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外国女政治家的名字及资料

如题所述

  赖斯
  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1954年11月14日出生在种族隔离制盛行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小名康迪。和那里的很多黑人儿童的悲惨命运不同,赖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家人的保护下顺利长大,并凭借个人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天才儿童 黑人骄傲

  赖斯家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父母告诉康迪,在伯明翰以外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她勤奋学习,力争上游,就会得到回报。“你可能在餐馆里买不到一个汉堡包,但也有可能当上总统。”

  进入学校后,康迪学习十分出色,一年级和七年级都跳级了。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经历时,赖斯说:“伯明翰光怪陆离,种族隔离无以复加,但黑人社区建立了自己的世界。我上过芭蕾舞课,学过法语,还上过礼仪课。”康迪的外祖父母从各方面保证孩子们不受种族主义的伤害。康迪的舅舅回忆说,他父亲宁愿他们回家上厕所也不让使用种族隔离的公共设施,“实际上,我一生从未坐过种族隔离的公共汽车。”

  然而到1963年,伯明翰却成了暴力和民权运动的大熔炉,广大黑人成了种族思想根深蒂固的伯明翰警察当局的打击目标。赖斯的父亲和大部分黑人不得不自我武装起来,防止有暴力倾向的白人进入黑人社区。1969年,父亲在丹佛大学谋得教职,全家随之迁居丹佛,彻底走出了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康迪进入圣玛丽学校读书,这年她13岁,第一次进入了不实行种族隔离的学校。

  幼学钢琴 迷恋体育

  康迪的母亲是一位钢琴教师,因此康迪从幼年时起就开始接受母亲孜孜不倦的音乐教育。很快,她就坐在教堂里母亲弹风琴的凳子旁,开始了母女合奏。4岁时,她掌握了一些曲子,开了第一个独奏会。

  康迪一直梦想成为职业钢琴家,16岁那年她进入父亲所在的丹佛大学拉蒙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然而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期间,她精心构造的计划被打碎了。那年夏天,她参加了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遇到了有生以来最残酷的竞争。“我碰到了11岁的孩子,他们只看一眼就能演奏我要练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内基大厅演奏的那一天了。”

  除了钢琴,康迪在运动方面也很有天赋,网球和花样滑冰玩得都很出色。她每天早上4:30就起床,去溜冰场练习步法,从旋转、侧滑、前冲、穿越、踮脚到组合动作和双人滑。儿时的她受父亲影响,对美式橄榄球十分着迷。她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能够当上美式橄榄球联盟主席,她宁愿不当国家安全顾问。

  偶然机遇 改变人生

  在大学里,一堂国际事务课改变了她的命运。那堂课的主讲者是约瑟夫·克贝尔,主题是列宁的继承者斯大林。赖斯突然发现,“苏联政治居然那么有意思”,她说:“俄罗斯让我从音乐中跳了出来。”

  赖斯非常崇拜克贝尔教授,不仅因为他是知名的国际事务专家,知识渊博,还因为他的真知灼见常常令她茅塞顿开。克贝尔还有一个比赖斯大17岁的对苏联问题深有研究的女儿,她就是前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19岁那年,赖斯大学毕业,26岁获博士学位,精通四门语言的她随后成为斯坦福大学的助教,专攻苏联的军事事务。

  结缘布什 政坛女星

  赖斯最初闯入老布什的圈子是在1987年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晚宴上,当时赖斯几句简短而有特色的致辞引起了时任福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的兴趣。从赖斯的讲话中,斯考克罗夫特发现赖斯对苏联的看法与他的政治现实主义不谋而合。

  1988年大选之后,斯考克罗夫特成为老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随后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苏联事务司司长,并很快成为老布什总统和夫人芭芭拉的私人朋友。老布什卸任后,康迪回到斯坦福大学教书,但仍保持着同老布什一家的友谊。

  1995年小布什刚刚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后,老布什安排赖斯同自己的儿子首次会面。在这次见面中,两人谈的是体育经,对体育的共同爱好让两人很快成为朋友。1998年,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话题已转为下任总统所面对的外交情势了。面对布什家族的邀请,赖斯没有丝毫犹豫,她迅速辞去了斯坦福的教职,专心辅佐小布什。在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赖斯出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成为美国政坛最耀眼的政治女明星之一。

  黑白赖斯

  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黑人妇女能掌控如此大的权力。2001年赖斯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纽约时报》周刊声称:赖斯的青云直上,能让一代在“呆在监狱会比在某个公司的董事会中任职更有前途”这种信仰下成长的美国年轻黑人明白,“黑色力量”意味着什么。2005年2月她接替鲍威尔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年轻黑人更是瞪大了眼睛。

  赖斯在白宫成绩显赫,也让很多年轻的美国黑人对她有了戒心,甚至有人指责她是“自己宗教的背叛者”,说她有“自欺欺人癖”和“适应癖”。作为黑人,她自我放逐到“白人权贵阶层”,并且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在一本关于赖斯的书中提到:“也许在黑人中间,她的敌人远远比她的支持者要多得多。她不是一个“贫民窟的奋斗者”,因此尽管她花了很多力气,激进的右翼黑人公民还是只承认她仅仅是“法定意义上的黑人”。有人认为,从奴隶制度时代开始,就有不同两种类型的黑人:一类是在种植园里辛苦工作的黑奴;另一类则能随机应变,懂得在种植园主家中谋求一个小小的职位。显然,赖斯被划入了后者。

  政客赖斯

  赖斯1954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黑人。父亲曾任丹佛大学副校长,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15岁进丹佛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19岁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后获圣母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及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

  一场主题为“斯大林时代与政治”的讲座改变了她的人生方位。约瑟夫·科贝尔,这位著名的苏联和东欧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父亲,为赖斯打开了另一扇门。

  26岁时,赖斯获得了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并被斯坦福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她讲授的课程通常被学生超员预定,主持的讲座经常是座无虚席。在一次国际问题研讨会上,赖斯尖锐而又深刻的提问让老布什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记住了她的名字。1989年,斯考克罗夫特提名赖斯进入布什政府安全事务委员会,负责俄罗斯事务。

  1991年,随着老布什被克林顿取代,赖斯重返斯坦福。1993年,她被任命为教务长,地位仅次于校长。她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也是该校第一位黑人教务长。

  1998年,赖斯再次离开斯坦福,开始担当小布什的“女军师”,也“顺道”成为了小布什的“粉红知己”。赖斯一直担任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是小布什班底的核心人物。从白宫到国外出访,从得州的牧场到戴维营,人们总能在总统身边看见赖斯的身影。白宫对外事务委员会流传着这样的看法:总统会听取切尼的意见,对鲍威尔的提议也给予重视,但总是在和赖斯商量后,做出最后决定。

  表演者赖斯

  在赖斯的办公室,挂着一副她和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彩色大照片,那是他们2002年4月22日在华盛顿宪法大厅演奏完一首布拉姆斯奏鸣曲后接受观众喝彩的情景。照片上的赖斯容光焕发,目光坚定,有力量的嘴唇顽强地向上扬起。

  赖斯是个表演者。她的名字源于意大利的音乐术语,意思是“甜蜜的”。她三岁开始学习钢琴,曾经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那时候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钢琴家。赖斯说:“三岁那年,我要求父母允许我学钢琴,父母答应了。那是我第一次弹钢琴。我弹了不少琴。我应邀在这个或者那个活动中演奏,一直大约到10岁。后来,我突然间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了我也不再那么多地受到邀请了。我确实对钢琴厌倦了,想就此不弹了。那是我父母惟一一次干预我的事。我母亲说,‘你还没有长大到或者弹得好到能够自己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等你长得够大了,弹得够好了,你可以放弃,可现在不行。’我现在的确非常高兴,她没有让我放弃。因为到了我能决定我不打算追求钢琴事业的时候,我已经好到了我想弹什么就几乎能弹什么的程度了,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今天,弹琴还是我的业余爱好。”即使是在很多政事中她也不忘钢琴,当批评人士指出,赖斯没有在伊拉克问题、推动巴以谈判和解决朝鲜核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时,她说,“我和拉姆斯菲尔德认识多年,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的工作就像一个乐队里的钢琴师,是乐队的一分子,而这个乐队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赖斯多才多艺,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也喜欢看体育比赛,喜欢滑冰,还受过多年专业花样滑冰训练。此次赖斯在中国的一个安排就有观看花样滑冰表演,冰上的赖斯快乐得像个孩子。

  单身赖斯

  衣着得体、韵味十足,赖斯却至今未婚。但是,这丝毫没有对她的魅力造成任何损失,相反却增添了无限风情。

  提起赖斯,人们就会想到布什,小布什和老布什。布什曾开玩笑说,赖斯就像“妈妈”,什么都管。美国媒体形容她:不仅是布什总统的顾问,更是亲密的红颜知己。她也被认为是除了第一夫人劳拉之外,和总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的人。

  赖斯是一个知道“作为政客的游戏规则”的女人,虽然在外交事务上她处处露脸,抢尽了鲍威尔的风头。但直到现在,她与鲍威尔之间还没有爆发过“战争”。

  2000年8月,赖斯访问以色列时,曾与当时尚未上台的沙龙进行过会谈。沙龙后来对记者说,他为赖斯的魅力深深吸引,以至于根本听不进她究竟在讲些什么。一名在场记者说,沙龙其实不单欣赏赖斯的一双腿,而是觉得她整个外型都很诱人。

  不少人认为,过于成功的事业已经成了赖斯组建家庭的阻力。就像《莫斯科新闻》在赖斯刚出道时评价的那样,“男人们都不免奇怪:她应该忙于做饭和使她的爱慕者发疯,但她却能迅速地从口中蹦出导弹和坦克的数目以及多次首脑会谈的日期”。赖斯对事业的进取心让不少男士望而却步,但她自己并不认为事业影响了她的个人生活。还有人认为,赖斯身边的男人都太优秀,令其他男士颇感自卑。在这些年的从政生涯中,赖斯的知己都是美国政界的巨头,如布什、斯考克罗夫特、舒尔茨等。她说:“我不成家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任何想与之共同生活的人。我认为,我在生活中保持了平衡。我不是一个工作狂,我也有休闲时光。”

  赖斯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想组织一个家庭,但她仍旧单身,这是个谜。

  贝隆夫人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伊娃·裴隆的母亲是一个未婚厨师,她与当地的一个农夫有五个私生子女,伊娃是其中之一。15岁那年,她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在这里开始她的演艺生涯。并且在这里最终遇到了她的丈夫胡安·裴隆。两人相处不久后就于1945年结婚。

  在1946年阿根廷的总统竞选中伊娃·裴隆极力支持她的丈夫,在她每周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她号召穷人选举胡安。虽然她的演员生涯为她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她一直强调她出身穷苦来显示她与下层阶级的团结。由于她的出身和她对他们的同情,伊娃认为她是理所当然的“无衫者”(descamisados,这是一个支持胡安的团体的名字)的领袖。

  在1946年裴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后,她也很快的提高了在政界的地位,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裴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到1949年,她已经成为当时阿根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她成为一个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和名字到处都出现。虽然她非常出名,也非常有权,她很注意不让自己掩盖她丈夫的名声。虽然她在许多地方是政府中的决定性人物,她一直说她的决定是从胡安·裴隆的智慧中获得的。但两人的私生活却相当紧张。他们没有孩子,这导致了一些关于他们是否有性生活的议论。

  阿根廷的工人阶级崇拜她,但富有的、亲英国的高层阶级对她恨之入骨。他们鄙视她的出身,批评她早年的浪荡生涯。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妇女她在政坛上的角色太高了。同时伊娃也很仇恨这些高层阶级的人物。有时这种仇恨也表现为对政敌的迫害和对报纸的封禁。

  1950年她周游欧洲并与许多国家首脑(包括西班牙的富兰克西斯科·佛朗哥)会晤。其目的是在战后为阿根廷做广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裴隆的阿根廷越来越被其它国家看做是法西斯主义国家了。

  1951年她试图竞选阿根廷的副总统。这一行为令阿根廷的军事首脑十分不满,最终胡安·裴隆迫于压力撤销了伊娃·裴隆的提名。

  伊娃·裴隆在33岁时便因子宫癌去世。她的遗体被保存并陈列在一个纪念馆中。1955年胡安·裴隆被一次军事政变推翻后她的尸体首先被飞往意大利米兰,16年后被移到西班牙。1973年胡安·裴隆重返阿根廷再任总统,1974年他逝世,伊娃的遗尸被运回阿根廷并被短时间陈列在她丈夫的遗体旁。此后她被安葬在她父亲家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墓中。

  她的一生,在英国音乐剧《贝隆夫人》中得到再现,后又被改编为电影和连续剧,在被改编成的电影中,美国歌星麦当娜饰演的《Evita》是一部广为人知的作品。

  默克尔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一位来自德国东部的女博士,在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15年中,一举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

  从校园里的“灰老鼠”到“科尔的小女孩”,从“德国铁娘子”到未来的总理,她的政治魅力在哪里?当有人问她当初为何能吸引科尔的目光时,她回答:“我来自东边(东德),是个女人,年纪又轻,我代表了党内三种少数群体。”

  学校里的“灰老鼠”

  默克尔于1954年6月17日出生在德国汉堡。她的父亲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默克尔一岁时,他们一家移居到德国东部。1978年,默克尔在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在东德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1986年她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威严的父亲自默克尔很小的时候起就向她灌输了一种观念:必须永远比同龄人更出色。后来,这个信条便成了默克尔毕生的座右铭。

  默克尔的确是一名出色的学生。每天早晨,即使是在等车上学时,默克尔也要抓紧时间学习。在高中同学们的印象里,默克尔从未有过男友,属于“没被吻过的一族”。她的同学回忆说,默克尔当年生活十分简朴,衣着的色彩总是很浅淡,以致曾有同学讥笑她是“灰老鼠”。

  政坛上的“撑杆跳”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这一重要事件改变了默克尔的人生,她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参加了东德的“民主崛起”组织,尔后又进入了东德时期的最后一届政府,成为德·梅齐埃总理的副发言人。

  1990年,默克尔所在的“民主崛起”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党员。从此,她开始了在德国政坛上的“撑杆跳”。1991年,默克尔在科尔政府内担任了妇女与青少年部部长;同年成为了基民盟历史上第一位女副主席;1994年,默克尔担任联邦环境部长;1998年起,默克尔又担起全德基民盟总书记的重任;2000年,这位来自东德、仅有十年党龄的女政治家竟以95%的高票当选为基民盟主席,成为这个历来由男人主导、思想比较保守的党派的第一位女党魁。

  “科尔的小女孩”

  了解默克尔过去的人都说,学生时代的安格拉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在能力和才智方面并未显出过人之处。因此,有不少人认为,默克尔能在十几年间从一个缺少经验的“初学者”迅速成为德国基民盟的掌门人,除了特定时代提供了机遇外,最重要的是受到了其“政治教父”科尔的庇护和提携。

  1990年底,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成功地获得了斯特拉尔松-吕根-格里门选区的直选席位,成为联邦议员。不久,又被科尔纳入内阁,在德国政坛中崭露头角。

  初入仕途的默克尔给人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拘谨和腼腆。然而在科尔的关照下,默克尔很快地成长起来,在基民盟内平步青云。因此,有人把她称为“科尔的小女孩”。

  “德国铁娘子”

  1998年,联盟党在大选中失利后,朔伊布勒接替科尔成为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被任命为该党的总书记。1999年底,基民盟在科尔时期收受政党捐款的“黑金案”被揭露,全德震惊。不久之后,基民盟党主席朔伊布勒因为脱不开干系而宣布不再竞选党主席一职。于是在2000年4月的埃森党代会上,默克尔当选为基民盟主席,终于登上了基民盟的权力顶峰。

  默克尔接过基民盟大印之初,许多人对她并不看好。认为她不过是一个靠他人提携而走上权力巅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个临时收拾“烂摊子”的过渡人物。特别是党内那些野心勃勃的新生代政治家,私下里都在打着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盘。然而,默克尔却变得越来越老练,牢牢抓住了党主席的权柄。

  在基民盟收受非法献金的问题上,默克尔能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她既能带头与科尔划清界线,又能在日后成功地化解与恩师的矛盾。在不长的政治生涯中,她懂得了如何屈伸,如何在危难中咬紧牙关,排除异己。

  基民盟原是西德地区的保守党,该党历来都是“男人的天下”。但如今,基民盟被掌控在一个来自东德的女人手里,那些自命不凡的政治家个个被默克尔弄得服服帖帖。去年3月,她力排众议,扶持克勒成为联邦总统。德国媒体说,这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默克尔得到了“德国铁娘子”的名号。

  “我愿为德国效力”

  三年多来,默克尔使出浑身解数,小心翼翼地应付着来自各方的攻击,使她在党内的地位大大得到了加强。不过,面对全德的民众,默克尔还缺少政治领袖的魅力,这几乎成为她参选的最大障碍。去年底,德国F orsa民调所的调查显示,尽管社民党让大部分国民失望,但施罗德个人的受欢迎程度仍远远领先于默克尔。特别是在行政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方面,施罗德都更胜一筹。

  但是,默克尔毕竟是默克尔。她以简约、坚定和实干的作风逐渐赢得了党内的多数支持。她提出的口号:“我愿为德国效力”显得真诚而响亮,博得了许多人的好感。尽管在激烈的选战期间,默克尔和联盟党犯了一些失误,使该党在大选的最后关头失去了不少选票,遇到了巨大的压力,但默克尔毕竟站稳了脚跟,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社民党。

  一部分人的看法是,默克尔之所以成功正是得道于她的“不知名”,其制胜的法宝就是“常常被对手所低估”。不过,更多的人认为,默克尔的身上一定具有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品质,即: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手腕。

  三个西方国家的风云人物,我最喜欢的是贝隆夫人,给我个最佳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30
贝隆夫人
伊娃·裴隆(全名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也译作贝隆夫人,1919年5月7日出生于阿根廷Los Toldos村,1952年7月26日逝世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Juan Perón)的第二位妻子。
第2个回答  2007-08-31
二楼的赞同
第3个回答  2007-08-29
我最喜欢撒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