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员外”是一种官职还是对大户人家的称谓?

如题所述

先是一种官职,后来逐渐成为对大户人家的称谓。

员外:原称”朝奉”(官名)指的是富翁一类的人物(参考官场现形记)
员外郎简称员外,本来是一种官职,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
隋文帝开皇年间,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
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但随着时间推移,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好比现今的某些“顾问”、“调研员”之类头衔。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色重复的问题,因为福星的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8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02
应当起源于“员外郎”。

初时员外即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郎中的副职。

后来员外渐渐演变为对地主富豪的一种称谓。具体是谁先转变这个称谓的不详,但是宋代的旧小说、戏曲中已经经常使用。

还有一个请参考:
员外:原称”朝奉”(官名)指的是富翁一类的人物(参考官场现形记)
员外郎简称员外,本来是一种官职,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
隋文帝开皇年间,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
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

但随着时间推移,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好比现今的某些“顾问”、“调研员”之类头衔。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色重复的问题,因为福星的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
第2个回答  2007-09-02
作为官称有员外郎,如杜甫做过工部员外郎,还有便是对大户人家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