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过年有什么习俗?

如题所述

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嘢(嘢,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是节前的安排。

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说到贡品,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谢灶那天起,就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廿四开炸,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习俗了。《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开炸的东西大概会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还有“迎春扫尘歌”: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现在没有这样的习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这样的习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着:“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这些单语都是要按照神位来张贴的。三十团年,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晚上全家吃团年饭,然后就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这里要另外说一个传统的习俗,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

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礼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运” 大年初一。据说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继续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子,早上妈妈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走的时候,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妈妈,当回礼。表示:全家生机勃勃,大人勤勤恳恳,小孩聪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风俗。

新春期间,广州人有很多禁忌和习惯: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在春节期间,亲故见面,总是说些甘露醇语,相互祝福。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万事胜意等。过年期间,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称为“利是”,寓吉祥之意。过年的菜肴除鸡外,商店还必备烧肉(取红烧赤壮之意)、鱼(年年有余)、发菜蚝豉(发财好市)、粉丝(联绵不断)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旧时女人洗头也要挑个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不过随着科学普及、时代进步,一些迷信的风俗也逐渐消失,为新的社会风尚所取代。
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以上两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的确,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广州人过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年要逛花街。

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这些花街就已禁止车马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售花的棚架和摊档。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几天就开始运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农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进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还有著名书法家应众挥毫,更加热闹。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拣到了很好的便宜货。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最传统的应节食品象征了广州人对过年的期盼: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最会吃也最能吃的广州人,过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种非常丰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虾、年糕这些都是广州的最传统春节食品。

俗谚云:“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时候,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奶奶,妈妈带着我一起做“油角”,虽然我不是很爱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乐,也是过年的一种乐趣。再有“糖环”、“冬果”、“蛋散”、“芋虾”等油炸食物。“糖环”用糯米粉搓成团,压进木模中,逐个“批”出,炸成金黄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咸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条状或片状炸熟。“芋虾”是用槟榔芋刨成丝后和合米粉浆落油锅,吃起来酥化可口。“蛋散”用面粉加猪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后粘上糖胶;咸的加南乳、盐拌粉,吃起来酥化可口。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31
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是代表着准备一年终结的祭祀,连串过年习俗,由此掀起序幕。传统“尾牙”的拜神仪式,祭品都是象征好彩头的食物,如发菜蚝豉(发财好市)鱼(年年有余),柚(年年都有)等。 根据传统老板在“尾牙”席间,会请员工吃“无情鸡”。即鸡头或鸡尾指向那一位员工,又或老板亲自夹鸡块给该名员工吃,便代表请他另谋高就。这一天适宜吃虾,因辛苦了一整年,吃了虾边笑哈哈。
年廿四,谢灶君——两碌长蔗做天梯 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为小年夜,叫做“交年”,不像北方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这一天,亦是谢灶之日。以前官员在腊月二十三谢灶,民居在二十四谢灶,“水上人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六谢灶。要谢灶君的原因是,他要在这一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所监视的家庭在过去一年来的善行时口下留情,隐恶扬善,所以都供奉美食会炉灶君。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最特别之处就是要还要供奉甜食,祭品当中有两碌长蔗,两块片糖和一对有枝有叶的柑。两碌蔗的作用是给灶君当天梯,返上天庭;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片糖代表甜食,以前的人没有糖果的甜品,所以用片糖;至于柑,是取其广东谐音“金”,当然是用来会炉灶君的。据说,灶君是玉帝的“二五仔”,老百姓为了他在玉帝面前讲好话,所以要令灶君口甜;也有另一说法就是要黏著他的口,免他乱说话。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
北方到了小年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民间有一句顺口溜“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民俗在北方,特别是农村,依然普遍,但对于城市里的人们,已逐渐淡化,但扫房、贴春联、年三十子夜吃饺子,是雷打不动,年年如此。 年廿五,办年货——开炸蒸糕有规矩
谢灶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忙于贺年食品,现时已很少家庭会自制油角、煎堆与年糕。因为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赶走来年好运,所以都外购为妙。
“年廿四‘开炸’、年廿五蒸糕,年廿八包粽”是以前家庭制作贺年食品的日程。“开炸”即“开油锅”,与蒸糕。一连串的工序很关键,稍一不慎讲了一句不吉利的话,都可能会令一家终年交上厄运,所以负责这个步骤的主妇。为了不容有失,严禁小孩参与,以免他们乱讲不吉利的话。
年廿八洗邋遢——清旧物换金花神红 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是象征除旧迎新,祈望今年好过旧年的意思。负责清洁的扫把被认为不洁之物,可能与灾星“扫把星”意义相同,所以年廿八洗邋遢之后,要将扫把收起。另外,扫地也要由大门向屋内扫。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到了新年,若邋遢了那只能用收拾起,还要不能丢出街,等到年初四后才能打扫地方。另外,为神位和招牌更换“金花”和“神红”,称“簪花挂红”,“金花”和“神红”是神位的护法,向小或极为神灵服务。至于在金漆招牌上“簪花挂红”,也寓意大吉大利,商务蒸蒸日上。

年廿九,责年——鲮鱼,葱,芹,蒜吃出好彩头
旧社会各行各业重视过年,所以到了岁晚就收炉,市场也不开,那么老百姓会买备耐放的食物准备在过年期间享用,俗称“责年”。这些“责年”食物在年廿九就开始准备,要挑选可以责年的食物难免要讲意头,葱、芹、蒜、鲮鱼是其中一些。葱,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头有尾。这三种蔬菜都谐音“聪明”,“勤力”,“精打细算”,鱼则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芸芸鱼类中选鲮鱼责年,是取其全身泛银,山善生辉,像金一样。用来责年的就不要大鳞,要有头有尾,煎出来后鱼身呈金黄色,很好彩头,要将鲮鱼留起来责年。最重要是煎之前洒盐腌咸,按照习俗,在鱼身上放一封红包和一对柑或桔,然后放入米缸,象征丰衣足食,直至开年拿出来翻煮食用。
年三十,庆团年——行廿宵,吃年饭,守岁卖懒
年卅是最热闹的,行“年宵”,一家团员吃“团员饭”。饭后到子夜不眠,围左起来“守岁”。按照传说,老百姓应该在这天才买年花、年桔等。过年过节,吃团员饭的形式最重要,要整家齐齐整整,菜要好彩头。以前晚饭一般在5点多,不超过6点开饭,吃完饭后广东人会让小孩走上街“卖懒”,一手拿着小红灯笼,令一手捧着盛载蒸熟鸡蛋和茨菇的碗,然后连群结队边走边喊:“卖懒,卖懒,买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夜最尽兴。
全家一起守岁,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依随传统亮着全屋的灯,直到子夜,接过财神后,在小孩枕头下摆放压岁钱,一家平平安安迎新岁。 大年初一拜年——守禁忌,向长辈奉茶 年初一,年卅子夜到年初一凌晨,放过炮竹、拜了神才算新年来了,拜神之后,便不再开大门,只到天亮为止,为了吉利,这一天也要严守诸多禁忌。
不吃荤、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门(直至年初四都不扫地)、忌使用利器等。过年期间。语贵吉祥,拜年说恭喜的话省不得,但也要留意过年禁忌:忌说“衰”、“死”等;不慎打破东西,就要喊“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禁西早、洗头;菜不可有七款,“食七”不好彩头,也忌以汤淘饭,据说,以汤淘饭食会令犯者在该年出门远行时遇上大雨……总至晚十一吉利为先,清早起床,一家老少都会齐集厅中互相拜年。在家拜年,长幼有序,年幼的要向长辈拜年。
传统上媳妇更要早起,向家翁家姑奉茶,茶内要有红枣和莲子。
大年初一很忌讳动刀杀生。尊崇佛教众生初一、十五吃斋的风俗要吃斋,演化成广东人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亲友到来拜年要奉上“全盒”,叫人拿盒内小食要说:“拗金”、“拗银”。拜过年后,已婚的长辈会给后辈派红包。

开年——生猛鲤鱼祭神名 家家户户都对这一天很重视,尤其经商的,希望“有余有利”,就必须有生猛鲤鱼祭神。通常都用雄鱼,因为都以男丁为主。在家拜祭时,便将生猛鲤鱼以红纸包头然后鲤鱼就会乖乖就范,躺在碟上,再在鱼头两边各方一个桔,寓意大吉大利,在伴以有根的生菜拜祭。便大利生财。传统在这一天的早上,长辈负责切年糕,分配给家中各人吃,象征开年。而出嫁的女儿也可以返娘家共进开年饭。
“发财好市”
在许多广东人的心目中,初二的开年饭,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广东人的开年饭,除包括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健健康康之意。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取金钱满地,生生猛猛之意。 如果单点,或在家自己做菜,广东的年夜饭,一定要有“全鸡”,象征“全家福”;会有与“发财好市”谐音的发菜炆蚝豉;或与“生财就手”谐音的“生菜猪手”;象征着来年快乐;还须有嘻嘻哈哈代表开心快乐的各种鲜虾;貌似“一团和气”的红烧圆蹄等。 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年初三,赤口——足不出门留在家
大年初三“赤口”,也称为“赤狗日”。根据传说,赤狗是标怒之神,遇之即有凶事。大家为免遇上凶事,所以大家在这一天足不出户留在家。除了大年初三“赤口”外,一年内还有很多个。根据计算,在农历年内已经有规律的定了某些日子是“赤口”,而正月初三便是其一。不过,如果大年初三是“吉日”,做很多事情还是适宜的。
北方初二、初三回门日,仍是北方人普遍遵守的规矩。 年初四,求文昌——小孩开笔求学业进步 拜“文昌”时,小孩记得带葱、芹、和蒜;而且仅记这些都要有头,才代表头脑聪明,勤力,好算术。还要带文士扇(古时文人用的纸扇),代表功名成就的仕文身份,另加四支毛笔。 “四”在风水学代表文昌星,取其能妙笔省花。考试得心应手,再加一封包了四个硬币的红包封,若特别有些科目希望有好成绩,不妨带着该科目的课本一起去拜。孩子拜时要先报上名字,然后双手捧着祭品上香参拜,听着庙祝念念有词祝福“状元及第,金榜连登,吉祥富贵……”然后爬上神台,女孩用左手轻抚文昌帝右手的毛笔在用右手轻摸菩萨左手的如意,男孩用手则相反,借着庙祝会为学子揭开额前的头发,用剑指一点。赠一句“人见低头,鬼见伏地”。然后在江心毛笔占上神台的墨砚开闭,亦即令学子“开窍”,才算礼成。 年初七,人日——吃粥寓意衣食足

及第粥
根据《占书》记载,有初一开始,其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便是人日。在“人日”这一天,传统上都会吃粥,又指是寓意“丰衣足食”。广东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头,寓意状元及第,也有广东人会吃素。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广东人过年有哪些习俗?用粤语为大家介绍下,你有了解过哪几个?

第3个回答  2024-05-19
倘若您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年俗习俗感兴趣,那么不妨跟随我的脚步,一同踏入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古城,领略其过年期间的独特魅力。
新春伊始,广州的街头巷尾便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处处张灯结彩,喜庆非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当地人有着许多世代相传的过年习俗。
春节序曲:腊月办年货
春节前一个月,农历腊月,广州人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街头的年货市场熙熙攘攘,人们纷纷选购年糕、腊肠、鸡鸭鱼肉等年货。其中,腊肠是广州过年必备的传统美食,其独特的味道和寓意着吉祥如意的形状,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除夕夜:团圆守岁
除夕夜是春节的高潮,广州人尤为重视这一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饭桌上少不了寓意吉祥的菜肴,如鱼(年年有余)、鸡(大吉大利)等。还有象征着团圆的饺子,寓意着来年家人和睦。
除夕夜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便是守岁。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夕,每到除夕便出来害人。于是人们在除夕夜彻夜不睡,通宵守灯,以驱赶夕怪。时至今日,守岁已演变成一种辞旧迎新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和祝福。
年初一:开门利市
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广州人便起了床,准备开门利市。开门利市指的是家里的男主人第一个出门,到附近的亲友家拜年,讨取利市(红包)。利市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广进,万事如意。
行花街:赏花迎春
正月初一到十五,广州街头巷尾都会举行盛大的行花街活动。花街顾名思义,就是摆卖各式鲜花的集市。广州人喜欢在过年期间买花回家,寓意着花开富贵,一年红红火火。
舞麒麟:纳福辟邪
舞麒麟是广州过年常见的传统表演。麒麟是中国神话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舞麒麟时,人们会敲锣打鼓,有节奏地舞动着麒麟,寓意着驱邪辟灾,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元宵节:赏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广州人有赏花灯的习俗。西关花灯是广州元宵节的一大特色,每盏花灯都巧夺天工,寓意着驱邪迎福。在元宵节晚上,广州人会扶老携幼,带上花灯,到公园或广场赏灯,共度美好时光。
除了上述习俗,广州过年期间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舞龙醒狮、猜灯谜、放烟花等。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体现了广州人对春节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