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维为何呀大骂欧阳中石不懂书法?二人是否有纠葛?

如题所述

欧阳中石x老人的书法作品问题出在那里呢?

其一,先生的书法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写,徐慎谓之“置也”,意思是说,把心源经营了大半生的意境“搬”到纸上,成为精神家园的信念。欧阳中石大师的书法意识只知手工搬运前人技法,(搬也搬不好)不明经营生命境界之理,自然便无“家”可搬。弄来弄去只是靠拾点古人牙慧折腾,没有人格的家底释放精神场境。

其二,先生不知中国毛笔“性格”,仅仅知道毛笔是艺术表现的“工具”是不行的。一如中医不了解“药性”与“人性”的辩证关系;倘阴阳不分,虚实不辩,那是要死人的!中国书画用笔着力在一个“转”字,转什么,自然是把心灵的内景层“转”到纸上,创造生命景观;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全在笔墨功力支援意识。欧阳老人的书法,不能引“笔墨”为“知己”,仅仅以“工具”驱使之,结果导致书法作品气韵皆失生命全无。我尝多次告诫跟我学书画的学生,要视“笔墨”为自己的“骨肉”;它,与我们的手指一样“十指连心”;没有这一精神追求,永远是中国书画的门外汉!

其三,欧阳中石老夫子不知中国书法“求脱”二字的深层含义,仅仅在形式层靣上去“求”,最终导致了书法的工匠主义的“实惠”价值,而丧失了个人主义的精神象征。我承认先生的书法作品是眼下“大众文化”的代表,是当代“做大,做强”的媚世主义者的代言人;但也恰恰是一点,掩埋了作为艺术家的悲悯情怀和干予人性的文化人的担当。古人所谓的“求”,指的是从立言到立功,从立功到立德的生命进境;然后再从立德到立功,从立功到立言的形式与精神的双向“脱颖而出”。脱,脱口而出者也,此匪昜之境也。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中国书法必须以毛笔的“锋”来曲尽心声,无论中锋、侧锋,卧锋、逆锋都必须以“锋”为依托;得锋则得意,见锋则见心,逆锋蔵志,顺锋展怀,回锋曲意,顿锋歛气,提锋则逸,按锋则拙,裹锋见深致,露锋出气韵。欧阳中石先生下笔不辩虚实,落墨不知阴阳,以抹代写,以直代曲,以形代意,以名代实,如之奈何?

应该说欧阳中石氏对自己的“家底”是略知一二的,他多次谈到自己于书写还勉强,至于“艺术”一道实在不敢当;对于公仆与奴才们慷慨送给他的“兰亭终身成就奖”,老先生诚惶诚恐,一再表示自己“不够格”。但国人有偶象崇拜癖,偏要把大师的贵冠戴在“不够格”的偶象头上!更何况先生不仅仅是博师生导师,且是一捶定音的博士后导师!君不见当代呼风唤雨的书法新贵,一不知有人格,二不知有境界,三不知“笔墨”为何物;但对摇头晃脑偶象摆谱之道,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此一往,我的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23
说的太好了,欧阳中石真不能叫书法,至少不能到家的水平,倒是看到他在各种公司企业学校机构的题名,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字,以为开始什么大官呢,一查才吓一跳,原来是著名的“书法家”,真不知道谁封的。
第2个回答  2012-02-11
应该没有纠葛,据我所知,两人目前虽然都在北京,但毫无关系,一个血气方刚的70后北漂,一个是年届八旬老学究,一个祖籍安徽蒙城,一个祖籍山东泰安,不可能存在什么纠葛,似乎就是为什么是书法在争执。不过看过两人的作品,欧阳老的书法似乎真的不能称之为书法,按曹氏小伙的水平骂的似乎有道理。文章也是不可多见的好文、妙文、奇文。
第3个回答  2018-10-21
你们懂书法吗?那什么曹大维写的什么玩意儿。
第4个回答  2019-01-25
曹是想靠骂名人上位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