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七律长征

如题所述

七律长征写作背景如下:

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敌,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2.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几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城。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3.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七律长征》原文: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如下:

红军不怕长征中的艰难困苦,万水千山的路程,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蜿蜒盘旋在红军眼里像翻腾的细浪,乌蒙山气势磅礴在红军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表达主旨:

《七律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表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革命情怀,以及红军对远征中艰难险阻的无所畏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