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无生因境有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毗舍浮佛传法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肉身)。心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境界出现了,所以心性就对境界产生了相应的作用——于是就有了分别的念头,这就是思维心。

如果所对应的境界没有了,思维心就自然消失了——它回归于了心性,而心性是寂然无形的。所谓的罪业和福报等等到底是些什么呢?它们只是众生思维心的如幻造作罢了;而思维心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一切罪业和福报等等,也就随着思维心的生灭而变幻无常,终究归于消灭。”

佛陀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觉性。达摩祖师在《血脉论》当中说的很清楚:“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所以,真正的佛陀,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它就是一切众生所共同具有的灵明觉性——也就是心性。

正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这个灵明的心性。于是,当心念从其中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形象和认识。如同水本来是无形的,当水波起来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波纹的形象一样。

显然,水波以及波纹的形象,无非都是水。同样,心念起来以后,所产生的一切形象和认识,也无非都是心性,都是觉性而已。换句话说,随着心念所产生的一切事物和认识,无非都是佛陀的法身。

在古老的印度,人们把一切事物分为地、水、火、风四类元素,合称为“四大”,大是普遍存在的意思。其中,地大以坚实为含义;水大以湿润为含义;火大以暖热为含义;风大以运转为含义。显然,万事万物都由四大组成,包括人们的身体在内。

于是,众生无形无相的觉性和法身,便随着业力(其实就是分别心念,以及分别的习性而已),暂时借着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而作为自己的身体了。

佛陀以何为身呢?

即使假借四大,佛陀也不会仅仅以色身为身。

佛陀以法界(整个世界)为身。

佛陀的法身,就表现为整个法界。所以成为圆满的觉悟者,所以叫做正遍知。

所以有一类菩萨,叫做无边身菩萨。何况佛陀了。

心性也罢,觉性也罢,本来是不生不灭而无形的。只是由于最初的一点虚妄认知——无始无明,而有了念头。随着念头的相续不断,而显出了种种境界——也就是一切事物。正是因为对应着种种事物和境界,众生才会从心性当中生起种种分别念——于是思维心产生了。

某个众生如果运用思维心,指挥身体去伤害其它众生的话,就叫做造了罪业。反过来,如果运用思维心,去利益其它众生的话,就叫做积累了福德和福报。所以,罪业和福报都是思维心造作的产物。

如果没有了所对应的境界(包括外在境界,以及回忆、设想等等内在境界),众生的思维心就无从产生了。这时,思维心就回归了心性本身——这也正是指导我们开悟心性的方法。就是放下对于过去的回忆,放下对于未来的设想,放下对于目前外在境界的分别和执着。像这样去禅修,就可以比较快地开悟心性。

既然罪业和福报都来自于思维心的造作,而思维心又是由起起灭灭的念头组成的。显然,这些罪业和福报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它们是生灭如幻的。一旦我们开悟并实证了不生灭的心性,思维心就将回归于心性,而失去它往日的力量。这时,罪业和福报就会变得虚幻不实,远没有以往那样真切了。

当我们如佛陀一般,完全证悟了心性以后,思维心就将完全融化于心性当中。而那些所谓的罪业和福报们,也都将一并融归于心性,最终,了无踪影。

这时,并非一无所有。

这时,将现前空而自然明了的圆满觉性。其中,本来就蕴含着无量无边的智慧和无穷无尽的功德。

这时,我们将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

扩展资料

佛教认为,人生乃至宇宙,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一一四种根本因素构成的,人们以这“四大”和合而有,故身非实有,四大分散时,我们这个身体也就随之消失。而我们的心——这个主观的精神存在呢?原本空空如也,什么内容也没有,如同镜子一样。

但外面有“境”,对境就“生心”,心意识的活动才得以展开。既然是“心本无生”,因境有而有,那么如果心前之境空无了,那么心意识的活动,内容也就没有了,以空对空嘛。

而世间的罪福、荣辱、得失等一切精神的、行为的现象,都是心与境相对互生时的产物,本来就如梦如幻,既然心与境都空无了,那么罪福等一切现象,也会随之而起,随之而灭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9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当下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

※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加嘴,莫生异见,总不出汝心。

※云何识自心?如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无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

※你的微笑也是佛性作用,行住坐卧不离汝性,忧悲苦恼不离汝性,乃至慈悲喜舍亦不离汝性,珍重!

※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即心即佛,若离于心,更别无佛。

※但无生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故佛言:佛说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若欲无境,当空其心;心空境空,自性现前。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五蕴如梦无自性,响、影、焰幻化无自性。若法无自性,是法无相,是法一相,若法无相,所谓无相。

※众生及诸法,非以入无余涅槃时乃空,从本以来常空。

※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

※六凡不离心,四圣不离心,离心无凡,离心无圣,凡圣空寂故。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

※如来劝人称念佛号,正摄伏一切妄念归于一念,念至一念不起,自然证见阿弥陀佛。

※本来法本净,因昧分别起,念念不昧时,心心从此止。

※以相取相,都成幻妄;以真求真,转见不亲。

※本来非末初,那得有终始;示语参玄人,应参本来底;吾今本本来,一口吞生死。

※妙性圆明,如如不动;触处相逢,是何面孔!

※触境不随境流,世事何须更厌;若也别作别为,必也堕坑落堑。

※诸佛众生,本无异相,只缘迷悟,见有差殊;迷时本体不曾迷,悟时本体不曾悟,迷悟都不干本体之事。

※发大勇猛精进心,莫问会与不会,见性不见性;但只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靠著一座须弥山相似,摇撼不动,究竟必登涅槃彼岸。

※念佛不离心,日日时时,不要放舍,绵绵密密,如鸡抱卵,常教暖气相接,即是净念相继,更加智照,则知净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进功夫。

※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医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

※情存圣量,犹落法尘。

※念佛三种人:一、念他佛。二、念自佛。三、念自他佛。

※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

※净土的信仰确为佛法上,一切大小乘各宗派均有的佛国理想。

※菩萨今是学时,非是证时。

※宇宙世间乃至生命,都依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存在,离此蕴处界则别无一法。

※释尊时代佛教,声闻弟子都急证解脱为目的。

※大乘兴起,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法门,逐渐发展为时代共趣的佛教。

※佛法不断在流行传递下去,构成庞大的圣典,后来不免会变质,只怪我们了解不够,怪得谁呢?

※大乘佛菩萨,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

※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有心无相,相自心生;有相无心,相从心灭。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如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心、凡夫心、众生心,一切皆如。

※法相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

※诸法相续,念念不住,刹那刹那,非一非异,速起速灭,非断非常,诸有为法,如阳焰故。

※诸法缘成,蕴处界法,如水上泡。

※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三世善恶,如空中云。

※若有修行,亦不取著;若不修行,亦不取著;非行非不行,亦不取著,于一切法,皆不取著。

※有为不实,从因缘起,盛衰电转,暂有即无。

※诸界趣生,随业缘现,如影如响,一切皆空。

※识由业漂,乘四大起,无明爱缚,我我所生。

※识随业迁,身即无主,应知国土,幻化亦然。

※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无所取著,犹如虚空。

※心心寂灭,无身心相,犹如虚空。

※般若波罗蜜多,能出生一切诸佛法,一切菩萨解脱法,一切国王无上法,一切有情出离法。

※迷悟有深浅不同,证悟有渐次差别。

※常当恳切勤忏悔,消除无始一切罪;若得业障尽消除,清净佛境自现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名为禅定。

※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何谓一行三昧?即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何谓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

※禅宗但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名为真性自用。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无念念成正,有念念成邪。

※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烦恼即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如实现。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本性自净,没尘埃,无染著,绝轮回;诸行无常是生灭,但观实相见如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9
心本无声音尽有,你是看黑洞了吧?我的理解是你的行为举止表情能反映出你的内心想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