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城改名叫首尔,什么时候开始的

问题同上

2005年1月。
在2005年1月,韩国政府宣布“__”的中文翻译名称从“汉城”正式更改为“首尔”意味“首善之都”。原因:在2005年以前,韩国的首都有两个名字,韩语固有词称为“首尔”,汉字词称为“汉城”。为了规范起见,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将汉城更名为“首尔”,因为一个城市有两个名字,容易引起误解。比如韩国有首尔大学,也有汉城大学,很多时候人们把汉城大学误认为是首尔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3

首尔是因为在1988年曾举行过奥运会,2002年亦与日本东京合办世界杯,首尔承办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式,才从汉城改名为首尔的。朝鲜战争爆发后,原汉城(今首尔)在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四度易手。韩国光复之后,独立政府1948年起使用韩语固有词“서울”(意思为“首都”),因当时无汉字名称,故中国等在那时继续使用汉字名汉城称呼。

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的李明博正式宣布“서울”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并通知中国政府。

扩展资料

首尔的地理环境:

1、位置:

首尔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地处盆地,汉江迂回穿城而过,距半岛西海岸约30千米,距东海岸约185千米,北距朝鲜平壤约260千米。

2、地势:

首尔市内的南山位于市中心,高度为270米,山顶建有高达240米的首尔塔。首尔在汉江的下游,距离朝鲜半岛西海岸只有30公里。汉江自东向西缓缓流过,水面宽400到1000米左右。城市沿着平缓的河谷迤逦铺展,自然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在城市的四周,围绕着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和丘陵,如列城郭,起到天然的护卫作用。

3、气候:

首尔是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8℃左右,四季分明。春,秋季雨水少,气候温暖,适宜旅游。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温度为20℃- 27℃的连续高温多雨的天气。冬季(12月~2月)比同纬度的其他城市气温略低。(月平均温度为-5℃~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3

朝鲜半岛光复后不久即实行南北分治,李承晚在京城建立大韩民国,并把首都改名为“서울”,서울这个词在朝鲜语中是“首都”的意思。2005年韩国正式命名城市的汉字名为“首尔”。

朝鲜战争期间,汉城在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四度易手,光复之后,独立政府1948年起使用韩语固有词“서울”(意思为“首都”)。

由于该名称没有对应的汉字,中文使用者沿用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字名“汉城”,直到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的李明博正式宣布“서울”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并通知中国政府。

扩展资料

固有词

主要指涵盖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各民族语言中本身就存在的词汇,与汉字词及西洋外来语共同组成该完整之语言。固有词为该民族自身的原始词汇,无对应的实意汉字。

曾受中原政权深刻影响的的大和族、朝鲜族、京族等,或者如吴越人、广府人、闽南人等长期处于中原政权统治之下的南方汉族,皆拥有其语言自身的固有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5

因为在朝鲜战争时,韩文“서울”没有相对应的中文,所以在2005年,汉城改名叫首尔。

在朝鲜战争期间,汉城独立政府1948年起使用韩语固有词“서울”(意思为“首都”),由于在当时该名称没有对应的汉字,中文使用者沿用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字名“汉城”。

开始的时间是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的李明博正式宣布“서울”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通知中国政府,并正式向中国方面要求协助改名。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首尔从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国都慰礼城始建,就开始了它在朝鲜半岛上作为首都或重要城市的地位,此后,今日的首尔一直都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家必争之地。

统一新罗时代,开始定名为“汉阳”。高丽王朝时期将汉阳定为南京,于高丽文宗23年(即1068年)时命名,到恭愍王时的1356年,开始迁都往南京,但其后中断。

1392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在开京(今开城)建立朝鲜王朝.

1394年迁都汉阳并将汉阳改为“汉城”。

1945年8月朝鲜半岛解放后不久即实行美苏分据,初期仍名为京城府。

1948年随着大韩民国成立而定为首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8-02
如果把朝鲜半岛一九四五年光复后,种种行为串联起来看,就会得出如上结论,我的话有点刻薄,但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形容。

朝鲜半岛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副产品或者说得露骨一点,就是中国历史地方史、诸侯史。这即使无奈也是事实,历史就是历史。现在韩国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民族自大情绪,如果是将来不与中国文化为伍,走自己的道路,那倒也值得尊重。可是现在韩国国内出现的是,伪造韩国游离于中国历史的“独立”发展史,显现出一种无知狂妄的“瘪三穿西装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不是今天才有的,把历史事实连接起来,就可以看清“汉城”改名背后文化心理。

一、在结束日本占领以前,朝鲜半岛是通用汉字的。朝鲜光复后,南北差不多同时取消使用汉字,已显现与朝鲜民族自强和独立而相应的文化上独立性。

五十多年过去了,韩国发现新一代受教育的年轻人因不懂汉字,看不懂光复以前的朝鲜历史上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甚至官方档案,出现了文化的断层。在韩国和朝鲜所说的“代沟”与我们不一样,是指懂汉字和不懂汉字的两代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朝鲜情况不明,在韩国,年轻一代成了没有文化根的“草头人族”,要他们弘扬朝鲜文化,那就是被美国化以后的韩国浮萍文化。要真正弘扬高丽文化就要懂汉字。前总统金大中在一九九八年发布总统令,在韩国中小学恢复汉字教学,列入课本的约近两千个汉字。

二、韩国历史学家通过见不得人的考古发掘,写书说纸是韩国发明的,中国的纸是从韩国传入的。中国历史学界召开国际会议,声称韩国发明纸的历史学大拿又不敢来照面。

其实,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一说,来源于《后汉书》。以后考古学早就证明,纸在西汉就已使用。敦煌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古纸,陕西出土的“灞桥纸”、甘肃出土的“金关纸”、“中颜纸”等等,都是西汉时期的。史学界只是认为蔡伦对纸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沿袭《后汉书》的说法,把发明的桂冠给了蔡伦。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把西汉的纸拿出去展览,韩国把可以翻的地挖编了,也没找出更早的,就不敢再争了。但是韩国出版的历史书,还有不改悔的。

三、八十年代,中韩举行建交谈判时,韩国向中方提出,两国建交后,中方不能再继续使用“汉城”这个称呼。理由是,汉城的名字是中国古代的叫法,是中国人给起的,是殖民主义、霸权的产物。建交后,中方必须改称汉城为韩国人起的名字,应叫SEOUL。中方表示,汉城的名字由来以久,历史上韩国人也这么叫,一旦叫中方改称SEOUL,中国的史籍、尤其是教科书和地图等的改正,牵扯的面儿太多,实际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但韩国就是不肯答应,两国的建交谈判就僵在这儿。这个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说来好笑,为打开局面,中国的学者开始查找历史书,结果发现,SEOUL也是中国给起的,其历史比汉城的叫法还要早,中国史书里用的是“苏坞”,和SEOUL的发音极其相似。面对史实,韩国人这才哑口无言,只好接受中方汉城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