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历史

简历.谢谢

http://baike.baidu.com/view/6586.htm

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以咸阳为都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秦朝建立后,统治残暴,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秦朝的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各地农民纷纷杀掉官吏,攻占郡县,响应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继起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http://baike.baidu.com/view/6586.htm
回答者:由于郁郁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1 20:31

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以咸阳为都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秦朝建立后,统治残暴,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秦朝的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各地农民纷纷杀掉官吏,攻占郡县,响应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继起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回答者:言之午 - 副总裁 十级 11-1 20:33

这个网叫“秦皇网”全是关于秦朝和始皇帝的!! http://qin.junshijia.com/
回答者:翱翔蓝天上 - 秀才 三级 11-1 20:36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 一 )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有限史料所显示的错讹断裂且不必论,明清通俗小说《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演义》等通俗史话作品中,对秦帝国的描述更是卤莽灭裂,放肆亵渎,竟然将这段历史涂抹得狰狞可怖面目全非。这种荒诞的史观,非但是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间,形成了中国民众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无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的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悲剧的深远阴影正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儒家式的恶毒咒骂也已经大体终止了。但是,国人乃至世界对秦帝国的了解,还依然朦胧混沌。尽管万里长城、兵马俑、郡县制、度量衡以至我们每日使用的方块字(请注意,人们叫它“汉字” ),都实实在在的矗立在那里,人们观念的分裂却依旧如斯。

秦为何物?老百姓还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识阶层,能够大体说明秦帝国来龙去脉与基本功绩的,也是凤毛麟角。

( 二 )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专制统治(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王朝。

所以,这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就叫了《大秦帝国》。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是同时代的。在古朴粗犷的铁器农耕时代,大秦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一起,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太阳,同时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两个基本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的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一个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废。一个是源与流断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

历史命运的不同,隐寓着两种文明方式内在的巨大差异。详细比较研究这种差异,不是文学作品的任务。《大秦帝国》所展现的,只是这个东方大帝国的生灭兴亡史的形象故事。与罗马帝国的比较只是说明,秦帝国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是创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体系的大帝国。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

( 三 )
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象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大大活跃起来。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文化破坏了,象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赤裸裸白热化。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样的历史土壤中成长的秦帝国,是那个伟大时代强力锻铸的结晶。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160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大秦帝国,最集中的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国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相续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强势生存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其一,彻底的不断的变法革命,以激发民众最旺盛的活力与国家最强蟮氖盗ξ��嬷�尽F涠��酝獠恳奥�褡逵胗廾廖拿鞯某寤鳎�敌小扒苛Ψ吹��邢蘩┱拧钡恼铰浴F淙���贤骋唬�云�‖ F渌模�骋患芄刮拿髟靥澹�共煌�八椎拿褡宸种г谕�晃拿髟靥逑履�燮鹄础F湮澹�嫒莶⑿睿��馊诤贤獠苛魅氲牟煌�拿鳌F淞��缟蟹ㄖ疲�敌杏⒉胖喂�?

这种强势生存的基本精神,已经在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中一以贯之的表现了出来。否则,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根本不可能在统一文明中顽强的生存数千年而成为世界唯一。

大秦帝国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洞,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迷。她只有15年生命,象流星一闪,轰鸣而逝。

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 四 )
虽然我们没有忘记秦帝国,但却也淡漠了那个时代的勇气与创造力。

在这种民族精神衰退面前,欧洲人的复兴之路是我们的镜子。

当欧洲社会被中世纪的死海将要窒息时,欧洲人发动了文艺复兴,力图从古希腊与罗马帝国勃勃生气的文明中召回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没有辜负欧洲民族。正是古希腊与罗马帝国原生文明的光焰,摧毁了中世纪宗教领主文明的藩篱,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一个新兴的资本阶级破土而出,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被尘封的历史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这便是原生文明。各个民族对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从来都是各个民族在各个时代发挥创造力的精神资源宝库。

当许多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底气不足时,当我们的民族文明被各种因素稀释搅和得乱七八糟时,我们淡忘了大秦帝国,淡忘了那个伟大的时代,淡忘了向巨大的原生文明寻求“凤凰涅盘”的再生动力。

与西方原生文明相比,秦帝国开创的中国原生文明更加灿烂,更加伟大。

与中国春秋时代大体同步的古希腊文明,温和脆弱娇嫩。虽然开放得多姿多彩,却缺乏一种强悍的张力与坚韧的抵抗力。所以,在罗马军团的剑盾方阵面前倏忽崩溃灭亡。这是一个文胜于质的民族的必然悲剧。幅员辽阔的罗马帝国,则是铁马剑盾铸成的刚性社会。他没有汲取希腊文明融汇改造自身,本民族又缺乏丰厚渊深的原生文明。所以,他在岁月浸蚀中无声无息的解体了。这是一个质胜于文的民族的必然悲剧。

大秦帝国则不然,她既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又具有强悍的生命张力与极其坚韧的抵抗力。自然条件的严酷、内部整合的激烈、野蛮部族的蚕食、强大外敌的入侵、意识形态的较量、各种文化的渗入,都远远未能撼动她的根基。秦帝国兴亡沉浮的四百多年中,华夏文明历经千锤百炼而炉火纯青,具有无可匹敌的独立性与稳定性。秦帝国时代创造的原生文明,使中国人在2000多年中历经坎坷曲折而没有亡国灭种。

我们可以骄傲的说,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中国人创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国土上绵延不断的生存发展到今天!

这绝不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能解释的。

罗马帝国不大么?奥斯曼帝国不大么?拜占庭帝国不大么?成吉思汗帝国不大么?一个一个,灰飞湮灭,俱成过眼烟云,这些帝国所赖以存在的民族群也都淹没消散到各个人类族群中去了―――惟有中国民族,一个黄皮肤、黑头发、写方块字、讲单音节的族类,所建立的国家始终是以其原生文明为共同根基的国家。

还得感谢大秦帝国,我们那伟大的原生文明的创造者。

还得感谢这种原生文明所蕴涵的奋争精神与生命张力。

( 五 )
这不仅仅在于秦帝国对中国历史的奠基作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更重要的在于这个时代本身的故事性。产生中国原生文明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土。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学技术的、文学艺术的、法学的、哲学的、神秘文化的―――举凡基本领域,那个时代都创造了我们民族的最高经典,并当之无愧的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殿堂。仅以战争规模论,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参战兵力总数超过一百万,秦歼灭赵主力大军五十余万(坑杀四十万)!如此战争规模,即或在当代也仍然放射着眩目的光彩而难以逾越。而创造这些奇迹的各种人物,以及这些事件的曲折艰难,都构成了作家无法凭空想象的戏剧性故事。展现这些人物,展现这些故事,展现那些令人感慨唏嘘的历史血肉,是文学艺术的骄傲,是文学艺术的使命。

在中国元代以前,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西方世界是当时的“周边文明”。秦帝国及其之后的一千余年,中国的强盛衰落总是居于世界的中心潮流,无不对世界其他文明发生着深远的冲击与影响。中国文明具有悠长的内力的根源,在于秦帝国,而不是别的任何时代。从这一点说,帝国时代创造原生文明的过程与史诗般的兴亡幻灭,是当今世界具有最大开采价值的文化富矿床。文学艺术对这段历史的开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因为只有文学艺术,才能形象的告诉人们,那个时代人的生命状态是何等饱满、何等昂扬、何等自信、何等具有进取精神!
回答者:606388 - 魔法学徒 一级 11-1 20:56

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首位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称始皇帝。
回答者:天道怒 - 试用期 一级 11-1 21:40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十五年。
扫灭六国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一十九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4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灭越国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嬴政嬴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加强统治权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驿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弟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钜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秦朝的版图疆域和政区

秦朝极盛时地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使得中国的版图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接着由于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d/df/%E7%A7%A6%E6%9C%9D.jpg/500px-%E7%A7%A6%E6%9C%9D.jpg

参见秦朝行政区划。

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琊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常山郡、济北郡、临淄郡、河东郡、河内郡、东郡、薛郡、三川郡、砀郡、颖川郡、陈郡、泗水郡

官吏制度
可参见秦朝官制。

中央官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卫尉(皇宫保卫)、郎中令(警卫)、太仆(宫廷车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庙礼仪)、宗正(皇室内部事务)、少府(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财政税收)
御使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弹劾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地方官制
郡:郡守
郡尉
监察使
县:县令
县尉
乡:三老
游徼
啬夫(小乡)
有秩(大乡)
亭:亭长
里:里正

经济状况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即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外战争,以农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同时由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但统一全国后类似的制度似乎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社会
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什伍连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统一后秦国将此推广至全国。类似的保甲制度和户口制度一直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仍被当局采用,

文化与科学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化落后于山东六国,有“秦,虎狼也”的说法。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丞相李斯反对,并提出措施:“……天下敢有藏《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法令)[者],以更为师”。秦始皇采纳之,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

次年,方士卢生等人求仙再次不得,惧怕处罚而出逃,又有方士儒生议论朝政。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此后又发生了两次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的所执行的政策, 也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 只保留对民生以及执政所需的, 大量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 “坑儒”政策也是第一各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逮捕行为(儒家称之为“迫害”), 这项政策对文化上的伤害仅次於汉朝的“独尊儒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03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十五年。
扫灭六国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一十九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4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灭越国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嬴政嬴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加强统治权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驿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弟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钜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秦朝的版图疆域和政区

秦朝极盛时地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使得中国的版图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接着由于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图: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d/df/%E7%A7%A6%E6%9C%9D.jpg/500px-%E7%A7%A6%E6%9C%9D.jpg

参见秦朝行政区划。

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琊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常山郡、济北郡、临淄郡、河东郡、河内郡、东郡、薛郡、三川郡、砀郡、颖川郡、陈郡、泗水郡

官吏制度
可参见秦朝官制。

中央官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卫尉(皇宫保卫)、郎中令(警卫)、太仆(宫廷车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庙礼仪)、宗正(皇室内部事务)、少府(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财政税收)
御使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弹劾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地方官制
郡:郡守
郡尉
监察使
县:县令
县尉
乡:三老
游徼
啬夫(小乡)
有秩(大乡)
亭:亭长
里:里正

经济状况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即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外战争,以农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同时由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但统一全国后类似的制度似乎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社会
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什伍连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统一后秦国将此推广至全国。类似的保甲制度和户口制度一直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仍被当局采用,

文化与科学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化落后于山东六国,有“秦,虎狼也”的说法。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丞相李斯反对,并提出措施:“……天下敢有藏《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法令)[者],以更为师”。秦始皇采纳之,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

次年,方士卢生等人求仙再次不得,惧怕处罚而出逃,又有方士儒生议论朝政。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此后又发生了两次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的所执行的政策, 也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 只保留对民生以及执政所需的, 大量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 “坑儒”政策也是第一各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逮捕行为(儒家称之为“迫害”), 这项政策对文化上的伤害仅次於汉朝的“独尊儒术”。
第2个回答  2007-08-03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在经济上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军事上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
李斯,秦朝大臣。原为楚国人,后入秦为客卿。以《谏逐客》一文为秦王政所赏识,由廷尉而至丞相。后来他先后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焚书,并大力主张“明法度,定律令”,并在统一文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但他在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方面也充当了帮凶。秦始皇死后,中宦官赵高的圈套,参与宫廷政变,使秦二世上台,最后死于权力争夺,被赵高杀害。

======================================================
王翦,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年少时喜好兵法,后来为秦王政攻打赵、燕和楚三国,战绩彪炳。秦王政曾问王翦和大将李信,攻打楚国要多少兵马?李信认为二十万就足够了,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听后说:“王将军已经老了,李将军果然勇猛。”之后秦始皇便给了李信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王翦也因此称病而告老还乡。后来李信攻楚失败,秦始皇便亲自赶赴频阳向王翦谢罪,答应给王翦六十万大军攻楚,王翦才重新挂帅上阵。 王翦代替李信后,巧用兵法,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攻占了楚国的城邑,并俘虏了楚王,杀死了项燕(一说项燕自杀)。后来王翦又带兵南征百越,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武成侯”

=====================================================
蒙恬,秦朝大将。一家受到秦政府重用。自祖父始连续三代为秦大将,为秦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在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战国末年,匈奴产生第一个首领头曼单于(相当于国王),并乘战乱占领河套地区。秦灭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长年率兵30万众戍北边,主持修筑长城。后为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赐死。

======================================================

尉缭(?—?) 魏国大梁人。姓氏不详,只因曾为秦国国尉(主管军事),后人称其为“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传说尉缭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隐居山林。后为魏惠王招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说,为秦所用。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嬴政对尉缭的才智十分赏识,甚至在服装饮食等方面,让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并不高,他对嬴政的评价是“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尉缭著有《尉缭子》一书,共24篇。表述了他对战争的各种看法。

还有:::
秦始皇
吕不韦
嫪毐
李斯
尉缭子
蒙恬
赵高
扶苏
胡亥
子婴
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
萧何
韩信
张良
吕后
第3个回答  2007-08-03
前221统一
前209 陈胜吴广起
前207 项羽与秦王朝巨鹿之战
也是这一年 秦朝统治者向攻进咸阳的刘邦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