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回填土高度3米的施工方案

如题所述

地下室回填土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一、 工程概况:
3#、4#室外2:8灰土回填总量3560立方米,回填高度-6.8米(402.9/403.2)——-0.75米(409.7/410.0)。室内素土回填700立方米。-6.2米——-5.3米。3:7灰土100立方米(垫层下处理)。
二、 施工部署
由于3#、4#结构一样,在设备洞两边用标准砖砌筑240砖墙做为挡土墙,在门厅前也同样用标准砖砌筑240砖墙做为挡土墙,分段施工详见下图:

三、工期计划
地下室外围防水完成后立即投入施工阶段。4月20日——5月10日(20天)。

四、 资源计划
1、 人力计划
根据施工计划安排,3#、4#楼分四个区同时进行,需劳动力30人
2、 机械计划
打夯机:6-8台 架子车:20部 木夯:5个
铲车:1台
3、 材料计划
石灰:640立方米
(1)、根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主管工长必须定期提报所须材料的计划,经预算审核,由材料部门组织进场(强调保质、保量及其准确性),并经项目质检员、试验员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材料进场后,严禁乱堆、乱放、须按项目的相关规定分门别类堆码整齐,标牌说明,并做好相应的防潮、防雨等措施。
(3)、材料部门及试验员必须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如进场试验报告、原材料送检实验2报告等),并交项目资料员汇总、存档。
五、 施工准备
1、针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按本方案所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相关主管人员及班组以书面形式逐级进行交底,并做好记录。
2、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及各级劳务合同的相关内容,名求各级管理制度,针对现场的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责任落实到人。
六、 施工工艺及方法
1、 设计说明: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楼410.45米,3#楼410.75米。
2、 合理安排工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用水流入建筑物地基,尽量缩短基坑的暴露时间,减少扰动和 进水的可能。
3、 施工过程中的轴线及标高控制
在土方回填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轴线及标高的检验、控制。现场配置水准仪、经纬仪各一台。由项目测量员按图纸设计提供主要的轴线及各平面标高。在分层回填时,由主管工长依次标记每层虚铺灰土厚度,并经项目质检员、试验员检查、确认后记录在案。现场标高控制分布如下图示:
4、 土方回填的一般要求
(1)、填方土料的选取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碎石类土、砂土严禁作为表层填料。各层填土料的含水率必须符合相应的压实要求。
(2)、压实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8%。淤泥或淤泥质土不能作为回填土要求。
(3)、场地回填前应先清除基底上的有机杂质及坑穴内的集水,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现场施工用水或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内,造成基土下陷。
(4)、当基底为松散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填土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夯实,在压实和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容重,经检测其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5)、我项目土方回填,主要采用粘性土,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灰土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的措施。
土的种类 最优含水率(重量比) 最大干密度(吨/每立方米)
粘土 19——23 1.58——1.70
注:表中的最大干密度应以现场实测达到的数字为准。
(6)、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一般为回填高度的3%。
(8)、基坑四周及沟管边缘20c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连续、重复夯实,并应从沟管两边同时开始。
(9)、使用蛙式打夯机,每曾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cm。打夯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应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七、 雨期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有计划的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取土、运土、铺填、压实等工序应连续进行,并随时掌握气象的变化情况。
2、在预知天气的 情况下,对已完成层面须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浸湿。已填好的土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干净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并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 雨期施工,应定期对施工现场内原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通、必要时应相应增加排水设施,以保证排水畅通。施工现场内用配电设施须有防雨措施,并由专门人员负责检查,维修。
八、 质量控制及检测
1、 在施工过程中,主管工长及质检员应跟班作业,严格把关,按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指导施工,并协同项目试验员准确、有效地做好抽检、报验工作,对抽检不合格的地方,必须勒令返工;对野蛮施工且不听劝阻的班组或个人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甚至清退出场。
2、 在夯实或压实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可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上层土的回填,项目试验员必须对检测过程及结果记录备案。
3、 基坑及室内填土,每层按100——500平方米取样一组,但每层均不少于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4、 回填压实后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在规范范围之内,且不应集中。
九、 安全及文明施工
1、 结合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安全生产的各级交底。并与项目各相关管理人员及班组责、权、利挂钩,逐级落实到人。
2、 取土挖方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米,禁止采用挖空底角的操作方法。
3、 坑槽边1米内,严禁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1米以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米。
4、 工人上下深基坑,应预先搭设或开挖稳固、安全的阶梯,避免上下发生坠落。
5、 沟槽沿边处,必须设置两道1.2米高 牢固的护栏,并悬挂危险标志。严禁任何人在沟槽下休息。
6、 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边坡的稳定,下大雨时,严禁施工。
7、 夜间挖填土方时,施工现场内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并保证道路畅通。
8、 土方施工中,施工人员应经常检查边坡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加固后,方可继续施工。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4.2 土方回填
4.2.1 一般规定
1.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基坑(槽)、管沟及场地土方回填工程。
2. 土方工程施工时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顺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3. 压实填土包括分层压实和分层夯实的填土。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在平整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对拟压实的填土提出质量要求。未经检验查明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实填土,均不得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
4.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5. 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6. 填方施工应分层填土、压实和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密度,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7. 填方工程不宜在冬、雨期施工,如必须在冬、雨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施工前应周密计划,做好准备,做到连续施工。
4.2.2 施工准备
1. 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进场验收和复试要求
(1)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
2) 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
3) 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4) 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使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后,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5) 含盐量符合表4.2.2.1.(5)的规定的盐渍土一般可以使用。但填料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
 表4.2.2.1(5)             盐渍土按含盐程度分类                 

盐渍土名称 土层的平均含盐量(重量%) 可用性
氯盐渍土及亚氯盐渍土 硫酸盐渍土及亚硫酸盐渍土 碱性盐渍土
弱盐渍土 0.5~1 0.3~0.5 - 可用
中盐渍土 1~5① 0.5~2① 0.5~1② 可用
强盐渍土 5~8① 2~5① 1~2② 可用但应采取措施
过盐渍土 > 8 > 5 > 2 不可用
注:①其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方可用。
②其中易溶碳酸盐含量不超过0.5%方可用。
(2) 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用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当使用振动碾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填方内有打桩或其他特殊工程时,块(漂)石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3) 填料为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碾压前宜充分洒水湿透,以提高压实效果。填料为爆破石渣时,应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含水量的控制范围。
(4) 作为建筑工程持力层压实填土的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
2) 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
3) 以砾石、卵石或块石作填料时,分层夯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分层压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
4) 以粉质黏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可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5) 挖高填低或开山填沟的土料和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6) 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
2. 施工机具、设备
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械、设备。一般土方回填工程常采用的设备有液压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用于沟槽施工的小型夯实机械,如柴油打夯机、蛙式打夯机等。
3. 施工现场(作业条件)要求
(1) 填方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底上的树墩及草根应拔除,坑穴应清除积水、淤泥和杂物等,并分层回填夯实。
2) 在建筑物和构筑物地面下的填方或厚度小于0.5m的填方,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和垃圾。
3) 在土质较好的平坦地上(地面坡度不陡于1/10)填方时,可不清除基底上的草皮,但应割除长草。
4) 在稳定山坡上填方:当山坡坡度为1/10~1/5时,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坡度陡于1/5时,应将基底挖成阶梯形,阶宽不小于1m。
5) 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
6) 在水田、沟渠或池塘上填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或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填土。
(2)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成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做好记录。
4. 技术准备
(1) 详细阅读设计图纸及说明,了解填料的工程特性及物理指标对回填质量的影响。
(2)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填方施工组织设计。
(3) 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施工交底工作。
4.2.3 施工工艺
1. 土方回填施工工艺流程

  2. 填方每层填筑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可按照表4.2.3.2的规定选用。
  表4.2.3.2             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实机 250~300 3~4
柴油打夯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 200 3~4
3. 振动平碾适用于填料为爆破石渣、碎石类土、杂填土或粉土的大型填方。使用8~15t重的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时,铺土厚度一般为0.6~1.5m,宜先静压、后振压,碾压遍数应由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为6~8遍。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
4.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平碾2km/h;羊足碾3km/h;振动碾2km/h。
5. 采用机械填方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整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6.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不小于500mm。
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由试验确定。
8. 填方中采用两种透水性不同的填料分层填筑时,上层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填方基土表面应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封闭。如因施工条件限制,上层必须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时,应将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
9. 取土坑的位置和要求应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确定,但不得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安全和挖、填方边坡的稳定。取土坑的边坡坡度应视土质而定,一般不陡于表4.2.3.9的规定。取土坑的排水设施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表4.2.3.9               取土坑边坡坡度值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
一般黏性土 坚硬 1:0.75~1:1
硬塑 1:1~1:1.25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 1:0.5~1:1
充填砂土 1:1~1:1.5
10. 挡土墙后的填土,应选用透水性较好的土或在黏性土中掺入石块作填料。填土时,应分层夯实,确保填土质量,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滤水层和排水盲沟。在季节性冻土区域,挡土墙后的填土宜采用非冻胀性填料。
11. 黏性土填料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应在填料的干密度至含水量关系曲线中,根据设计干密度确定。如无击实试验条件,设计压实系数为0.9时,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 ~+2% 范围内(使用振动碾时,可控制在-6%~+2% 范围内)。
12. 填料为黏性土时,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含水量试验一般方法为: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碳化钙气压法。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或吸水性填料)等措施;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能压实机械等措施。
13. 填料为红黏土时,其施工含水量宜高于最优含水量2%~4% ,填筑中应防止土料干缩、结块现象。填方压实宜使用中、轻型碾压机械。
14. 填方基土表层和填料为盐渍土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 应尽量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施工。
(2) 当地下水位距填方基底较近且基土较松软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隔水层。
(3) 在滨海地区,对含盐量较低的土料,宜使用轻、中型碾压机械;在干旱地区,对含盐量较高的土料,宜使用重型碾压机械。
(4) 应清除填方地基含盐量超过设计允许值的地表土层或表层结壳及壳下的松软土层。
(5) 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填方的表层处理。
15. 填方基土为软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面积填土应在开挖基坑(槽)之前完成,并尽量留有较长间歇时间。
(2) 软土层厚度较小时,可采用换土或抛石挤淤等处理方法。
(3) 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可采用砂垫层、砂井、砂桩等方法加固。其施工要求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16. 填土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应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暗塘等。
17. 在沼泽地上填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了解沼泽类型、沉积层的厚度和稠度、泥炭的腐烂矿化程度等。
(2) 填方沉入沼泽的深度、基土的处理方法和填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填方周围应开挖排水沟。
(4) 沼泽地上的临时性填方(如临时道路等),可根据沼泽的性质和填方重量及上部荷载等,将填方设置在水(竹)排或梢排上,或直接设置在沼泽上。
18. 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土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
19.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20. 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持力层时,压实填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填料前,应清除或处理场地内填土层底面以下的耕土和软弱土层。
(2) 分层填料的厚度、分层压实的遍数,应根据所选用的压实设备, 并通过试验确定。
(3) 在雨季、冬季进行压实填土施工时,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 防止填料(粉质黏土、粉土)受雨水淋湿或冻结,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
(4) 压实填土的施工缝各层应错开搭接,在施工缝的搭接处,应适当增加压实遍数。
(5) 压实填土施工结束后,宜及时进行基础施工。
21.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是指使用时间超过1年的临时道路、临时工程等的填方。),当填方高度在10m以内,可采用1:1.5;高度超过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采用1:1.5,下部采用1:1.75。在地质情况不良(如滑坡、长年浸水和软弱土层等)的地段填方时,其边坡坡度应由计算确定。
22.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查。
23. 雨季施工
(1) 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2) 雨季施工中应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并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3) 雨季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必要时应增加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在施工场地周围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场内。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
(4) 雨季施工时,应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道路路面应根据需要加铺炉渣、砂砾或其他防滑材料,必要时应加高加固路基。道路两侧应修好排水沟,在低洼积水处应设置涵管,以利泄水。
(5) 填方施工中,取土、运土、铺填、压实等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24. 冬季施工
(1) 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较少在20%~25%,预留沉降量比常温施工时适当增加。
(2) 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 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回填,但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含量(按体积计) 不得超过30%。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散,并应逐层夯实。
(3) 冬季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的基坑(槽)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管沟底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2) 室内的基坑(槽) 或管沟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回填施工应连续进行并应夯实。当采用人工夯实时, 每层铺土厚度不得超过20cm, 夯实厚度宜为10~15cm。
3) 室内地面垫层下回填的土方, 填料中不得含有冻土块, 并应及时夯(压) 实。填方完成至地面施工前, 应采取防冻措施。
4) 填方上层应用不冻胀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要求。
5) 永久性的挖、填方和排水沟的边坡加固修整,宜在解冻后进行。
(4) 冬季填方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 填方边坡表层100cm以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整个填方上层部位应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回填。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4.2.3.24.(4)的规定。
 表4.2.3.24.⑷            冬期填方高度限制
平均气温(-5℃) 填方高度(m)
―5~―10 4.5
―11~―15 3.5
―16~―20 2.5
注: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填方高度不受本表限制。
 (5) 基础及地下室侧面和地面面层下的填方,填料中不得含有冻土块。填土完成后至地面施工前,应采取防冻措施。
(6) 冬期施工时,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均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因冻结可能遭受损坏的机械设备、炸药、油料和降低地下水位设施等,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4.2.4 质量标准
1. 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2.4.1的规定。
 表4.2.4.1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桩基
基坑
基槽 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
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
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分层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般 项目 1 回填土料 设计要求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2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设计要求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3 表面平整度 20 20 30 20 20  用靠尺或水准仪
2. 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λc 控制,当设计未明确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压实填土所在部位按表4.2.4.2的数值确定。
  表4.2.4.2             压实填土的质量控制            
结 构 类 型 填 土 部 位 压实系数 λc 控制含水量(%)
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 在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 ≥ 0.97 W0P±2
在地基主要受力范围以下 ≥ 0.95
排 架 结 构 在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 ≥ 0.96
在地基主要受力范围以下 ≥ 0.94
注:W0P为最优含水量。
  4.2.5 施工试验计划
填方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填料种类、压实系数等,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对于重要的填方工程或采用新型压实机具时,上述参数应通过填土压实试验确定。
4.2.6 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1. 在施工方案确定前,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和市政、防汛、公用、邮电、电力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可能造成周围建筑物、构筑物、防汛设施、地下管线损坏或者堵塞的建设工程工地,进行现场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2. 建设工程工地应当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者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
3.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 完善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0
可以去百度文库搜索下载啊,手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