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说的话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给了诸葛亮?

如题所述

诸葛亮与王郎对骂,王郎说的很精辟,也说的是事实,只不过汉朝的制度已经稳定运行了近400年,虽然中间出了个王莽让这个制度出了点岔子,但是很快就被刘秀摆回了轨道,可以说汉朝的制度深入人心。

汉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忠君爱国的思想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也是得到了各方的接受,这个思想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更是受到儒家学者们的维护。

王郎早年师从太尉杨赐,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少时便传承家学研习儒术,学有所成后过着隐居的生活,以教授门生子弟为乐,州郡屡次请他出山都不去,后来受到大将军梁冀的征辟才不得不出仕。

王郎拜杨赐为师,也是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在杨赐去世时还弃官服丧,后来又在陶谦的推荐下出山,在汉献帝被李傕、郭氾控制时,王郎跟陶谦提议向汉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

王郎因此被汉献帝任命为会稽太守,后来被“小霸王”孙策横扫江东时所败,孙策俘虏王郎后要王郎为他效命,王郎却始终不肯,后来汉丞相曹操上表征召王郎,王郎跑到许都去,成了曹魏的人。

《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写了诸葛亮骂死王郎的故事,王郎逃亡至中原后,受到了曹操的赏识在朝中任职,成为曹操夺权的得力助手,在曹操死后威逼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是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

在诸葛亮北伐时,已经76岁高龄的王郎自告奋勇随军迎战,还在阵前跟诸葛亮来了场舌战,结果是自取其辱加上年龄大,一气之下摔下马死了。

王郎看到诸葛亮后说道:“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诸葛亮回道:“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郎又道: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 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 造逆,、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 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 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 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岂非天心人意 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 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量腐草之萤 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 美哉!”

王郎说的是事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黄巾军、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后,各地军阀林立,为了夺地盘打来打去,死的都是老百姓,曹操经过努力成功统一了北方,让老百姓生活相对安稳点,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不过曹操的身份是汉臣,王郎最早的身份也是汉臣,诸葛亮与王郎的骂战为什么会占上风。

就是因为汉朝在经过几百年的统治后,其统治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也就是说汉室是当然的统治者,皇帝从刘姓出,这种思想已经高度固化。

从王郎被诸葛亮骂为老贼,有何面目见二十四帝时,王郎就没有话反驳了,最后活活被气死,就是说王郎也知道说一千道一万都没有用,身为汉臣就该忠于汉室,这种观念深植于他们的思想里,东汉外戚和宦官这两大集团老是斗来斗去,可都是斗而不破,没有谁试图彻底废除这种游戏规则,你可以专权,但不能篡位,这个在荀彧身上也有体现。

作为曹操一方重量级人物,在得知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时,荀彧出来说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是作为臣子的基本守则,而不是趁乱夺取汉室江山,这样只会留下一个奸臣的骂名,是当时以及后世所不耻的,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就有很多人认这块招牌,也反映了当时的人心,这种思想已经高度固化,需要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才能松动。

所以王郎说天命所归什么的自己心里也很虚,被诸葛亮骂了句汉贼就无话可说,所有的道理都不是道理,真理就是篡汉会被骂的,而且还会被后世的人骂!所以在《三国演义》里就有了这么一出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