至今日仍有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存在。 地中海的城市因与海的亲近关系而自发形成,这一点在巴塞罗那城的形成过程中得到完美体现。由于西班牙专制、高压的殖民统治,这座城市经历了2段探索自治的时期:从16世纪到18世纪,即其它城市相继建设成滨水区合成艺术品的时期;法国执政时期(1939年-1976年)。
这座城市与海的关系在“摄政”期间逐渐发生演变。这一时期,任何小小的活动和激情都被套上独立自治的帽子。这期间城市变来变去,在追求自治与殖民专制之间摇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统治力量都会给城市结构和空间形态烙上自己的印记。正是殖民统治与民主自治的交互影响,使巴塞罗那成为地中海港城的典范。
民主与自治的复苏
巴塞罗那城由迦太基人建立,后被罗马人征服,曾是加泰罗尼亚王国的中心,在12世纪-15世纪繁荣昌盛。巴塞罗那在这期间发展成为典型的地中海港城:它是加泰罗尼亚王国大小城邦的中心城,也是初步形成的国际海港网络的中心。这个中心——即港口——已不再是晚期中世纪的某个海湾:在接下来的300年内,来自加泰罗尼亚海湾的船只连绵不断地来往于巴塞罗那‘海滩’。这里还容纳了从竞争对手威尼斯港开来的船,以及比斯开湾的捕鲸船、来自马赛和意大利的各类船只。
城市的选址和轮廓最初决定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是一片面对大海的土地,从东到西被连绵的山体环抱,杜绝了任何来自内陆的自然或人为的侵犯。这片土地上密集了众多的小溪,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在地图上,河流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而四周连绵起伏的山体则是构成城市景观中主要因素。
海港较易遭受侵犯,因此建起了堡垒。但港口贸易却从未间断。在海湾旁、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固定的码头),装配齐备的船只雇佣那些获得人身自由的奴隶来搬运货物。巴塞罗那对搬运工的大量需求迅速影响了邻近地区和整个地中海范围。这座港城很快就成为冒险家、海盗和各种船工的乐园,声名远扬。
起初,巴塞罗那城在空间上并未正对着大海。在罗马人建立的老城的基础上,它长期围绕中心城区不断扩大。14世纪,城市的“百人议会”决定修建一座新的议会大厅。这是一个由一百个来自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代表共同组成的组织,他们依旧选择了旧城。在那时,港口区只是矗立着堡垒的城市边缘地区。
14世纪的另外一座重要的建筑是圣玛利亚教堂,建在老城外围的拉瑞拜拉区。虽然教堂中陈列了各种各样的关于船只、海洋、海事活动的模型,但它依然未能把城市和海洋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种关系的正式建立开始于15世纪,那时城市需要再扩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作为此次扩张的一部分工作,原先位于城南的一条由伦勃拉斯河形成的天然边界被改造成一条林荫大道。它是穿越新城、直通大海的主要干道。很快, 伦 勃拉斯河港成为迎接来自加泰罗尼亚各地船只的主要入口。自此,伦勃拉斯是建造各种城市建筑的首选之地,从集贸市场到教堂寺院,还有富商们建造的宫殿般的华丽建筑。
伦勃拉斯立刻被视为城市的中心区。那里不仅住着权势显贵,也上演着普通大众的平凡生活:车水马龙、熙来攘往、讨价还价、娱乐表演以及民间庆典。
伦勃拉斯就象江河归海那样面对着大海,它成为中心城区的转变为城海之间提供了紧密的连接。新区在佐桑尼码头处结束。理论上讲,它应该向更远处扩张才对。然而,直到17世纪,城市才认识到这一扩张的必要性。
15世纪下半页,巴塞罗那城继续强调其是一个独立的城邦,而事实上它早已成为艾若更帝国的一部分。1472年艾若更国王佛迪南德出于军事防卫的原因,决定整顿巴塞罗那城。这次整顿不仅涉及军事防卫,还影响了经济和城市发展。 1474年,喀斯特女王伊沙贝拉下嫁佛迪南德,两个王国合并了。巴塞罗那城无可替代地成为西班牙的中心。到了17世纪,菲力浦4世放松统治的缰绳,加泰罗尼亚王国获得自制权。这一期间,巴塞罗那城重新开始200年前遭受打击的城市建设。在对伦勃拉斯地区进行整治后,城市更新的注意力转向港口地区。
海湾上矗立着堡垒并不坚固。推翻这些堡垒,城市议会充分利用以往经验,继续在伦勃拉斯区与北部船只停泊处之间沿着海边修建宽阔的林荫大道,与码头齐平。海岸上那些破旧的建筑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漂亮立面的富商宫邸和议政厅。崭新的码头也修砌好,但是太高,船只甚至无处停靠。于是只好要求码头的基础一律采取方形。这样一来,那条大道就象城市的阳台一样俯瞰海湾。尽管这条林荫道并没有按照预想那样成为一个码头,但它确实加强了港口地区之间的联系:南边是佐桑尼码头,北边的海湾则形成一只“钩子”,供船只停靠。在这里,船只你来我往,忙碌不停。 很快,人们就无法享受美好的新环境。18世纪的巴塞罗那撰写着黑暗的一页。1702年到1714年间,波旁王朝与哈普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君主之位爆发了西班牙胜利战争。巴塞罗那反对波旁王朝的菲力浦。不幸的是,菲力浦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并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力浦5世。
统治者对巴塞罗那实施了可怕的报复行为,割断其与大海的联系。重要的港口地区再次修建起堡垒要塞以加强统治。此后的一个半世纪,城市与港口被牢牢地控制在其掌心。尽管任何形式的城市扩张都受到限制,城市人口还是从1717年的37,000人增长至1855年的189,000人。这些人口全部聚集在250公顷的土地上。
除了把大多数的城市人口限制在城墙之内,另外一部分人口却又被限制在外:拉瑞拜拉区的原住民。由于建造军事城堡,需要拆掉拉瑞拜拉区的大量建筑。那些居住在废墟中的渔民、水手、雇工,——他们是最具有革命意识的一群,同时也是港口最不可缺少的一群——被安置在港口旁的海角新区:拉巴塞罗尼特。
马德里的中央政府对待巴塞罗那和对待其他征服领地的态度相同:西班牙的殖民地。就象中美洲、南美洲的殖民地一样。拉巴塞罗尼特是这一时期殖民地区城市发展的样板。西班牙统治者建立了一种针对殖民地城市的固定模式,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城市周边是可控制的;同时城市本身必须绝对在控制范围之内。除了居民之外,这种城市的人口还由军队、罪犯和流放者组成的。
军事营地和拉巴塞罗尼特的设计者都是来自佛兰德的工程师珀斯珀·沃本。他首先是从军事防卫的角度来进行军事营地布局。若有敌人来犯,街区不能成为其进攻的藏身之所;若有内乱,镇压起来易如反掌。对风向的考虑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街道网络尽可能地抵御了寒风袭击。拉巴塞罗尼特的布局原理则来源于广场:安家广场与军营广场。安家广场按照8.4米乘以 8.4米的模数尺寸来设计,联立式住宅和独立式的小屋都在这一模数基础上变换设计。住宅全部沿街布置,因此有些相互连接起来则形成联立式。
从第一个居住组团的建成到1868年,建筑规范体系一直存在。这决定了居住组团的建筑细节、尺度与材料,从而形成高度的整体一致性,不仅体现在相同尺寸的地块划分,而且体现在立面上:从入口、窗户到阳台、檐口,都获得了一致性。
到19世纪,新区尽一切可能向远处扩张——向大海扩张——在现有街道方形网格局的基础上。巴塞罗那城带着它特有的双重传统迈入19世纪。它既是一个有着伦勃拉斯传统的自豪民主的港口城市,同时又是一个以密集的堡垒和被包围的拉巴塞罗尼特为象征的殖民地。拉巴塞罗尼特在18至19世纪扮演着双重角色。它和堡垒是最显具代表性的殖民主义象征;但是其范围又在城堡之外,提供了面对城市、港口和大海的自由视角,不仅从码头上,而且从每一个街区和每一条街道。
拉巴塞罗尼特成为意欲远离城市的居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画家们选择观察城市景观的最佳视点。它还是城市的美好象征,街道中依旧踊跃着港口城市的不朽的勃勃生机。随着西班牙王国统治的衰弱,巴塞罗那城再度兴盛起来,历史终于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