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那些称呼

如题所述

⑴ 美丽宝岛: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岛屿,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上。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四季如春,鲜花不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故不仅有“美丽宝岛”之称,而且更有“四季如春的花园”之赞誉。
⑵ 多岛之省:全省总面积为3.6万多km2(含海浦新生地近39km2),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88个,故被称为“多岛之省”。
⑶ 蝴蝶王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蝴蝶生长、繁殖基地。年产蝴蝶4000多万只;种类多达400余种,并有50,多种特有蝶类,不少是世界上最美,最珍贵的品种;年创汇达2000万至3000万美元。
⑷ 兰花之岛:兰花是台湾省珍贵的资源,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享有盛誉,品种有2000多种,每年出口创汇收入可观。驰名中外的蝴蝶兰,珍稀名贵,香气四溢,花朵似展翅欲飞的彩蝶,曾在第三届国际花展上获得冠军。
⑸ 珊瑚王国:台湾珊瑚有300余种,占世界珊瑚各类的3/1;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95%以上供出口,是世界有名的珊瑚出口基地。
⑹ 温泉之岛:全岛处处有温泉,总数达100多个,全岛不少地方泉水淙淙,真是名副其实的“温泉之岛”。
⑺ 樟脑王国:台湾樟树驰名中外,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山地普遍生长,形成世界最大的樟树带;樟脑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质量好,粗制品的纯度就高达99.8%。
⑻ 天然渔场:台湾四面临海,鱼类不下50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也在100种以上。其中,以鲔鱼(金枪鱼)最多,虾次之。东北沿海特产大鲨鱼,一尾达万斤。海产丰富。
⑼ 东方甜岛: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年产蔗糖最高曾达141万吨,占世界糖蔗5%。现在,蔗糖产量每年大约有60到80万吨左右,半数供外销。
⑽ 水果王国: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水果品种繁多,共计80多种,其中香蕉、菠萝、柑桔3种产量最多,驰名中外,质量优良,大量出口。
⑾ 鸟类之乡:台湾鸟类有400余种,占我国鸟类种数的35%以上,其中特有岛类约10多种,著名的有帝雉、兰鹇、黄鹂、鸳鸯、天鹅、白额雁、黑长尾雉、台湾兰鹊等。
⑿ 海上粮仓:水稻是全省最普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1200万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产量达250多万吨,基本可够居民食用。所以台湾还有“米的世界”之称。
⒀ 东方盐库:台湾西部沿海地势平坦,沙滩广布,正处于台湾山地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气温高,风速大,蒸发旺盛,极利于晒盐。主要盐场有布袋、高雄、七股、鹿港、北门和台南等。盐场面积在4000多公顷,年产量可在50万吨。
⒁ 植物王国:台湾植物种类繁多,高达4000余种,相当于欧洲木本植物种奖的2/3。在各类树种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就有300多种。森林覆盖率57.8%。
⒂ 动物宝库:森林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台湾森林茂密,自然动物繁多。珍稀动物有云豹、月熊、石虎、猕猴、水鹿、黄猴貂、天鹅绒尖鼠等。
⒃ 茶叶之乡:全省茶叶种植普遍,一年四季可采,全年可采20次以上,是我国著名的产茶省区之一。茶叶品种繁多,以红茶、乌龙茶、包种茶产量最丰。年产茶叶 2600至2800吨,大部分供出口。茶叶是台湾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
⒄ 旅游胜地:台湾宝岛,美丽迷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从清代开始就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台湾省民众和专家投票选出新的十二名胜。其中太鲁阁荣列榜首,是最具魅力的风景点,它以峡谷景观着称,同时更拥有高山、断崖、瀑布、河阶之美。阿里山紧跟其后,“日出、林涛、云海、晚霞”为四大奇观,经常游人络绎不绝。
⒅ 福尔摩沙:在16世纪当时的葡萄牙船只在经过台湾海面时,水手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岛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 Formosa!」,在葡萄牙语的「Formosa」为「美丽」之意,「Ilha」为「岛屿」之意,故翻译为美丽之岛,因此「福尔摩沙」取葡萄牙语「Formosa」音译而来],在1950年代前是欧洲国家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是故又称宝岛。

宝岛台湾的美称何止这些。像“高岛”、“春岛”、“森林之岛”等,多不胜收。台湾岛美地名也美,“绿岛阳明山,花坛景美;秀水日月潭,莺歌爱河”,这副对联就是八个优美地名的荟萃。

参考资料:地球,1998年第6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10
"台湾"这一名称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如《禹贡》中的"岛夷",汉代的"东"、"东鲲",三国时代的"夷洲",隋代的"琉求",明代万历年间在公文中出现"台湾"。"台湾"名称的由来,是和它的开发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把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

在国际上台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宝岛,情不自禁地叫起"TihaFormosa(福摩萨)"。这一殖民者为台湾所起的名字,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沿用。
第2个回答  2012-11-07

    台湾正式的命名应该有【8种】。

台湾先秦时叫【瀛洲】,汉代称【东鱼昱】,三国时称作【夷洲】,隋唐时叫【琉球】,宋代称【田比舍耶亦叫田比舍那】,元代叫【琉球】,明初称【东番】,至明初万历年间始称【台湾】。

    若以宋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命名,就是【4种】。

南宋时期,已经开始有汉人在澎湖群岛,开垦。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正式驻兵澎湖群岛,隶属闽南晋江县。1225年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提到「泉有海岛,曰澎湖群岛,隶晋江县。」,正式确认澎湖群岛属南宋版图。

    现代的称呼则有【4种】。

【台湾】、【宝岛】、【鲲岛】、【福尔摩沙】。

第3个回答  2011-09-20
民代以後的中文记载中,台湾早期被称为「鸡笼山」,「鸡笼」,「北港」,「东蕃」,「台员」而跟「台员」同音异字的有「大湾」,「大宛」,「台湾」等。

「台湾」一辞系源自平埔族西拉雅语「Taian」或「Tayan」意为对外来者的称呼。「台员」一辞始是於15-16世纪的「东蕃记」(周樱著)。

17世纪时荷兰占领台湾,海盗颜思齐开始称呼台南附近为「台湾」,荷兰人则称为「Taioan」(台窝湾 ),日本人丰臣秀吉则称台湾为「高山国」,但是,日本商人以台湾北部平埔族的KieTagarang(凯达格兰)部族称台湾而音译为「鸡头笼」,是为汉译「鸡笼」的由来。并且「鸡头」即「鸡冠」,日语为Tosaka转讹而为takasago汉字作「高砂」,成为台湾的代号,台湾的原住民被日本人称为「高沙族」。

郑成功据台後,以「Taiuan」的闽南语音跟「埋完」同音,音义不好而改称「东都」,郑经又改称「东宁」,满清时才再恢复为「台湾」。

「台湾」一辞,之後即沿用至今。

第4个回答  2011-09-20
战国有岛夷之称、东汉有东鲲之称、三国有夷洲之称、高砂、高山(日本古称)、鲲岛、福尔摩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