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过热为什么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

如题所述

先转个给你看

宏观经济过热使到市场需要的货币增多而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也就是货币“过多”的现象。而只有政府才有权印刷钞票,所以,通货膨胀的成因,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这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是通货膨胀的唯一成因。
政府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多印钞票,比如,在一些税制不健全的国家,政府为了负担开支,就要通过增印钞票来暗中征税;另外,政府为了增加教育、基础建设或国防的开支,或为了援助灾民,也会增印钞票,等等。

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当政府实际发行了过量的货币,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要“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增大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即使政府没有实际过量印刷、发行钞票,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目前人民币升值和出口贸易持续顺差,实际上就造成人民币供应总量的相对增加。

一。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中国制造业使中国的生产要素和商品都变得非常便宜,结果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激增。外资以货币的形式采取各种渠道流入中国,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而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希冀,将进一步推动外资进入中国,货币供给总量相对增加。

二。今年出口仍然保持20%以上增速,在8、9、10月三个月,甚至高达30%左右的惊人增幅。由于汇率低估,削弱中国对外的购买力,外贸顺差会继续增大,从而使得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这将进一步削弱央行的货币政策自主能力,货币供给总量不会少。

实际上,通货膨胀的迹象已经显露,物价上涨此起彼伏。先是成品油、钢铁及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现在已经变为人民生活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又上涨1.9%,该增幅较10月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价格上涨4.7%,油脂价格上涨6.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6%。在北京,米、面、菜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攀升,其中食用油、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拉面贵了,馒头小了。”这是人们对近期粮油涨价的最好描述。

可以这么说,由于货币供给总量维持高速增长,通货膨胀正在中国发生着,直接的表现之一是物价上涨。有专家估计,明年的物价上涨幅度要高于一般人想象,虽不至于因此民怨鼎沸,但如果明年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有效解决的话,上涨的物价将使得“和谐社会”构建登时化为泡影。

我的意见经济过热是过热当中形成过度的投资所产生的过剩生产能力,最后会导致通货紧缩,利润下降,会造成经济萧条、企业倒闭,因为通货膨胀后肯定会产生通货紧缩,当然,先阶段国内情况是通货膨胀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1
  1、经济过热:资本因为虚假需求导致的供给增加是市场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当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实际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周期阶段内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资源短缺与一定资源的过剩同时出现的矛盾现象。在一定时期其会表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物价指数的双高现象。
  2、经济过热可以分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由于居民消费旺盛而导致的经济过热称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指的是投资相对市场需求过度。
  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于财力负担的过度。
  3、当经历了长时期的良好的经济增长及经济活动后,消费者增加的财富所带来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和过度的无效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经济衰退。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通常是经济发展过热的第一个迹象。投资确实具有供给效应,但是,投资到供给增加存在一个自然时滞,这就是投资周期。就是说投资在前,供给增加在后。而且投资的供给效应产生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投资形成的产品生产能力有市场,投资效益好。否则也不形成有效供给。此外投资还具有不能忽视的需求效应。即投资会形成对投资品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会通过产业链传递,成倍的扩大,出现乘数作用。这种需求效应是无条件的,不折不扣的。在短期内就可以表现出来,过旺的投资需求,导致银行信贷猛增,流通领域的货币供应量大量增加,而可供应的投资品有限,造成较多的货币追逐教授的投资品,因此可以导致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