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生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活动800~1000字

如题所述

1911----1912辛亥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3
记得小时候,爸爸就偶尔和我说关于中国的历史。那时,令我崇拜和尊敬的就是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在历史课上学的由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事件,更让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华民国国父”更加地敬佩。
辛亥革命是指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也是自 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成功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辛亥革命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过,这不能说辛亥革命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篡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这也是辛亥革命的遗憾。不过,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进步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发展,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这还是不变的事实。
转眼之际,已经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了,现在的中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但是孙先生说过:“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有义务有责任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母亲。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电各省都督,告以汉阳失守,请速派兵来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省代表会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开第一次会议,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   1911年 12月1日 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会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沪各省代表开共和联合会大会,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并推大元帅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议和条款四条,以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议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次日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军开代表会,公举程壁光为海军总司令。海军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议事厅开始举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国驻沪总领事照会南、北和谈代表速定和议。   1911年 12月25日 孙中山归国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和谈”商订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袁世凯准唐绍仪辞职,并电告伍廷芳以后直接电商南北和谈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隶滦州新军起义。   1912年 1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结束了满清二百六十九年的帝政统治。九十年来,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无论在1949年之前或者之后,都受着政治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成了证明某种“历史必然性”的教条。与此同时,大量的史料或被尘封在档案馆里,或被当事人带进了坟墓,许多缺乏见证的历史事件成了千古悬案。而被灌输了“历史必然性”思想的一代青年,或以虚无主义对待历史,或以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历史,放弃了对辛亥革命这一偶然性事件的探索和对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追问,放弃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宪政进程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沉溺在抚今追昔、缅怀先圣的感慨之中。未能把辛亥革命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丰富的史料出发,作宏观的实证研究,这是‘历史学家’和民众虚妄精神的根源。
我们认为,一个事件只是一个偶然性的过程,就像突然崩塌的山体使河流改道、彷徨于林间叉道的游客步入迷途一样,当事人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外力卷进了事件,在惯性的推动下,在无数变量的作用下,成就了历史。个人的历史如此,国家的历史亦如此。所谓历史,只是一连串随机事件产生的结局,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并不存在道义上或客观上的所谓“必然性”,如果事件在变量的作用下在另一种时间、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历史的进程将会改写。探索偶然事件对历史进程多样性的影响,是历史研究的永恒的魅力。鉴于此,我们把辛亥革命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偶然事件,以它为原点,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对沿不同维度发展的可能性作全新的考察,揭示它对中国宪政史的影响程度,探究历史多样性背景下中国宪政的发展前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07
回眸百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在神州大地的深处,拂去封面的灰厚的尘埃,那些旧日章节幡然醒来,睡眼惺忪地轻声诉说着他们记忆中的悲与欢、绚丽与暗淡……
  1840年,美美做着天朝上国梦的大清在不列颠人坚船利炮的威势之下,昂着头却又卑贱地签署了耻辱的《南京条约》,由此华夏大地被生生推进近代史的洪流之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清的主权一厘一厘的失去;《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中法新约》、《辛丑条约》,清王朝在腐朽覆灭的道路之上愈行愈远……
  面对被欺凌的祖国,先辈们有过预感,有过防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早早就已经为志士仁人所熟知。林则徐、魏源纷纷行动起来,学习改进。
  面对被欺凌的祖国,先辈们更是努力过、挣扎过、反抗过:1851年,洪秀全深知神州之病已入膏肓,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有生存的希望。毅然决然之下,他揭竿而起,金田起义,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在东方的大地上熊熊而起!更有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抛头颅洒热血!
  然而,历史在等待一个人!等待一群人!
  1895年正月二十七日
  今天,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门口人潮窜动,热闹异常。原来今天是“乾亨行”开张大喜!各界人士都纷纷到场祝贺!不久宾客散去大半,辅仁文社的陈少白先生和陆皓东先生交流了一下眼神,便先后入了内厅。原来孙文会同其他同仁志士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当日,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成立兴中会总会,设机关于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并且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选出杨衢云为会办(President,当时译为“伯理玺德天”),孙中山为秘书。
  不到一个月之后的二月二十日,兴中会举行首次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发动起义,先攻取广州作为根据地,孙先生奉命前往广州主持发难事宜,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以陆浩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义旗,展开工作。
  孙先生入广之后,创立农学会,以为机关,招徕同仁志士,相聚旗下,终于定下重阳之日起义。虽然此次起义胎死腹中,但历史等待之人已现。
  广州起义流产之后,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辗转日本、美国、伦敦、加拿大各地,寻求帮助。
  辛丑年之后,孙先生为起义四处寻求资助,却事事无果。
  然而1905年,在日本友人内田良平的帮助下,孙先生会同兴华会黄兴、宋教仁与爱国学社、青年会蔡元培、吴敬恒、张继等于在东京赤坂区民宅中,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会议还推选孙先生为同盟会总理,黄兴等为庶务,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全国性的革命运动由此发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后,国内的分会如雨后春笋,遍布大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然而,革命是流血的事!自1906年起,同盟会先后发起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丁未防城之役、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两广总督署。
  时间飞快而逝,战斗开始已经有1个小时了。枪声陈潮耳边此起彼伏,他的脑海里又一次浮起了自己加入同盟会的时刻。农民出身的自己,当时对于革命实在懵懂,只是知道“平均地权”就是自己也能分到地。可是,入会后,陈潮渐渐知道,革命是要造反,是要为天下百姓造大清的反,造外国人的反。明白了以后,自己心里却犯起虚来了。可是,孙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他明白是什么意思,老人们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同盟会决定打总督署的时候,他报了名,黄先生说:陈潮啊,这是很有可能丢命的事,你也敢去?他回答说:黄先生,这是为百姓谋福的事,我是个老百姓,这就是我的事的!现在他看着自己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他知道自己害怕,更知道要前进……
  役后,革命烈士冒着生命危险收集72烈士遗骸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孙中山先生,亲笔写下“浩气长存”以彰其英勇忠烈!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全国人民义愤而起,保路运动在四川等地爆发。以此为导火索,,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汉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孕育已久的辛亥革命终于爆发!
第3个回答  2011-10-07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去回顾它、铭记它。。。。。。 历史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险些丧命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生活,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里的当代学生,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如今,红楼静静地矗立在长江边的蛇山脚下,彭浏阳路上来往行人如织,还有首义园、起义门、烈士祠、楚望台,他们承载了一段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辉煌历史,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 历史总能给我们以启迪,从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首义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审视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留给我们的种种意义,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也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同学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首义精神更突出的体现为勇于创新改革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千年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为臣纲”之类的说教,经过几千年灌输和熏陶,仿佛已成为天经地义,连产生一点怀疑的念头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要从如此沉重的传统束缚下摆脱出来,提出以另一种政治制度来代替君主制度,困难可想而知。尽管道路千难万险,但革命党人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达到了革古鼎新的目的。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在当时确实产生了石破天惊的震撼力量。“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这就是首义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改革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今天我们祖国实施科教兴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这也要求同学们秉承创新理念,不光要掌握书本中已知的东西,还要掌握把不晓得的东西都弄清楚的能力,要善于发问、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原有的桎梏,勇于挑战自我的局限,创造前人和他人未曾取得的成绩。 首义精神还始终贯穿着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武昌首义前夕,反动派屠杀多名革命党人,英雄们临刑时“神色益壮”,当众演说,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并号召大家“起来革命”。10月下旬开始,武汉保卫战苦战经月,殉难2600多人, 为全国各省响应革命赢得了时间,体现了革命党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拼搏是一种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绽放异彩;只有拼搏,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拼搏,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有拼搏精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马平川的,当面临坎坷和困难时,我们是选择放弃逃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做出选择通常只是一念之间,此时此刻,需要的正是武昌首义的顽强拼搏精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也曾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同志更是对年轻的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九十六年的沧桑岁月,风消云散,但散落不去的是永远的首义精神。我们今天在此以这种直观的纪念方式,不仅仅为了铭记那段光荣的历史,也应成为一种警示: 同学们,当社会历史性机遇和变革已然来到时,当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一大挑战时,你准备好了吗?
第4个回答  2011-10-07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电各省都督,告以汉阳失守,请速派兵来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省代表会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开第一次会议,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   1911年 12月1日 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会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沪各省代表开共和联合会大会,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并推大元帅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议和条款四条,以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议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次日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军开代表会,公举程壁光为海军总司令。海军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议事厅开始举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国驻沪总领事照会南、北和谈代表速定和议。   1911年 12月25日 孙中山归国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和谈”商订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袁世凯准唐绍仪辞职,并电告伍廷芳以后直接电商南北和谈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隶滦州新军起义。   1912年 1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记得小时候,爸爸就偶尔和我说关于中国的历史。那时,令我崇拜和尊敬的就是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在历史课上学的由孙中山发起的辛亥革命事件,更让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华民国国父”更加地敬佩。
辛亥革命是指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也是自 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武昌起义成功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辛亥革命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过,这不能说辛亥革命是完全成功的。因为后来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篡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它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这也是辛亥革命的遗憾。不过,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进步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发展,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这还是不变的事实。
转眼之际,已经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了,现在的中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但是孙先生说过:“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有义务有责任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母亲。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结束了满清二百六十九年的帝政统治。九十年来,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无论在1949年之前或者之后,都受着政治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规约,成了证明某种“历史必然性”的教条。与此同时,大量的史料或被尘封在档案馆里,或被当事人带进了坟墓,许多缺乏见证的历史事件成了千古悬案。而被灌输了“历史必然性”思想的一代青年,或以虚无主义对待历史,或以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历史,放弃了对辛亥革命这一偶然性事件的探索和对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追问,放弃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宪政进程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沉溺在抚今追昔、缅怀先圣的感慨之中。未能把辛亥革命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丰富的史料出发,作宏观的实证研究,这是‘历史学家’和民众虚妄精神的根源。
我们认为,一个事件只是一个偶然性的过程,就像突然崩塌的山体使河流改道、彷徨于林间叉道的游客步入迷途一样,当事人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外力卷进了事件,在惯性的推动下,在无数变量的作用下,成就了历史。个人的历史如此,国家的历史亦如此。所谓历史,只是一连串随机事件产生的结局,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并不存在道义上或客观上的所谓“必然性”,如果事件在变量的作用下在另一种时间、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历史的进程将会改写。探索偶然事件对历史进程多样性的影响,是历史研究的永恒的魅力。鉴于此,我们把辛亥革命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偶然事件,以它为原点,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对沿不同维度发展的可能性作全新的考察,揭示它对中国宪政史的影响程度,探究历史多样性背景下中国宪政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