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社会影响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农耕生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7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的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包含着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第2个回答  2020-02-2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8

节气表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节气时间如下: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5、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1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

12、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

13、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1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

15、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

16、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17、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18、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19、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20、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21、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22、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

23、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

24、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8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白露三候:白露节气的3大玄机-节气先生随新趣说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