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洛阳是东都,长安是西都,这两座城市究竟各是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分两个都城呢?

如提

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这两座城市的作用分别是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为两个都城的主要原因是长安和洛阳各有优势,长安有山河之固,适合应付变乱,洛阳有中土之美,适合德化天下。

长安地理优势明显,易守难攻,是战略要地。隋唐时期主要威胁为外敌骚扰,只要控制住长安地区,就能抵挡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入侵。从隋代起,都城就设立在长安。

洛阳最大的优势,是它位于帝国的中心,四通八达,交往方便。洛阳一直是产粮大区,而且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光大之地。

唐高宗时,为了解决粮食危险,常常带着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 后来唐高宗开始提升洛阳的地位,将它正式定为东都,营建洛阳宫殿,称长安和洛阳为“东西二宅”。洛阳作为副都的法律地位也就此确定。

扩展资料:

长安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缺粮。唐朝政府只好从江南一带征调粮食,尽管有运河,但因为运输的路途遥远,时间久不说,而且风险也很大,一旦遇上狂风暴雨天,弄不好就在运河里翻船了。

到了武则天时期,她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将洛阳定位帝国的真正首都,改称“神都”,地位超越了长安。从此她一直呆在洛阳,很少再回长安。政府机构也都转移到了洛阳。

武则天垮台后,唐中宗又把政权迁回了长安,但洛阳依然是很重要的陪都,到了唐玄宗时,他执政里有居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洛阳,而每次去洛阳都是因为粮食问题。

后来有个叫裴耀卿的大臣改良了漕运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从江南运粮的速度,长安的粮荒才得已解决。长安的崇高地位从此牢不可破,但洛阳繁华依旧,成了真正的江南一枝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2
长安、洛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盛唐的轴心。长安地处关中,便于控制,但八百里秦川出产的粮食和物资满足不了首都的需要,必须从关东和江淮调运。由黄河、渭河溯流而上,运输困难。而洛阳有运河沟通南北,水运便利,是输送长安的主要中转站。一旦关中农业歉收,长安的供应更加紧张,自隋朝以来,一般都由皇帝率领臣民往洛阳“就食”。唐朝前期皇帝常驻洛阳,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就近解决粮食和物资的供应,同时也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经济发达地区。

  安史之乱后,长安和洛阳都受到巨大创伤。唐朝后期,长安曾多次被外族或农民起义军占领及受战乱的破坏,丝绸之路也经常被隔断。关中和北方的战乱使长安越来越依赖于江淮的供应,一旦中断就无法维持。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给了长安最后一击。城内的宫殿民居拆毁殆尽,木材顺流运往洛阳,居民也大多东迁。从此长安丧失首都地位,再未恢复。而三年后,洛阳也为更靠近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水运条件更便利的开封所取代,结束了建都的历史。
第2个回答  2019-04-12

首先问的有错误!北都太原,东都洛阳 西都凤翔都是陪都!《旧唐书》正史中“京师”代指长安

唐朝京师 帝京是长安城 皇宫和宗庙帝陵都在长安京畿区 “皇家三大内”大明宫 太极宫 兴庆宫都在帝京长安城李渊 李世民 李治 包括武则天 李隆基等等皇帝死后帝陵都在长安京畿区

第3个回答  2011-12-16
长安不用说作为首都,洛阳作为东都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须知洛阳可通过京杭大运河直达江南地区。
分两个都城主要是武则天的原因,武则天称帝后改称神都才变得更重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5-04
唐朝没有西都之说,只有东都洛阳之说,唐朝有四京,西安是京师,唐朝前期李世民在长安开创了贞观之治,之后李治颁布了《建东都诏》改东京为东都,武则天把东都改为神都,唐玄宗在东都,后期去了长安为贬低洛阳,又把东都改回了东京,唐朝几次封禅大典都是从东都洛阳去的,李治到李隆基期间大唐基本上是在东都洛阳办理朝政的,中唐诗人韦应物的“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宰相张九龄的“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诗句都是描写开元盛世洛阳的诗句,武周更是万国来朝,有此可见东都洛阳地位大于京师长安!

也可以参照历代“都”与“京”的地位:
东汉都洛阳,改旧都长安为西京;
隋炀帝迁都洛阳,改旧都大兴为西京;
金中都北京,另外还有五京;
明朱棣迁都北京,改旧都应天府为南京;
民国首都南京,陪都西京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