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什么,怎么理解

严格服从上级管理的安排是怎么理解的?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为重要的是道德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高,而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观的也是不会得到社会欢迎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生观和道德观,属于更根本的东西。人生观(life,outlook of): 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政治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门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为了自己的需要,每时每刻都同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力求认识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它们。开始时,接触到的只是个别事物和现象,形成对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随着人们在实践中接触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扩大,就由认识个别事物和现象深入到认识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质,逐渐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根本的观点,即世界观或宇宙观。世界观形成以后,对人们的言行起着指导作用。不过,这些世界观一般是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6
人生观就是说他对人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有些人本身就思考不到那么多,就是得过且过,辛勤劳动,有饭吃,有衣穿,努力的朝好日子去过 ,有的人的人生观就是,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 ,就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他自己的现状就是让自己这么做,能够心安理得的活下去的一种想法
道德观 ,就是自己对待别人对待是非的一种态度 ,有的人正直,一丝不苟,有的人呐莫管他人瓦上霜,只扫门前自己的雪,比较麻木,爱贪小便宜,不惹是非 ,有的人呢是热心爱帮助人等等的
价值观呀 ,大概就是对自己的定位 ,有的人想要活的有意义,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有的人没有什么价值观,就是过一天少两晌,根本不会想到那么多,也不会想到实现自己的价值过得有意义等等,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和学问没有达到过这个层次吧 !
严格服从上级管理安排,就是,就像军人一样遵守命令 ,如此足矣 !
第2个回答  2021-03-26
人生观就是自己对人一生的看法,包括你对之前经验的总结,你目前所在状态,还有你对未来的期待。道德观就是不做自私利己的事情,努力在社会中为大众服务,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价值观就是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一个不错的价值观。
这三个统称为三观,拥有正确的三观可以让自己在社会上生活的更好,相反错误的三观让你处处碰壁,路十分难走。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7
但凡事都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成立,就像牛顿三大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一样,相对价值、多元化思维如果进一步扩展到道德领域,就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了。面对现代都市的物欲横流,如果我们没有坚定的价值评判标准,分不出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鄙视的,认为“存在即合理”,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迷茫,我们的人生就会向在大海里漂泊的小船一样,难以开拓出万里航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只要我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我便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我的自由,别人没有干涉的权利”。这种观点咋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因为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必然要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受他人影响并影响他人,一些看似与他人无关的行为,却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别人产生作用。比如,荣辱观中提到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人认为自己所处的物质条件好,就有奢侈的权利,钱花的再多也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但如果所有“条件好”的人都这样想,都过起挥霍的生活,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呢?何况,什么是条件“好”?任何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骄奢的风气一经养成,再好的条件也禁不起坐吃山空啊。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不单是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性质,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思维空前活跃的今天,在我们整个国家还必须努力向前发展的现阶段,只有全民形成一个明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只有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达成共识,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羞耻划分了鲜明的界限,才不会以耻为荣,我们的民族才能形成一股正气,拧成一股劲,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了“八荣八耻”的重要意义之后,关键的问题便在于如何进一步明确其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贯彻落实。我认为学生首先就要做到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艺术专业基础,同时也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课堂制度和考试制度),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这一点可以首先在同学们吃剩的餐盘上加以要求),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热心帮助。针对于我个人,由于我还兼任本系的班主任工作,所以更应该认真做到以上的基本要求、为同学们做出表率,竭尽全力为同学们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他们健康、愉快的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一般讲到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很多人会觉得总是在说教,甚至会觉得在今天多元化时代和价值混乱的年代,还进行这种教育简直就是无用和不屑了。然而,事情并不是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简单和明了。首先,价值观与道德观并非是一回事。价值观一般是指作为个体的个人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选择中,逐步确认起来的、个人认为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并随年龄的增长与人的成熟而使这种确认稳定下来,成为自己看待、处理和选择不同人与事物的标准。道德观可以被划归到价值观中,但更是指向个体认为何为正当和可接受的人际关系问题上的稳定看法与行为准则,本文围绕价值观所进行的讨论囊括了道德观内容。其次,价值观并非是空洞无物的。当价值观与现实脱节而失去指导意义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它的空洞。事实上,价值观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行为,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事为人的具体指导。例如,怎样讲话、怎样择友、怎样选择未来等,其背后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观进行指导,否则人就会陷入迷茫和不知所措。第三,价值观不是绝对单一或绝对多元的。就可选择性而言,和丰富多彩的世界一样,价值观也是可以有无数选择的。但作为生存于同一个地球、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或者生活于同一社会、文化和国家的个体也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一个群体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可以保证该群体内部的沟通、整合与分工合作;一个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可以保证个体生命价值得以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群体价值观共存而保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最后,价值观不是可有可无的。失去指导作用的价值观会让人觉得毫无意义,然而,这并不等于人们没有价值观或者不需要价值观。生活中人们对价值观的需要就如同人们离不开空气,这种需要集中体现在年轻人在没有形成成熟价值观时所表现出来的迷茫与痛苦。在大学校园里,年轻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变迁和价值观紊乱的冲击,到处可以看到价值观的迷茫与混乱现象。一方面学生们由于天生纯洁的本性而在成长过程中建构了一套相对理想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一个学生写道:“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社会充满信心’,可能受到母亲是党员的影响,也可能是我这个人天生本分吧”。另一方面,他们发自天性的价值观正受到社会价值失序的挑战。例如有学生写道:“暑假有个亲戚要做买卖,我父亲去帮忙,我也经常去看。当我亲眼看到亲戚陪质监局、物价局的人在饭馆吃酒席,亲耳听他说给什么部门送了多少礼物和钱的时候,我实在是不能再对这个社会有信心了。亲戚还教育我说社会就是这样,我实在是不想听,但我没有办法反驳,我只能接受这些现实。现在,我时常会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中,学习也没有以前用功了,我也很为自己的这种精神状态担心。在“生活教育”课上,我学到了人是向善的、社会也是向善的,即使现实并不理想,内心总算得到一些安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价值观不仅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更是人生惊涛骇浪中可以安身立命的锚。成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不仅自己需要确定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有责任为这个社会引领方向和为年轻人提供成长指引。中国红十字会所开展的大学生心灵阳光工程,用其成熟的教材内容对大学生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那些中外籍专家,以他们个人的榜样力量见证了正确价值观对幸福美好人生的重大意义,也提供了成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样板,那就是涵盖正确价值观内容的教材与提供价值观教育的教师个人成功的人生实践这二者的密切结合。(作者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不可能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要是看你想在哪个方面做出一番成就。孔子、秦始皇、蔡伦、司马迁、拿破仑、马克斯、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巴金、刘翔、施瓦辛格等,他们都是在不同的地位和行业取得成就的人,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反之,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对你的生活和人生目标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有一定的变化,很多人变化很大,甚至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这个世界上肯定不存在没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只不过很多人心中迷茫,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或者说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人打算做一辈子农民,你能说他没有人生观和价值观吗?只能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种好庄稼,赡养父母,娶个老婆,将孩子抚养大,过上好日子。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虽然从事的是普通的工作,但是由于工作出色,成了全中国劳动者学习的楷模。我们无法猜测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肯定是一个有毅力有贡献精神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属于坚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其实,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人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肯不肯付出努力,肯不具放弃其他,是否能坚持到底。因为,反复不定,犹豫不决的人肯定成不了什么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当代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除了不仅要认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什么是道德观?我有下面几点理解所谓的道德观,在我认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范围。它涵盖的范围广泛。而我作为一名人文科学的学习者和探索者,不仅要对这个世界有感性的认识,更要上升为理性的精华。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学习,不同于抽象思维,不同于简单的物物交道。在与庞大的社会人群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我把道德观总结为以下几点,同时受眼界和理解影响,也有不足之处。1道德观包括人生目标。大学中最应重视和得到解决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在大小,不分燕雀不分鸿鹄。再微弱的光芒于黑暗之处也能托起光明。大学生应正确的认识人生目标,它关系到社会责任,关系到祖国未来。心中充满责任与力量,才会更加积极乐观向上,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人生目标自然而然的涵盖在道德范围之中。它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而今,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或者不能为之付诸行动的大学生却仍不在少数。他们过日子用“混”,口头词“迷惘”。流连出入于网吧,迪厅,游戏厅和KTV街头。考试作弊,不用功读书。走在校园之中,满眼尽是颓废之色。这样的人生,是消极的。这样的未来,也是可怕的。即使今天,一些中年人们,谈吐仍不乏迷惘。他们中多数,已有家室。在社会坐标系中,也已有相应位置。然而而立不惑之年,内心仍缺乏自信。追根溯源,是没有在大学时起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成功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动力。没有目标就缺乏动力。即使已为人妻为人母,也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聪明才智的流失与浪费,是对道德的间接亵渎。人活着的最大价值,就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让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树立人生目标,不是盲目的好高骛远,更不是随便改变志向。它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计划。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未来的希望就会近在眼前。2道德观包括为人品质。为人品质并不简单仅指做人品质。它包括判断力,专业素质还有思想品德。大学期间,应广泛涉猎课外书籍。那对于培养情操,提高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帮助。此外,还应练就一番识人本领。对于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朋友,什么样的朋友表里不一,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交友不慎,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练就一番识人本领,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它是判断力的主要体现,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息息相关。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身为时代新人,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亲贤人,远小人,即使作为一名普通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员工,也应洁身自好,自重自爱。掌握一定的判断力,专业知识也不能忽略。它是我们事业有成的基础,成功的根基。 学历是展现才华的敲门砖。它决定着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专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功夫用到家,拿出铁杵磨成针的信念和信心,成功便指日可待。拥有足够的判断力和专业素质,为人品质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思想品德。它是所有一切的跳板,是最后一跃,是道德升华。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其他方面都是空谈。就像当代社会的智能犯罪,犯罪者也拥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然而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心中没有高尚的道德为支撑。最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们的,是高墙铁窗。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谁都不愿面对的结果。早年种下的坏因酿成如今的苦果,唯有悔恨和遗憾。警钟长鸣。树立正确的为人品质,尤其是思想品德,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力量源泉。 3道德观还包括一切良好的美德。这里美德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良好的人际,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事业,也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亲情,是这一切美德的基础。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贯穿其中一条最主要的线索便是孝。古时,有二十四孝。当代,更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孝是亲情的基础,而亲情又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不孝顺的人不可交,因为他们缺乏做人的基本品质,不值得信赖,更不应成为工作上的合作伙伴。 事业的拓展需要人迈,需要人际,需要大学期间就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交际范围,也就是友谊。恰当的友谊精而不滥,它是今后生活的助推器,更是日常的添加剂调味品。最后一条,爱情,作为美德中的压轴好戏,是当代人普遍关注的情感之一。真正的爱情,是志同道合,是相濡以沫,是风雨同舟,是同甘共苦。与此相比,建立在情与性上的恩恩怨怨是显得多么卑微和渺小。大学生的感情,穿越现象的层层迷雾,最终只是建立在对性的好奇的基础上,还不足以是真正的爱情。在不懂得珍惜感情的人的眼中,爱情永远是一种幻想。 大学生不适合谈恋爱。大学期间,应该以学业为重。爱情,作为人类最复杂的情感之一,应该待到足够成熟时考虑。否则会有荒废学业的危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爱情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美满的婚姻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也是奋斗的动力。因此从现在起,大学生就应着重培养婚姻的道德观和责任感。感情是两个人粘合的结果,其态度也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表现。 以上是自己对道德观的几点理解。大学时期是完善自己的重要时期,大学时光是美好的,也在我们人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劝诫后辈们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珍惜时光,未来属于我也属于你,属于我们大家的。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由于我们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正处于一个不停的变化形成过程之中,每个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发展历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并力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去实现这些价值理想和目标。我们的价值认识与价值实践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自为的,要受到时代、社会价值体系中种种价值关系特别是主流价值观念和现有社会机制的多重约束。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摘自六六橙私人博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1-04
我们的道德观究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