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如题所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回顾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得出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科学内涵和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要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要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尤其是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情况下,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

(2)从社会实际来看,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等。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认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从理论上讲,社会和谐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美好图景。在东西方大量的思想文献中,已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社会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已经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社会模式。比如,傅立叶把他设计的理想社会制度叫做“和谐制度”,欧文把他在美国实验的共产主义公社称作“新和谐公社”,魏特林的著作题目就是《和谐与自由的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的时候,恰恰对于他们“提倡社会和谐”这一点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

(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社会管理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社会稳定有序、安定祥和;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平等友爱、融洽和谐。

(3)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日益成熟,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有效避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执政使命和执政能力,要求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将战略思想真正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转变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贯彻,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实现执政为民目的。


资料来源——

求是网(《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18/201209/t20120912_181107.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06/200624/200907/t20090708_9078.htm

人民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6/3295930.htm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492729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