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几个博雅教育的案例

也就是素质教育

就是学生体现博雅精神的案例

天堂一般的西弗吉尼亚,蓝岭山脉,雪兰多阿河。那里的生活源泉远流长,比大树悠久,比高山年少,像微风一样生长。乡村路,带我回家,那是我的归属。西弗吉尼亚,母亲一样的山,乡村路,带我回家。)

四年前的我,曾经听着这首歌曲来到了北大,毕业前火车站的分别,也是唱着这首歌,大家各奔前程。四年真是弹指一挥间,从刚进入校门那个农民的孩子,到毕业后,成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这种身份的改变,并没有让我忘记那种乡土的气息,尤其在美国更是如此。对家乡和土地的眷恋,是乡村音乐中一个传统和不衰的主题,它们一向把伐木工人、矿工、铁道工、务农,当作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他们认为那象征着美国人自我奋斗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美国,我说起我的家乡时,那些美国朋友简直是羡慕至极;他们知道我来自北大的时候,那种钦佩就成了一种赞美。北大原来和我的家乡都共有一种品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谈到这种品质,首先想到的是博雅塔,因为它是北大精神品质之图腾,也唯有他才有资格为我们做见证。

百年的学校,风雨中书写着百年的历史,磨砺中洗尽那个铅字的牌匾,象征着一座精神家园的净土,一个学界的圣坛,一代青年才俊们的激情岁月,北大的广博与高雅,就这样沿袭着。

北大的老师,我们惯称为先生,他们都有一颗如圣人的心,他们的知识如未名湖的一样平静而不张扬,中文系的先生们可以讲宇宙定律,法律系的先生可以做一场考古的演讲,经济学院的老师告诉你旅游的乐趣,化学系的先生写得一首首好诗歌,生物系的老先生可以和你一天天的下象棋,这就是我们敬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家,用书装点着自己的家居,好漂亮,进入先生的家就象掉进了未名湖,用尽你的能力去吸收你能消化的知识。北大的老师在物质上都是穷的,如果用经济价值尺度来衡量他们,他们的付出和所得太不成比例了,但是其中的乐趣,育人的快乐,却是没有办法能够比拟的。在大学里听那些老先生们的演讲,你简直是太幸福了,他们用几十年积累的那些精华,全被你记在了笔记里,让你终身受益。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我真是求知若渴,汲取着各种知识,我的笔记本足足有八本,那真是一生的财富。记得季老先生演讲,学生们只给他留下一个平方那么大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秩序井然的听着,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只有一平方大小的老先生需要有的功力了吧!

北大的学生是优秀的,北大学府里的男生与女生是很均衡的群体。因为有漂亮的女生也要帅气、才气十足的男生,有丑女也有丑男,我们在这个校园里自己而自然的调配。我总认为北大的男生是全国学府里素质最高的,因为那里的“风水”更适宜男人的生长。北大的男生比较细腻而且非常的彬彬有礼,他们比女生少有的高谈论阔,而是在激情的背后,有一股更大的责任,让他们来承载得更多,于是他们的缄默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风格。北大男生的不争不是示弱,也不是不屑一顾,而是期待着火山的爆发,找北大的男生是一种幸福,但有一个条件,必须能够走进他那广阔而深远的内心。北大的女生,才情是有的,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但是现在多了一种娇气,这种娇气是一种无病呻吟的痛苦。都说北大的女生高傲,我觉得还应该更高傲一些,女人天生就是高贵的,再加上智慧和语言,上帝给予女人真是一种美妙的事情,北大的女生如果少几分娇气,那简直是一种完美。
蔡元培老校长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鲁迅说:“北大是常维新的”。这就是北大的一种状态:广博而包容,就如我们家的土地,种什么都会收什么,我喜欢那片土地,更喜欢北大。北大的老先生都有儒雅的风范,学生们也都是一流才俊,校园又是如此的美丽,清新的风不时的吹过,博雅塔的铃铛慢慢的响着,这种氛围,这种场景,怎不让我留恋。
博雅塔是北大校园里唯一称得上高的建筑,它古朴而又厚重,衬托着未名湖的灵性,驻守着校园的宁静,灵听着前方的声音,远眺着北大的前程。因为有这塔,显得北大总是新的,总是年青的,总是积极追赶的,宝塔不倒,北大精魂不凋。

我想踏向回乡的路,见到我的北大,见到我的家乡,见到我的父母。来吧,加入北大,如同回到你的家乡,那个地方空气清新,那个地方总是让你热泪盈眶,激情满怀。

参考资料:.《回乡之路》之博雅精神
改革鼓点声声,课改春风阵阵。在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学院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实验方案》和市教委、市教育学院的有关要求,制定《金鸡亭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树立课改新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组织实施,努力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转变观念,深入研究,全面完整实施课改试验方案
课改实验工作一启动,我校成立了以郑训龙校长为组长的试验领导小组,下设课改办公室、学科指导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我校课改实验验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实验进程中,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同研讨,不断探索,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l、传统教学观念与课改新理念的矛盾
课程改革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的教师在过去长期使用旧教材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娴熟的知识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面对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处理上,颇感不适应。《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光强调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明确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乃当务之急,重视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先后组织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
(1)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暑期和寒假通识培训,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可谓学有所得。教科室已把这些心得体会汇编成册。
(2)做好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改文件,利用星期三教师政治学习的时间观看暑期通识培训的部分光盘。
(3)组织承担课改实验科目的老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并要求每人每个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和一篇个案。
(4)校领导、有关处室主任和课改教师先后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报告会和创新研讨会。
(5)学校购置许多的有关课改教学理论方面书籍和音像资料,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
(6)邀请市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易化做学术报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情况介绍》;市教科所所长谭南周做学术报告:《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若干问题》;市教科所胡胜利做学术报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7)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推广“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研讨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课改实验责任心和紧迫感,能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适应程度,为课改实验的实施和未来的滚动推进奠定必要的课改理论基础。
2、教材内容多、学生活动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新旧教材比较,删去了一些旧内容,增加了现代化新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进程,活动多,凸显授课课时不足,这一矛盾成为课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1)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同教师共同研讨《国家课程标准》,理解新教材的编写要求,鼓励课改教师用新理念、新方法大胆处理教材。在没有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各部分教学任务。
(2)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多渠道利用教育资源。在教学硬件上,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已有的教室和3间理、化、生实验室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开通校园网和宽带网,拓宽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
(3)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设备,鼓励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幻灯片、模型、教具,改进小实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科的案例调查法,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的问题导学法,教师对新教材作增减处理、设计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历史学科的活动与探究,是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有小组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动动手等。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各学科教研组研究活动每周一次,定人主讲,逐单元逐节课讨论。
(6)鼓励教师撰写课改总结,在校办刊物《教研之窗》交流探讨。
3、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矛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对基础知识教学抓得比较紧,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的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第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式学习,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第二,课后要给学生布置小实验、小制作、小调查、小观察,指导学生阅读,或上网查询与本学科相关的资料。第三,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发展史,并在科学方法上加以指导,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向学生开放,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第四,鼓励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写出报告,教师给予指导。
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全面解读验证新标准新教材
2001年9月,我校史、地、生、体、音、美六个学科首先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历史科和生物科是厦门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学科基地校,2002年9月以后滚动推进到其他学科。我们认为,承担课改任务的老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是做好课改实验的关键。启动课改工作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校级观摩研讨活动:课改观摩研讨;非课改科目“旧课新上”的观摩研讨;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
通过观摩活动,广大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及与课改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各教研组认真评议的基础上,为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先后召开四次校级课改观摩研讨会。研讨会上,开课教师做了授课说明,各教研组代表做了点评并交流了对本学科课改工作的做法和思路。通过研讨,由点带面,使广大老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
通过观摩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和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将教学的传统知识灌输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我校全体老师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创造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练一练”、“手抄报”、“历史小论文”、“课堂小辩论”、“课堂讨论”、“专题辩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解放学生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使学生勤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生物科的案例调查法,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的问题导学法,教师对新教材作增减处理、设计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改,推进学校教育科研进程
1、 加强课题管理,建章立制。
课题研究是突破课改重点及难点的重要途径。学校颁发《金鸡亭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金鸡亭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及奖励条例》,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课改。鼓励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情感及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申报校级和市级的科研课题。各教研组制定科研、课改工作计划,确定校级科研课题,初步形成校本课题和市级课题的科研网络,抓课题研究的落实,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材料,有阶段小结,形成市级和校级课题研究体系。校领导带头进行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
2、 科研氛围浓厚,成果显著。
(1)、 营造学校课题研究的氛围,教师普遍具有课题研究的意识,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面较广。教师中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科研人数达到100%,其中包括:市“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两个:郑训龙校长主持的《中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全校科任教师都参与;吴金忠书记主持的《陶行知“真人”教育与新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10人;市级首批课改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问题的研究》,课题成员4人;校级课改课题15个,课题成员50人。
(2)、 初步形成以市级课题为龙头,校级课题为辅助的课题研究网络。
实行课题分级管理,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3)、重视应用性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推广,课题研究有实
效。已经出版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著《实践与探索》(郑训龙校长主编),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和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4)、校级科研刊物《教研之窗》创刊至今已编印58期,刊发本校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文章500多篇,近百万字,与各校交流,效果良好
(5)、先后编印《金鸡亭中学教育教学论文汇编》(四、五)、《金鸡亭中学“旧课新上”案例汇编》《金鸡亭中学课改心得体会》(一)、《金鸡亭中学素质教育案例选集》(一)、《金鸡亭中学首届陶研论文汇编》等。
(6)、2001年9月启动课改实验以来,本校教师有60多篇课改论文或者案例在市级以上专业学会或者杂志上发表或者获奖。
以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课程改革是我校课改实验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问题等,教师在教育科研及其应用研究中,不仅逐步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品位。
3、办好《教研之窗》,形成特色。
在郑校长的严格把关下,《教研之窗》先后编印了“初一年课改实验研讨专集”、“中学语文研讨专集”、“中学英语教学研讨专集”、“中学德育研讨专集”和“课改观摩课研讨专集”、“2002年课改阶段总结交流专集”、“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专集”等58期,刊发了刊发本校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文章500多篇,近百万字,一篇篇文章汇聚了老师们勤于实践,勇于理论探索的心血和智慧,也凝聚了校领导关注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殷切期望。《教研之窗》成为倍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交流园地,对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档案管理,分门别类,全面规范课改档案专项管理要求
档案管理是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我们建立了以下几种课改档案门类:上级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校内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课改实验通讯报道,课改心得体会及论文,个案分析,课件制作,教学录像和录音材料,课改学科教师业务档案,家校联系等等。市课改调研组认为,我校“档案材料很有特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学校把课改工作放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真正溶入学校的工作之中。档案材料翔实,规范有序。材料非常好、实在,是一种很好的建档方式。”
五、组织选修课、活动课教学,探讨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l、在选修课安排上,根据实际开设了文学欣赏、演讲技巧、英语口语、数学竞赛、书法绘画欣赏、音乐欣赏、计算机教学等课程。
2、在活动课安排上,开设了音乐合作与作品分析、电脑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环保教育、旅游地理、厦门历史变迁及人文景观水土人情等课程,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保证活动课有具体内容并就活动课的评价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六、探讨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我校在改革原有评价办法的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评价,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2)学生生活经验的评价,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提练和超越,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3)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体验喜悦、成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实验过程、调查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动手能力,学会合作。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如地理科让学生把认为优秀的作业、小制作、小论文、课前收集的材料等装入袋中,老师定期进行抽查和评定,使学生建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
3、尝试建立课改学科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课改学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加大综合能力的评价,把学习态度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把平时课堂讨论发言、制作、实验、撰写小论文、制作手抄报、参观、调查活动、竞赛活动、阅读课外书籍等都列入评价的内容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5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90年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 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学 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树立物理教学的素质观。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 科学,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力、声、光、电、热的物理 现象、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 点。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 标,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物理知 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 潜能的充分开发。从这样的素质出发,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 育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物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丰富生动,有物理原理、定律、概念 发展的来龙去脉;有物理事实的发现、发明;有科学家的事迹和 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这些问题中我非常 注重组织学生学习物理史,通过这些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 造和创造者(包括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全面、深刻的了 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如大气压强的 发现、精彩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辩证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 如,牛顿,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每一项科 学的发现都来之不易,一次我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先讲了 “凿壁偷光”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追求真理、 勇于探索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二、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在实验探索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物理实验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有与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的演示 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和 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课外小实验,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 好材料。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 特的作用。
1.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要靠长期的,严格的训练。在物理 实验中我将其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设计,实验中的每项基本操作要 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化;美化实验环境,严格训练学生,做到实 验桌上的仪器摆放整齐规范,桌面干净明亮。
2.设计探索性实验,当作科学研究的“模拟”,把学生带入 科学探索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探求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 我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我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 验。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到,而且很快就能接受“平面镜所成 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规律及 对称特点事实。
在实验中,我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这些都是构成人才素质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教 学,不断地完善学生这方面的品质。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物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 动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形成各种能力。这些能力 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包括培养学生 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 力;对物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对物理 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物理问题 的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等。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中,在内容选 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考虑了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 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更应研究学 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 条件。实践中,我尤为重视对学生的自学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人们要服务于社 会,必须输出自己的信息。按照心理学的规律,活动与能力相适 应,活动的结构决定了能力的结构,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结构是 由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构成的。要发展学生 的物理表达能力,就得组织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 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的物理活动,如组织物理史学学习报告会, 重大科技新闻报告会和学生实验情况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有充分 的机会口头交流情况,对学生实验则要求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均 要完成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撰写物理小论文等。训练学生 的书面表达能力。
自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 85%以上靠自学获取,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自学能力是现 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大面积提 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获得这一信息,就必须通过检测。近三年来,我分别在三届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了素质教育的实践,结 果95年中考我任教的一个普通班物理平均分达到87.7分,合 格率达到94%,优秀率64%,1人得满分396年中考我任教的 一个重点班,物理平均分达124.6分,合格率达到100%,优秀 率达87%,3人得满分,97年我任教的是一个学习基础最差的 班(慢班),但中考成绩并不逊色,平均分达到96.2分,合格率 达100%,优秀率达54%。通过开展素质教育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开展涉及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性 品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 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掠人。许多与物理 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 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止。所以,经常开展 一些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收集人口与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 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简介专题资料,给学生阅读,并组织他们讨 论,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 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 广胸襟,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03
改革鼓点声声,课改春风阵阵。在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学院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实验方案》和市教委、市教育学院的有关要求,制定《金鸡亭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树立课改新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组织实施,努力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转变观念,深入研究,全面完整实施课改试验方案
课改实验工作一启动,我校成立了以郑训龙校长为组长的试验领导小组,下设课改办公室、学科指导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我校课改实验验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实验进程中,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同研讨,不断探索,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l、传统教学观念与课改新理念的矛盾
课程改革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的教师在过去长期使用旧教材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娴熟的知识教学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面对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处理上,颇感不适应。《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光强调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明确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乃当务之急,重视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先后组织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
(1)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暑期和寒假通识培训,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可谓学有所得。教科室已把这些心得体会汇编成册。
(2)做好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改文件,利用星期三教师政治学习的时间观看暑期通识培训的部分光盘。
(3)组织承担课改实验科目的老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并要求每人每个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和一篇个案。
(4)校领导、有关处室主任和课改教师先后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报告会和创新研讨会。
(5)学校购置许多的有关课改教学理论方面书籍和音像资料,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
(6)邀请市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易化做学术报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情况介绍》;市教科所所长谭南周做学术报告:《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若干问题》;市教科所胡胜利做学术报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7)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推广“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研讨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课改实验责任心和紧迫感,能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和适应程度,为课改实验的实施和未来的滚动推进奠定必要的课改理论基础。
2、教材内容多、学生活动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新旧教材比较,删去了一些旧内容,增加了现代化新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进程,活动多,凸显授课课时不足,这一矛盾成为课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1)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同教师共同研讨《国家课程标准》,理解新教材的编写要求,鼓励课改教师用新理念、新方法大胆处理教材。在没有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各部分教学任务。
(2)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多渠道利用教育资源。在教学硬件上,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已有的教室和3间理、化、生实验室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开通校园网和宽带网,拓宽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
(3)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教学设备,鼓励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幻灯片、模型、教具,改进小实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科的案例调查法,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的问题导学法,教师对新教材作增减处理、设计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历史学科的活动与探究,是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有小组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动动手等。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各学科教研组研究活动每周一次,定人主讲,逐单元逐节课讨论。
(6)鼓励教师撰写课改总结,在校办刊物《教研之窗》交流探讨。
3、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矛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对基础知识教学抓得比较紧,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的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第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式学习,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第二,课后要给学生布置小实验、小制作、小调查、小观察,指导学生阅读,或上网查询与本学科相关的资料。第三,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发展史,并在科学方法上加以指导,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向学生开放,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第四,鼓励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写出报告,教师给予指导。
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全面解读验证新标准新教材
2001年9月,我校史、地、生、体、音、美六个学科首先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历史科和生物科是厦门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学科基地校,2002年9月以后滚动推进到其他学科。我们认为,承担课改任务的老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是做好课改实验的关键。启动课改工作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校级观摩研讨活动:课改观摩研讨;非课改科目“旧课新上”的观摩研讨;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
通过观摩活动,广大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及与课改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各教研组认真评议的基础上,为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先后召开四次校级课改观摩研讨会。研讨会上,开课教师做了授课说明,各教研组代表做了点评并交流了对本学科课改工作的做法和思路。通过研讨,由点带面,使广大老师对课改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
通过观摩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和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将教学的传统知识灌输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我校全体老师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创造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历史课堂教学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练一练”、“手抄报”、“历史小论文”、“课堂小辩论”、“课堂讨论”、“专题辩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解放学生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时间,使学生勤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生物科的案例调查法,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科的问题导学法,教师对新教材作增减处理、设计出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课改,推进学校教育科研进程
1、 加强课题管理,建章立制。
课题研究是突破课改重点及难点的重要途径。学校颁发《金鸡亭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金鸡亭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及奖励条例》,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课改。鼓励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情感及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并积极申报校级和市级的科研课题。各教研组制定科研、课改工作计划,确定校级科研课题,初步形成校本课题和市级课题的科研网络,抓课题研究的落实,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材料,有阶段小结,形成市级和校级课题研究体系。校领导带头进行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
2、 科研氛围浓厚,成果显著。
(1)、 营造学校课题研究的氛围,教师普遍具有课题研究的意识,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面较广。教师中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科研人数达到100%,其中包括:市“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两个:郑训龙校长主持的《中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全校科任教师都参与;吴金忠书记主持的《陶行知“真人”教育与新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10人;市级首批课改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问题的研究》,课题成员4人;校级课改课题15个,课题成员50人。
(2)、 初步形成以市级课题为龙头,校级课题为辅助的课题研究网络。
实行课题分级管理,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3)、重视应用性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推广,课题研究有实
效。已经出版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著《实践与探索》(郑训龙校长主编),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和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4)、校级科研刊物《教研之窗》创刊至今已编印58期,刊发本校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文章500多篇,近百万字,与各校交流,效果良好
(5)、先后编印《金鸡亭中学教育教学论文汇编》(四、五)、《金鸡亭中学“旧课新上”案例汇编》《金鸡亭中学课改心得体会》(一)、《金鸡亭中学素质教育案例选集》(一)、《金鸡亭中学首届陶研论文汇编》等。
(6)、2001年9月启动课改实验以来,本校教师有60多篇课改论文或者案例在市级以上专业学会或者杂志上发表或者获奖。
以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促进课程改革是我校课改实验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问题等,教师在教育科研及其应用研究中,不仅逐步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品位。
3、办好《教研之窗》,形成特色。
在郑校长的严格把关下,《教研之窗》先后编印了“初一年课改实验研讨专集”、“中学语文研讨专集”、“中学英语教学研讨专集”、“中学德育研讨专集”和“课改观摩课研讨专集”、“2002年课改阶段总结交流专集”、“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专集”等58期,刊发了刊发本校教师教育科研研究文章500多篇,近百万字,一篇篇文章汇聚了老师们勤于实践,勇于理论探索的心血和智慧,也凝聚了校领导关注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殷切期望。《教研之窗》成为倍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交流园地,对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档案管理,分门别类,全面规范课改档案专项管理要求
档案管理是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我们建立了以下几种课改档案门类:上级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校内课改实验的有关文件,课改实验通讯报道,课改心得体会及论文,个案分析,课件制作,教学录像和录音材料,课改学科教师业务档案,家校联系等等。市课改调研组认为,我校“档案材料很有特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学校把课改工作放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真正溶入学校的工作之中。档案材料翔实,规范有序。材料非常好、实在,是一种很好的建档方式。”
五、组织选修课、活动课教学,探讨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l、在选修课安排上,根据实际开设了文学欣赏、演讲技巧、英语口语、数学竞赛、书法绘画欣赏、音乐欣赏、计算机教学等课程。
2、在活动课安排上,开设了音乐合作与作品分析、电脑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环保教育、旅游地理、厦门历史变迁及人文景观水土人情等课程,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保证活动课有具体内容并就活动课的评价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六、探讨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我校在改革原有评价办法的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评价,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2)学生生活经验的评价,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提练和超越,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3)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体验喜悦、成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实验过程、调查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动手能力,学会合作。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如地理科让学生把认为优秀的作业、小制作、小论文、课前收集的材料等装入袋中,老师定期进行抽查和评定,使学生建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
3、尝试建立课改学科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课改学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加大综合能力的评价,把学习态度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把平时课堂讨论发言、制作、实验、撰写小论文、制作手抄报、参观、调查活动、竞赛活动、阅读课外书籍等都列入评价的内容
第3个回答  2007-08-03
(天堂一般的西弗吉尼亚,蓝岭山脉,雪兰多阿河。那里的生活源泉远流长,比大树悠久,比高山年少,像微风一样生长。乡村路,带我回家,那是我的归属。西弗吉尼亚,母亲一样的山,乡村路,带我回家。)

四年前的我,曾经听着这首歌曲来到了北大,毕业前火车站的分别,也是唱着这首歌,大家各奔前程。四年真是弹指一挥间,从刚进入校门那个农民的孩子,到毕业后,成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这种身份的改变,并没有让我忘记那种乡土的气息,尤其在美国更是如此。对家乡和土地的眷恋,是乡村音乐中一个传统和不衰的主题,它们一向把伐木工人、矿工、铁道工、务农,当作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他们认为那象征着美国人自我奋斗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美国,我说起我的家乡时,那些美国朋友简直是羡慕至极;他们知道我来自北大的时候,那种钦佩就成了一种赞美。北大原来和我的家乡都共有一种品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谈到这种品质,首先想到的是博雅塔,因为它是北大精神品质之图腾,也唯有他才有资格为我们做见证。

百年的学校,风雨中书写着百年的历史,磨砺中洗尽那个铅字的牌匾,象征着一座精神家园的净土,一个学界的圣坛,一代青年才俊们的激情岁月,北大的广博与高雅,就这样沿袭着。

北大的老师,我们惯称为先生,他们都有一颗如圣人的心,他们的知识如未名湖的一样平静而不张扬,中文系的先生们可以讲宇宙定律,法律系的先生可以做一场考古的演讲,经济学院的老师告诉你旅游的乐趣,化学系的先生写得一首首好诗歌,生物系的老先生可以和你一天天的下象棋,这就是我们敬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家,用书装点着自己的家居,好漂亮,进入先生的家就象掉进了未名湖,用尽你的能力去吸收你能消化的知识。北大的老师在物质上都是穷的,如果用经济价值尺度来衡量他们,他们的付出和所得太不成比例了,但是其中的乐趣,育人的快乐,却是没有办法能够比拟的。在大学里听那些老先生们的演讲,你简直是太幸福了,他们用几十年积累的那些精华,全被你记在了笔记里,让你终身受益。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我真是求知若渴,汲取着各种知识,我的笔记本足足有八本,那真是一生的财富。记得季老先生演讲,学生们只给他留下一个平方那么大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秩序井然的听着,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只有一平方大小的老先生需要有的功力了吧!

北大的学生是优秀的,北大学府里的男生与女生是很均衡的群体。因为有漂亮的女生也要帅气、才气十足的男生,有丑女也有丑男,我们在这个校园里自己而自然的调配。我总认为北大的男生是全国学府里素质最高的,因为那里的“风水”更适宜男人的生长。北大的男生比较细腻而且非常的彬彬有礼,他们比女生少有的高谈论阔,而是在激情的背后,有一股更大的责任,让他们来承载得更多,于是他们的缄默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风格。北大男生的不争不是示弱,也不是不屑一顾,而是期待着火山的爆发,找北大的男生是一种幸福,但有一个条件,必须能够走进他那广阔而深远的内心。北大的女生,才情是有的,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但是现在多了一种娇气,这种娇气是一种无病呻吟的痛苦。都说北大的女生高傲,我觉得还应该更高傲一些,女人天生就是高贵的,再加上智慧和语言,上帝给予女人真是一种美妙的事情,北大的女生如果少几分娇气,那简直是一种完美。
蔡元培老校长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鲁迅说:“北大是常维新的”。这就是北大的一种状态:广博而包容,就如我们家的土地,种什么都会收什么,我喜欢那片土地,更喜欢北大。北大的老先生都有儒雅的风范,学生们也都是一流才俊,校园又是如此的美丽,清新的风不时的吹过,博雅塔的铃铛慢慢的响着,这种氛围,这种场景,怎不让我留恋。
博雅塔是北大校园里唯一称得上高的建筑,它古朴而又厚重,衬托着未名湖的灵性,驻守着校园的宁静,灵听着前方的声音,远眺着北大的前程。因为有这塔,显得北大总是新的,总是年青的,总是积极追赶的,宝塔不倒,北大精魂不凋。

我想踏向回乡的路,见到我的北大,见到我的家乡,见到我的父母。来吧,加入北大,如同回到你的家乡,那个地方空气清新,那个地方总是让你热泪盈眶,激情满怀。

参考资料:.《回乡之路》之博雅精神

第4个回答  2007-08-03
博雅教育
即Liberal Arts。

该词在大陆被译为“素质教育”,台湾为“通识教育”,香港则译得更显古典,叫“博雅教育”。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无论是古罗马人的七艺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其中古罗马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儒家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考察了中国、美国、香港和台湾的博雅教育后是这样总结的,博雅教育在中国的普遍称为素质教育,美国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香港称为博雅教育,台湾通称为通识教育。虽然对博雅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各方面都一致认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