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的《送春》的大概意思。

如题所述

《送春》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扩展资料

一、古诗原文

《送春》

作者:王令(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二、白话译文

春天的花落了,明年依旧会开,屋檐下的燕子走了还会回来。但那迷恋美好春光的杜鹃在午夜依旧苦苦啼鸣,不相信,那春天唤不回来。

三、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春 (王令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王令的《送春》的大概意思: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送春》原文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翻译:春天的花落了,明年依旧会开,屋檐下的燕子走了还会回来。但那迷恋美好春光的杜鹃在午夜依旧苦苦啼鸣,不相信,那春天唤不回来。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送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送春
北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翻译: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19
原文: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释:
更:再,重。
檐:屋檐。
子规:杜鹃鸟。
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
译:
三月残花衰败会重新开出更艳丽的花,
屋檐下每天都会有燕子飞来飞去。
那子规鸟到了半夜三更也仍然在鸟叫犹似啼血。
不相信这个春风(春天)就这么逝去不再回来。
典故:
杜鹃啼血
蜀国有位君主,叫杜宇,号望帝。望帝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的天府之国。这时,有一大群龙蛇鬼怪兴风作浪,使了妖术,把大石泥土堆成崇山峻岭,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水灾之大,直比大禹时期!望帝无能为力因而茶不思、饭不香,郁闷不已。
彼时,荆州一口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但修成人形后不久便死了。他的尸体顺水向西漂流,漂到岷山的时候,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自称叫做鳖灵跑去朝拜望帝。表示自己有能力治水。望帝大喜,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果然勇猛,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鬼怪制服。又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见鳖灵的才干比自己高,就将王位禅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起初,从帝与民为善,但渐渐的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非常着急,寝食难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进宫去劝导丛帝。百姓知道望帝老王出山后自发的跟在后面,由此到宫殿前便是一支长长的队伍。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担心造反,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望帝心痛不已。
回西山后,望帝依然想办法规劝从帝。机缘巧合之下,他变成了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从西山飞进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丛帝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一心向善,以民为重。成为川蜀之地又一个好皇帝。
第4个回答  2020-02-23
《送春》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