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和专业选择是否承认高考加分

如题所述

香港的大学 不承认什么加分的,比如:少数民族的加分。因为分数只是一方面,还要面试的。

高三必读:如果你要来香港上大学

来到香港快四个月了,此时已然在经受期末的煎熬。历经了高考,历经了在科大度过的这段学习生活,我有幸了解了许多有关高中学习和香港的大学教育的情况。近来有07、08届的同学问一些这方面的问题,我作过相应的一些回答,但总觉得不是很全面。刚刚恰巧看到“海心飞翔”学妹的留言,我便打算趁着此时刚考完一科期末的颓废空闲,来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不过我毕竟不是教育专家,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来影响面临高考的学弟学妹们的选择,以下的内容仅供想要来香港读大学的同学作为适当的参考。

问:面试成绩很重要吗?英语口语的训练是不是很关键?
答:面试很重要。不过面试形式以及在录取中所占的比重对香港的各所大学来说情况有所不同。我参加过港大的面试,发现其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思维方式很有挑战性。其形式是以讨论的模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话题千变万化,多与时事相关。(我那一组是要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利与弊)而科大的面试则是另外的风格,整个过程都是在与考官交谈(当然,是用英文),倍感亲切,我记得当时自己没有丝毫的紧张。不过据说科大商学院的面试类似港大的模式,也要讨论话题。理工大学好像取消了原定的面试,直接根据高考的分数择优录取。港大和科大在各省的高考录取分数都很高。即便如此,录取时也要另参看面试情况。科大比较走极端:有的学生成绩突出,特别是某些科目突出,面试貌似可以忽略;有的学生高考成绩不是很突出,面试时表现很出色(基本只可能发生在商学院的面试中),也可能被录取。港大方面的情况不甚了解,不过从近期宣布取消笔试的消息来看,港大对面试也颇为侧重。面试中,英语口语自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考官要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谈吐、思维、自信心等等。

问:英语口语的训练是不是很关键?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训练自己的英语口语的?它是否会耽误对高考英语的学习呢?
答:我的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大概要追溯到初二的暑假。那时老爸“先斩后奏”地替我在北京“新东方”报了名,当时学的是美国口语。学过之后,受益匪浅,甚至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晕~~好象是在做广告)后来,由于高中学习不大需要的缘故,就再没有专门的口语练习了。(除了在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之前)不过,我个人认为,一旦掌握了那种特定的口型,口语从此就不会差的。另外,我喜欢看外国影片、听英文歌,我想这对语言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所以总体来说,如果有了很好的口语底子,只需在面试前一段时间“捡起来”就好。如果对口语不是很自信,可以考虑参加一个专门的训练班。当然,这应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因为如果成绩不好,连面试的机会都可能争取不到。

问:好多人说去新东方学习口语很有用处,但我的班主任说在新东方学习会把其他科的成绩拉下来。我现在很迷惑。
答:我刚刚恰好提到了你所迷惑的“新东方”。说实话,对于本地的“新东方”,我并不是十分了解。虽然我的一些高中同学也去过,但大多数都是那些针对高考的课程,口语方面很少涉及。但是否会影响其他科的成绩,我认为要因人而议,因时而议。如果你决心提高口语,建议你趁着还没上高三,只利用一个假期的时间,学到方法,掌握要领就好。本地的“新东方”也好,北京的“新东方”也好,先要了解些情况,考虑清楚妥当再报名。

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考香港作准备的,当初怎么开始有这个想法的呢?
答:大概在刚上高三的时候,一天中午,我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求学》杂志上看到了一篇从清华到科大的交换生写的文章。可能是命中注定,还是在那个中午,我又在另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港大内地招生竞争激烈的文章。而恰好那个月的一期《看世界》为香港高校做了一个专栏报道。(真是和杂志有缘啊!)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香港高校的信息和动态。后来通过email,QQ来跟中大和港大的学长联络咨询。但实际上除了4、5月份报名的时候,其他时间并没有作其他的准备(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准备可作)。

人们对香港高校的一些误解:
1、把香港的高校作为高考的后路。必须承认,我和我的家人当初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在细心了解之后发现,来到香港读书是上上之选。在许多方面,香港的高校所具备的优势是内地的大学无法匹敌的。不过随着香港高校热的升温,随着媒体的报道宣传,这个误解大概就不会存在了。
2、一心要上香港的高校,只狠抓英语就够了。这一点在前面提到过,高考又不只是英语一科,没有好的高考总分,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既然要得到好的高考成绩,就要在高考复习中付出的更多。有了去香港读书的愿望,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高考的动力。
3、在香港的高校读书很轻松。香港高校的学习环境是宽松而不轻松。来到这里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实际上,现在这里每个人都在跟成绩拼命,因为成绩几乎意味着去国外大学作交换生的机会,意味着申请好的研究生院的机率,意味着就业的出路。即便是像我这样的第一年的学生,同样会体会到较之高三、甚于高三的重负。但是,一分付出,定会得到一分收获的。

哪些人适合报香港的高校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港校?很多人往往觉得只要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家庭经济条件好,就可放心大胆地报考港校,其实不然。

1.考生应有“才”,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不可否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内地优秀学生选择到香港上大学。但是毕竟这些学生在内地生活学习了18年,对香港的了解只是皮毛,在到香港的求学准备中,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在选学校、选专业,带什么衣服带什么零食等方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准备(比如做好自立、独立、思乡的心理准备,锻炼与他人相处、交流沟通的能力等)。媒体上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学生毕业于北京著名的高中,成绩优秀,在大家艳羡的目光中奔赴香港上大学,但短短3个多月,他因为吃不惯、睡不惯、学不惯,最终选择退学;某上海籍大三学生,因连续三次成绩得C-,被学校勒令退学(该校学生课业成绩分为A、B、C、D四个大等级,D为不及格,而C-则在D的边缘,如果学生头次考C-,老师会提醒学生引起重视,连续考C-,校方会以学生不适应正常教学进度为由,勒令学生退学);有些内地新生从不参加任何社团和院系活动,也拒绝与本地生交往,上完课就回寝室玩电脑,因为只在熟悉的内地生圈子内打转,一学期结束,粤语、英语丝毫没长进,而有的学生因为学科成绩频亮红灯,终遭退学……

总的说来,适应能力包括:一是学业能力较强,也就是学习能力较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是有自己管理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己的学业安排、生活安排等等;三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较强,有充分的自信,有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善于与人交流相互探讨问题的能力;

四是英语能力要强。一般说来,内地的学生到香港读大学,学业水平知识水准不是大的问题,在开始的半年,主要是要过语言关、环境关、自我管理关。

2.专业选择要综合考量。众人皆知,香港的商科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很多内地学生在报考港校时都只瞄准商科。其实,除商科外,香港高校还有很多水平一流且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比如理大的护理、港大的医学、中大的历史……所以考生应注意综合考量,切勿把眼光只局限在商科上。

3.考虑毕业后的未来。先说说在港校攻读期间做兼职工作。以往,没有获得香港入境事务处处长批准的非本地学生是不可以在港兼职工作的。但从2008年开始,全日制的非本地学生只要在港就读时间不少于1学年,便可在院校的安排下,从事与学科有关的实习工作;就学期间还可在校内兼职打工,但每星期不超过20小时;假期打工时间不受限制。不过,校方并不鼓励学生花太多时间进行与学业无关的工作,特别是一年级的内地学生,他们需要较多时间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

说到就业,内地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留港、远赴海外或回内地修读研究生课程或工作。这里有一些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2008年度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毕业生的出路情况是:在香港就业45%;在内地就业2%;在香港进修39%;往海外进修14%.近年来香港大学内地毕业生的出路情况是:在香港就业45%;在内地就业4%;在香港进修21%;往海外进修25%,在海外就业5%.

很多家长抱有一种想法,以为到香港读书,“以后在内地国际公司、香港甚至国外更容易找工作”。这是一个误区,对于校方来说,招收内地生是为了培养将来到世界最好的学校深造的更高级生源,直接效果是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教学水平。另一个客观情况是,香港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竞争也很激烈,内地生毕业后并没有绝对的就业优势。

另外,不少内地高校出台了新规定,港校录取的考生一旦确认,内地不再录取,所以考生报考时一定要慎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