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除了象形和形声字以外,还有什么和什么等

如题所述

还有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扩展资料: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记事性图画和刻符,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

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

汉字由最原始的石刻字符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7

汉字除了象形和形声字以外,还有指事字、会意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扩展资料: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27
指事字和会意字
第3个回答  2011-11-22
不懂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
根据古代的六书理论,共有六种造字方法,相应地就有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但古文字学者经长期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转注和假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造字法,只能称之为用字方法,因为这两种所谓的造字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如此说来,除了象形字和形声字以外,还有会意字和指事字两种。
会意字和指事字都不是独体字,都是可拆分的,不同的是,会意字的构件都是字,指事字的构件不完全是字,往往是一个字上加个象征性的符号。比如:会意字“休”是利用了已有的两个字“人”和“木”会意而成;“制”字是利用“未”和“刀”会意而成。而指事字“本”就不同了,它只包含一个完整的字“木”,然后在下边加上了一个指示性符号——小横,表示“树根”;再如,指事字“旦”是用了一个“日”,下面的横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并不是横,而是象征太阳的水中倒影的一个符号。
会意字举例:牧 采 取 秉 解 相 取 涉 伐 兵 初 寒 戒 息 信
指事字举例:一 二 三 四 七 八 九 十 本 叉 寸 旦 甘 末 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