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不会是绝灭吧?

我在课文书<<最后的其其>>上读到白鳍豚绝灭了,我心里不安,好可惜.可我一想到克隆技术不就是可以帮助绝灭的野生动物,这样可以吗?

克隆违反自然道理
白鳍豚是否真的灭绝

中科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说,灭绝的说法毫无根据。这次考察行动更名为“江豚考察”,并不意味着不考察白鳍豚,而是指把考察范围扩大。其中,考察对象仍旧涵盖了白鳍豚。

依据更名一说推断白鳍豚灭绝显然不科学。

王克雄说,要认定白鳍豚灭绝,标准是至少20年没人亲眼见到白鳍豚。就在去年,国家农业部下属的洪湖白鳍豚观察站研究人员,还亲眼见到过白鳍豚在长江中游洪湖段活动。所以现在就说白鳍豚灭绝太过武断。

“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多年的跟踪调查和科学推测,目前存活的白鳍豚应该在百头以下。”王克雄说。

和洪光相识的一位志愿者说,因为在意,有时对白鳍豚是否灭绝这一问题可能过于敏感,但我个人,不相信、也不愿相信白鳍豚已灭绝了。”

确切地说是“极度濒危”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王克雄告诉记者,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的樊祥国处长,是有关白鳍豚状况的最合适的发言人之一。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樊祥国时,他用“极度濒危”来概括白鳍豚的处境。他坦言,之前大规模监测到白鳍豚还是1997年至1999年。“由于监测到的白鳍豚有可能重复,真实数量有可能远低于这一数据。”此后,对于白鳍豚的监测一直不容乐观。

近日,近20名中外专家踏上“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之旅,他们从武汉启程,乘船前往长江中游岳阳、洪湖和石首等江段进行一周的实地考察。但是截至昨日,尚没有发现白鳍豚。

樊国祥透露,农业部将在今年11月份开展更大规模的监测工作以确定保护措施。

樊国祥所说的保护措施无非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白鳍豚饵料减少,航运越来越多,长江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迁地保护(将发现的白鳍豚迁至保护区)被认为是拯救残存白鳍豚的必要措施。”此前,就地保护一直被认为是对珍稀鲸豚动物保护的措施。

参考资料: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26028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3
白鳍豚目前极度濒危!尚不能确认是否已经灭绝。目前最后一次的发现是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
楼主的想法确实很好,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克隆首先要有能用来克隆的细胞,我们上哪找?而且直到目前克隆技术仍然很不成熟,成本风险都很大。
第2个回答  2007-10-14
据说94年以后就再也没见过白鳍豚了.但是一直没人敢说白鳍豚已经灭绝了.
只要没人正式声明.那么大家就都还会抱着希望:白鳍豚还活着!
希望这一天:大家看到了传说中的白鳍豚.
我们都由衷的希望:白鳍豚还活着!
第3个回答  2007-10-14
据报道,80年代初有400多头,80年代中期减至300来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3年为130余头,而到1995年已不足100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

三峡工程建在长江上游的出口处,不在白鳍豚的栖息范围内,不会直接危及它们的生存。但是三峡工程对长江水文情势的调节,则有可能对其栖息地产生影响。白鳍豚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和弯曲分汉河段的大回水区中,当河势改变,大回水区发生移动时,白鳍豚也相应迁移,迁移距离的长短,与大回水区移动距离长短有关。三峡水库下泄清水对河床的冲刷,有可能使大回水区变动,使白鳍豚的栖息地迁移,按最严重的估计,白鳍豚的栖息地有可能下移150余公里,不到现在分布范围的1/10。另外,航运条件改善后,航行船舶增多,有可能使白鳍豚发生意外死亡的几率增加。为保护这一濒临绝灭的珍贵水生动物,国家已在长江中游的螺山至新滩口江段和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以及长江下游的铜陵江段分别建立了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第4个回答  2007-10-13
不清楚 还不能确定
正在寻找
第5个回答  2007-10-14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