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伤风针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如题所述

破伤风针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过敏性休克,常在注射中或注射后的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表现为烦躁,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气喘、冷汗、恶心、腹痛、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神志昏迷、虚脱的情况;
其次,患者容易出现荨麻疹、发热、淋巴肿大、局部浮肿,偶尔还会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等症状,注射部位还可能出现红斑,有瘙痒以及水肿的情况。
上述不良反应,都是医院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不良反应,如果应用的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则基本没有什么严重的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4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根据省卫生厅对项目工作的统一安排,2002年12月5日—9日,定西市安定区卫生局组织对全区育龄妇女进行了破伤风疫苗突击接种。其间,被接种对象张晓萍等人接种先后出现了过敏反应———

  接种疫苗:出现副反应

家住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友谊村的妇女张晓萍和丈夫一直过着平静幸福的日子,2002年12月,一件意外的事件打破了张晓萍的幸福生活。

  2002年12月5日,乡村医生来到张晓萍家里,要为她注射破伤风疫苗。张晓萍开始死活不答应,说自己过得好好的,没有打疫苗的必要,在村医的再三劝说下,张晓萍才答应了。乡村医生嘱咐张晓萍:打完疫苗的前三四天胳膊肯定抬不起来,三四天后就好了。在注射完破伤风疫苗的最初几天里,张晓萍一直感觉到注射部位有隐痛,她也就没在意。几天后,疼痛开始加剧,并伴随着全身麻木的症状,脱下衣服一看,发现注射部位肿成一个大疙瘩,张晓萍吓了一跳,急忙到区防疫站检查,大夫开了口服药,但服用几天后仍没有好转,肿块仍在持续增大。

  紧急救治:费用不菲

  伴随着张晓萍身体疼痛的同时,张晓萍的体重在迅速增加,她从打疫苗前的53公斤很快增到76公斤。张晓萍的病情吓坏了家人,她先被送进了安定区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在输液治疗十多天仍得不到好转后,张晓萍被转到兰医二院(现兰大二院)治疗一段时间后,2003年春节前回家休养。

  2003年春节过年后,张晓萍再次被送进安定区人民医院,一直治疗到当年的6月20日才回家。一段时间后,眼看病情仍在恶化,张晓萍又被送进定西市医院治疗。2002年12月9日到2004年1月5日期间,为治病,张晓萍先后花费了3万余元。

  专家鉴定:与疫苗有关

  在张晓萍等人发病后不久,接报的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专家于2002年12月21日赶到定西,为张晓萍等人进行检查诊断。2003年8月,因病情反复发作,省卫生厅组织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组专家王世栋等六人前往定西,又对张晓萍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后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进行会诊鉴定,同时有关部门也对张晓萍所用的同批疫苗进行抽样鉴定,最后的结论是疫苗没有问题。专家组成员在对张晓萍接种前后的身体状况、治疗情况进行了调查询问,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对身体检查后一致认为:张晓萍出现的情况与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有关。

  事后调解:赔偿两万

  在专家组鉴定结论的基础上,2004年1月16日,安定区卫生局组织张晓萍及其家人,对张晓萍接种破伤风疫苗出现的副反应达成处理协议:安定区卫生局报销张晓萍患病期间所有医疗费用三万余元,并一次性补助张晓萍两万元,费用一次性结清。双方约定:“自费用结清后,安定区卫生局对该事不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2004年1月4日后发生的医疗费等任何费用,均由张晓萍一方负担”。

  患者:病情仍在发作

  2004年12月17日,张晓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区卫生局报销了我的前期医疗费用和一次性补助给我两万元,我要表示感谢。但是到现在我的病情仍在反复发作,我早晨起床后鼻子里就开始流清水,要活动好一会才能停止,有时刚感觉到心慌,还来不及坐下休息就突然晕过去,现在任何活都干不成,和别人说话超不过半小时脸就开始肿胀,已经变成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废人,给自己和家庭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我到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对方都以我和安定区卫生局签订了处理协议为由将我拒之门外,我无可奈何、欲哭无泪,一针疫苗彻底摧毁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这个代价就要我去背负吗?

  卫生部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小标题)

  对于责任应该由谁来负的问题,12月17日下午,安定区卫生局副局长邢建堂告诉记者,注射破伤风疫苗是澳援项目,在注射后,包括张晓萍在内的三个人出现了严重的副反应,后经过对张晓萍体质的检查,发现张晓萍属于多种物质过敏性体质,不管怎么说,已经对张晓萍造成了伤害,我们前期已经处理过,张晓萍反应还没有好,现在怎么解决,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张晓萍等人多次上访,安定区为此专门召开有关部门讨论过,最后达成的意见是,只有通过法律途径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