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人冬至有什么习俗,有什么活动?

如题所述

每年一到冬至,南北方的人们免不了开启一场关于“冬至究竟该吃什么”的史诗级辩论。一般来说,冬至这一天,北方人习惯吃饺子,南方人则吃汤圆。但在台州,冬至习俗更为特别。台州人过冬至有个俗称,叫“做冬至”。下面咱们就聊聊台州人是如何吃着过冬至的。


台州冬至习俗

1、【擂圆】

在台州的椒江、黄岩、路桥等地,过冬至少不了一碗擂圆。擂圆平日里比较少见,大多数人家一年到头,也就在过冬至当日才做上一些。做擂圆,需要在糯米粉里加入温水,一边加水一边揉粉。等面团揉得光亮细滑,再揪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实心圆,入沸水煮熟捞起,然后放入黄豆粉、红糖、黑芝麻拌成的粉里滚拌。等到白嫩嫩的糯米圆子均匀裹满了粉,一点也瞧不出原来的颜色,就可以端上桌了。

实心圆在粉里滚拌的过程,在台州方言里被称作“擂”,这是擂圆的名字由来。擂圆,也有着“团圆”的意思。有的地方,还称擂圆为“硬擂圆”。吃擂圆,就得吃刚出锅的。还没送到嘴里,黄豆粉的香味早已钻入鼻腔。趁热咬上一口,口感软糯细腻。糯米的甜味在嘴里弥漫开来,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2、【炒圆】

在台州温岭,有些地方的人也会在过冬至时,做一碗咸口的炒圆。炒圆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复杂也不复杂。舀上一大碗糯米粉,慢慢加入温水,一边加水一边揉粉。等面团揉得光亮细滑,再搓成一个个小圆子。与擂圆不同的是,炒圆的个头小,一口能塞下好几个。

起锅放入猪油,倒入糯米圆。等到糯米圆煎得表面微黄,倒入虾干、鸡蛋丝、肉丝、茭白丝、黄豆芽等,加入适量的料酒、盐等调味。期间不断翻炒,等到配料和糯米圆断生,均匀融合后,即可出锅。炒的时候,火要猛,油要足。不然,糯米圆很容易粘连在一起。糯米圆外表微微焦黄硬脆,但内芯是软糯的。同黄豆芽、虾干等配料一起送入口中,鲜香爽口。不得不说,小小一盘炒圆,名堂大得很。

3、【番粉圆】

对于不少玉环人来说,一个个咸咸糯糯的番粉圆,是过冬至的仪式感。与擂圆、炒圆不同的是,番粉圆是用番薯做成的。它的精髓也就在于那层黄灿灿、晶莹剔透的外皮。做的时候,得把红薯洗净去皮,放入锅中蒸熟,而后压成泥,和番薯粉搅拌一起,并来回揉搓成团。

做外皮,是做番粉圆的第一步。不同于其他粉圆类的馅料,番粉圆的馅料是提前炒制而成。豆腐、虾皮、猪肉、香菇、鳗鱼干等切丁炒熟,喷香四溢。揉捏好的面,揪一小块放在手心,搓成圆球,用大拇指压一个凹槽,然后把馅料放进去,再收口,上锅蒸熟。夹起一个刚蒸好的番粉圆,一口咬下去,清爽、肉香、鲜美、滑嫩……各种好滋味融于口中,让人停不住嘴。

4、【饺饼筒】

台州人过冬至,还会端上饺饼筒。饺饼筒,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食饼筒,还有麦焦、麦油脂、麦油煎等多种叫法。制作饺饼筒,要将馅料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料有猪肉、鸡蛋丝、豆腐干、洋葱、豆芽等。然后将小麦粉加水调成胶糊状,再摊成面皮。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讲究可大了去。摊面皮时,得注意面糊的量。面糊多了,摊出来的面皮厚,不仅影响口感,还“连累”腮帮子;面糊少了,面皮就薄,容易露馅。

一切准备就绪后,将面皮摊开,依次放入喜欢的食材,还得排成长条状,然后包裹起来。放馅料时,可不能贪心,否则面皮就会被撑破。到这一步还不算完,在平底锅内刷上一层薄薄的油,把裹好的饺饼筒放在热锅上面,烙至两面金黄后起锅。一口咬下去,酥脆喷香,各种馅料的口感糅合在嘴里,这就是饺饼筒的魅力所在。


台州冬至活动

祭冬大典

在台州三门,“冬至大如年”尤为明显。三门每年冬至的重头戏便是一场传承了700多年的祭冬大典。2016年11月30日,三门祭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祭冬大典由冬至前一日的取长流水,冬至当日的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冬至当日清晨,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杨氏家庙便灯火通明、敲锣打鼓,上下三村,四方六眷都会到场参与这场盛典。

传统做八碗

在台州仙居和温岭地区,冬至还会做八碗,猪肉、笋干、豆芽、豆腐、芋头、墨鱼之类是常备菜,八碗摆上桌,用于祭拜祖先,追思先人。


台州人的冬至,总是这样热热闹闹过的,祭冬传承着文化,美食记录着风味,一经百年,不曾更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9
吃冬至圆。习俗是吃了冬至圆才真正长一岁。
第2个回答  2011-10-11
吃冬至圆
第3个回答  2011-10-11
吃冬至圆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