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述题:请谈谈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关系

如题所述

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关系之我见

李逸群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4)

【摘要】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是正向关系。个人修养越高,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进步反映个人修养的提高。加强个人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提高个人修养的实现途径是:认真学习、勤于实践,坚持磨炼。

【关键词】个人修养;社会文明;相互关系;实现途径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如何理解个人修养内涵要求,如何自觉加强个人修养,这是每个人尤其是代表民族未来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搞清楚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人生话题。本文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是正向关系

什么是修养,修养是文化、品质、思想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修养并不是特定人群才应具备的,而是全人类都应具备的。个人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是一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一个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

讲究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古人还说:“君子不可不修身。”“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良好的修养乃是立身之本,其决定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其实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个人本身,它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多地显示在人的发展上。公民个人修养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有当每一个人德行都修养高了、好了,具备了文明素质,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一个人如果重视德行修养,小的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作用的发挥,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从逻辑关系来看,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是:个人修养越高,社会就越文明进步;社会的文明进步反映个人修养的提高,并且反过来还将进一步提高和升华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修养,他们之间是正向关系。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2]“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应该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飞越发展,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相比之下,后者还不尽如人意。前不久读到旅俄同胞的一篇文章,心里很不是滋味。俄罗斯人不愿意和中国人做邻居,更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中国人住,说是受不了中国人大着嗓子说话,随地吐痰,不讲卫生的习惯。曾经还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回答是:“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反思以上两例,感觉我们一些公民在个人修养方面太差,与部分国家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由此来看,加强个人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急需,也是时代的呼唤。

现今时代,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依然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情绪控制能力,认识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它对加深沟通交流,提高人格魅力,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个人修养内涵要求的第一位是品德修养

个人修养内涵要求相当丰富,有思想政治修养,品德修养,文化修养,审美修养,心理修养等。这些都很重要,都要注意加强。当然,要做的很全面很完善也确实很难,但是,摆在第一位的是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德,自古有之,人类社会自其产生之日,德就被人们所重视,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整个道德体系中最坚实的基础和支柱。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3]。其中,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增加了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变为“四德建设”。“四德建设”分别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道德建设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个人品德建设在“四德”建设中居有基础和支柱的地位。无论是提高社会公德、加强职业道德和弘扬家庭美德,都离不开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中 “以人为本”,从具体的个体抓起,重视个人品德教育,人人讲道德,人人重修养,这样无疑有助于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个人品德建设,这实际上是要求每个公民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大量法律与制度难以约束的领域,而个人品德正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既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也是个体作为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选择以及实践的结果,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个性化了的道德特质。个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内德于己,外德于人”[4],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5]。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学习和实践这20个字,应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主旋律。这里最为关键的是要把这20个字的具体要求渗透到每个社会成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修养标准和行为习惯,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三、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水平的三个实现途径

任何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人生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的。那么又该如何提高个人的修养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实现途径:

实现途径之一:自我认真学习。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形成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载体,丰富的学识是知书识礼的基础。没有知识,人的素质和能力就没有必要的基础。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都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只有经过求知学习的修剪移栽才会变得更加完善美丽。因此,要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得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人们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才能正确把握自我。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正在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加强个人修养的必修课。学好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工作品味、生活品味、为人处世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个人修养的理论根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才能真正把握好个人修养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

实现途径之二:自我勤于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一个人如果有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知识,那么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实践中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这样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成为真正有修养的谦谦君子,否则就是知行不一的伪君子。对于大学生来说,现在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自身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尤其是品德修养水平,应从加强文明礼仪抓起。文明礼仪是学习、生活的根基,是个人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礼仪,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与老师说话时要客气;出入公共场合,服饰整洁、得体、大方;观看各类演出时要准时入场,按要求入座,演出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起哄,不鼓倒掌,演出结束后要鼓掌致谢;维护正常的就餐秩序,不插队、不拥挤,尊重食堂服务人员;乘坐公交车时主动为老人、孕妇及小孩让座。总之,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和维护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让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展现出品德修养的美丽光彩。

实现途径之三:自我坚持磨炼。人们常说,做一时的好人容易,做一世的好人很难。个人修养是一生的事。一个的修养不是人性品质到了一个水平就会一直保持,而是像逆水行舟,稍有放松就会前功尽弃。越是人生顺境,越要有如临深渊的感觉,应更加注意个人修养,勤加自我勉励。个人的修养磨练时刻都需注意,不能有片刻松懈。庄重自恃做好每一件事,谨慎对待每一个言行,长久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和保持住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

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都需要自我修养,社会进步需要每个人的自我修养,特别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改造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改造,并在实践中时刻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个人的修养才会得到提高和完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庸·礼记·大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2]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
[4]徐铉主编.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6]王萍主编.菜根谭大系.修身卷.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

李逸群,女,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

参考资料:http://www.newwestchina.com/xbyk/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个人修养,主要是一个人有意识地修炼培养起的个人素质。社会的文明进步建立在个人修养基础之上,反过来也会深刻地影响个人修养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作用于反作用的关系。
有的人总是对社会不文明现象耿耿于怀,以为这是社会问题,是他人的事情,而对自己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或者放任的态度。这不仅是滑稽可笑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每个人均应从自我做起,重视个人修炼,严格要求自己。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才有根基,才会具有永续性。我一生一世都这样要求自己,不管外部环境的是怎样,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到了自己老的时候,自己尊敬自己,自己很难不欣赏自己。这是莫大的幸福与快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27
个人修养受社会环境影响,主要由自身的令人价值观决定,社会进步了会更加注重对社会成员思想行为素质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教化。
第3个回答  2011-12-28
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