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多选)

1.心花 2.生活在高科技时代 3.过年的味道 4.迈向光明 5.闪亮的一刻 6.我要开花给你看 7.“世界末日”的第二天 8.天边飞来一只鸟 9.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 10.有味 11.我的世界为你留住春天 12.大( )小( ) 13.( )大街中的( ) 14.( )不( ) 15.和( )牵手
十五个作文题,你给我几篇作文也可以,几个和题目相关的文段也可以,作文分析也可以……好的加分!

生活在高科技时代
“放学喽!”随着同学们一阵欢呼,我收下了电子课本,一屁股坐上我的飞毯,这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礼物,也是我憧憬已久的高科技产品。“呼呼——”风声传过我的耳边,我在楼道中穿梭着,几秒钟的功夫,我宛若坐过山车似的,来到了家门口。

“叮咚——”我把食指轻轻向门上的铁片一点,一下子从门处来到了家里,映入眼帘的是父母的笑脸。

“怎么样,今天又学到了什么啊?”妈妈取下了穿在我身上的防辐射服,关切地问。我走到饭桌前,狼吞虎咽地扒了几口饭,说:“今天,我们学了好多哩!有……”。

“今天是2011年11月11日,据全球IT总气象局报道,随着气候变暖南北两极冰雪融化,近年来全球海平面上长11.07米;美国天文观测台发布最新消息,跟地球1200万公里处有一些宇宙垃圾正以780米每秒的速度向地球方向靠近,具体坠落方位仍在紧张计算中,全球启动防护措施……”“叭”爸爸关掉了墙面上的荧屏,深深叹了口气,低下头继续吃饭。

“怎么天天听到的都是这种新闻呢!”妈妈摇了摇头。

“今天,机器人老师带我们用模拟头盔去看了100年前的地球。”我顿了顿,夹起了一片电波培植的蔬菜放入嘴中,继续说道:“我们看到了100年前的上海,那里不仅有高楼大厦和迷宫一样的高架桥,还有成片的树林和清澈见底的河流,景色很美很美……”。

爸爸妈妈双目微闭,好像他们的眼前真的出现了100年前那生机勃勃的景象。忽然,爸爸放下手中的多功能筷子,说道:“虽然那时的环境比我们的好,但他们的出行肯定没我们现在方便,我们只要有了智能汽车,想去哪就去哪儿!”爸爸顺手指了指窗外那辆红色小轿车——这是一辆智能汽车,分水陆空三栖,为了节省电能,更要环保,所以采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还能在任何地点随意穿梭……

“是啊,高科技方便了我们的出行,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啊!”妈妈又发话了。

这时,我想起了上回去街上玩滑板时,不慎摔了一跤,破了皮渗出了许多血,生疼生疼的,在街上来回巡逻的机器人警察赶紧过来,在我的伤口处涂上一层清凉清凉的药水,不一会儿,伤口就愈合了,摸一摸,一点儿疼痛感也没有了……

吃晚饭,洗完澡。我调好了我水床的水温,启动了防菌防噪程序,带上睡眠眼罩,一头倒在了床上。我梦见了地球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我们人类和大自然和平相处着……高科技永远代替不了想象中的美妙生活。追问

是指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

追答

这篇也符合的,幻想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1
《心花》
花开花谢,草木春秋,人生随晴圆而喜,随阴缺而悲,谁也抵挡不了这个法则,除非就在此时此刻,时间被冻结,我们犹如大理石雕像相拥凝望,青春不老,容颜不改,就这样厮守一万年,永远相伴,永无厌倦。
花开后,无论它曾经拥有多少的灿烂,最终都将凋落,千年风流,万世倜傥,谁也不要期待那令人窒息的美丽会常留人间。但是,花开在心,却有永恒的花期,无论春来暑往,岁月荏苒,心花馨香缭绕,沁人心脾,绽放成姹紫嫣红。
在我心中,有一朵只为你盛开的心花,它冰洁、柔和、美丽、香艳。你听到过开花的声音吗?在幽然的夏夜,你静静地倾听心跳,那就是花开的声音,如水波流淌,如湖水微谰,总会在不经意间扰动你的心绪,给你触电般的颤栗和透入骨髓的酥麻。
在我寂寞和孤独的心灵深处,盛开着一朵心花,一朵在这样的夜晚只为你开放的心花。它不及牡丹华贵,不及芍药雍容,小若苔米,却暗香飘纵。
这花是我等你千年的睡莲,在沉寂无声中苦捱时光,今世终于为你展颜盛开,恍若前世的梦境。或是五百年前擦肩而过的回眸,或是前生盟石上的誓约,让我们今世邂逅,重续轮回。当初的馨香仍在默默流淌,心花在你我的凝视中缓缓地绽放。我们虽然没有木石之盟,却有剪不断的情缘,缘未尽,情不泯?千年前我或就是你的一片诗笺,被无情西风吹走,漂过天边落霞的孤独,今又重回香案,笔墨间尚留有你腕底的余温,携带你盈袖的暗香,展延在你身边不愿再离开。我知道,我就是你梦中的红衣少年,骑跨白马,在凡尘间翩翩飞过,走万里路,翻千重山,跨越生死门槛,就为我们在今世人间的一隅重逢相见。
友爱如丝丝春雨,情感似波涛汹涌,那娇艳花朵的每一片花瓣都因你而雀跃,每一抹颤动都向你倾诉着伤情。花开中,蜂飞蝶舞,暖风也在低吟浅唱,在心花为你绽放的时候,你是否会撷取一片胭红,永远珍藏在你的心中?
心花盛开的时候,有种淡淡的清香萦绕周围,有种醉人的诗意缠绵心间,它清香如梦,它若幻若影,当心花悄悄绽放的时候,一丝欣喜涌上心头,当快意缓缓袭来,愁绪却也慢慢靠拢,因为我害怕心花也会枯萎凋零。
心花盛开的时候,眼亮气顺,给人更多的宽容。心花盛开的时候,飞舞浪漫, 释放欢颜,搀扶着我走出伤感的梦萦。就这样闭上双眼,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铺展心情,静静欣赏生命的一路风景。
远望着你,不想呼唤,就那么诀别吧,在这冷雨夜中。我明白,我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一个幻影,永远相随,却永不能相拥。请原谅我悄悄地离去,没有挥手再见,只留下这朵心花给你。如果你还记得我们一起的欢歌笑颜,一起的甜蜜柔情,请在你博大的心怀中留出一点空间,让这心花开在其中,你要永远给它阳光雨露,永远安抚它内心的伤痛。

《生活在高科技时代》
人类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科技如同货币一样,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日不可或缺。然而,在人们崇拜它、信赖它的同时,高科技却给人类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人们将更加崇尚回归大自然,追求生命的本来意义。

科技是我们这时代的货币
美国一年的经济规模是8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两个市场是:1)消费科技,2)逃离消费科技。
你的笔记本电脑放在家中书桌上,旁边堆了一叠重要的待读文章。但你决定拿一罐冰啤酒,看一会儿电视来轻松一下。一个晚上很快地过去,你看过夜间新闻,听过办公室的语音信箱,便上床了。你躺在床上睡不着,你的丈夫或太太正在网上与人聊天,同时盘问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惭愧今天对一个新来的同事发了脾气;想起你曾给修理工人打过call机,但他没如约回你电话;虽然很累了,还是后悔没给儿子念一段床边故事;得意在一项房地产买卖上坚持4%的佣金。你思忖着明天待办的事项,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六点半你醒来,不记得做过梦。立即起身,喝上一杯热咖啡,同时检查电子邮件。手上拿着一个犹太面包便上车了。20分钟车程,你边开车边听一本热门企管书的录音带第一段,因为专业上你该读的书有很多都还没读。移动电话响起,是同事来电提醒你,15分钟后有一个与客户的约会。你的心绪于是飘离录音带的主讲声音,忽然好想出城。
消费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加强我们的依赖,结果是我们需要解脱,但为求解脱,我们又求助于科技。紧张焦虑?买一个按摩器吧。事情杂乱无章?买一个个人电子秘书吧。携带儿童旅行?买一台游戏机带着。住家附近常闹小偷?装一套安全系统吧。

高思维时间
100年来,我们在时间中生活的方式持续改变,过去10年里变化尤其大。现代人很难依自然的韵律与声音过日子。一个世纪多一点以前,还没有电、电话、电子邮件的时候,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自己种的东西,在家附近工作。谈起时间,说是光阴似箭;谈起往事,似乎永存不朽;拿“欲速则不达”之类的谚语教训孩子;讲故事,一开头总是“很久很久以前”,而且真的觉得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日子是以光的移动来计算,而不是以小时;年是按照季节,不是按照日历。一封信从美国的这头送到那头,要花好几个星期,要等回信则更久。
时间是依自然的规律来排定的:潮汐、月的盈亏、季节、星象、日出日落、阴影、植物。早在公元前4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宫廷志中便提到,有些树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关闭。18世纪,自然科学家林奈发现有些花的花瓣定时开合。他辟建了一座花园,观其植物便可测知时间。
这种精妙的体悟,等我们有了钟、有了表,有了约会、期限以及爱看的7点档电视节目以后,便失去了。

高科技时间
自从有了上发条的钟(1876年)与用电池的表(1956年),我们就从高思维时间转入高科技时间。与高思维时代的语言相反,今日使用的词汇总有一分急迫感:没时间、快速时间、同步时间、表面时间、限期、查核表、多工作档、落后、找出时间、挤出时间、损失时间、填补空档、挤时间、花时间、浪费时间、准时、时限已至、时间表、快速向前。
消费科技素来声称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有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不能否认,100年来消费科技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容易很多。不须要用手搓洗衣服、心算数字或从头开始做面包。“事情快快做完,多留时间玩乐”,这是微软公司的一则广告词。消费产品用广泛的承诺引诱我们,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提升了我们的期望。这些年来,我们有多少钱,便吞下多少诺言。承诺为我们节省时间的,结果花掉我们愈来愈多的时间,因为消费科技需要我们排列优先顺序、选择品牌、购买、装置、维修、升级。
消费科技可能已到物极必反点。我们家里已经塞满省力装置,可是我们并没有更多时间可用。一项研究显示,我们家中拥有的省力、简化、省时科技其实并不能减少我们做家务的时间,可是我们仍执迷于生产力与效率:看一天、一小时、十分钟内能做完多少事?
美国最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伯恩斯常花好几年时间制作一部片子,他很担心一种集体注意力缺乏症。“被这么多影像轰炸——不仅是电视,还有别的,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你的需要这么多、这么快——食物、印象,所有的一切——结果发生相反的事:有了更多东西,不但没有丰富自己,反而制造了贫穷。这种贫穷,是注意力的丧失”。
可以借汽车,我们心目中最惬意的消费科技,来解释这现象。除从一地移动到另一地外,我们还希望在移动过程中继续与人联系,并且娱乐自己。我们用移动电话谈生意,在等红绿灯时看书,在挡风玻璃上压便条纸。其他车用“生产工具”,包括工厂装设、声音启动的电脑,能传送及接收电子邮件与传真,通用汽车公司的“星上”系统更可做从派遣拖车到推荐附近餐馆的各种事情,这些都在你开车的时候完成。
为充分运用通勤时间,我们还在车上用餐,为此我们买特制食品、特制杯子与旅行用围兜。麦当劳靠当街窗口做的生意比柜台还多。
既然我们在车上如在家中,便有许多厂商提供路上使用的额外“解决方法”。设计了携带式车上办公室给前座乘客使用。市面上至少有一种迷你箱型车,装有内置娱乐系统,包括下拉式屏幕,可看电影或玩电子游戏。坐在后车箱的小孩可以戴上耳机玩任天堂。
在消费科技膨胀的社会里,我们怎样支配时间?我们住在车里,以电话交谈,写电子信件,看电视,用电脑工作,听音乐,开着机、连着线、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有碟形天线,就再不用去录像带店了。自从有亚马逊网络书店以来,我已经多久没上书店了?
在生活里装上更多精密自动系统,我们的行为和语言也改变了。火是打开的,不是点着的。人行道上的雪是用热融解掉,不是铲掉。窗帘不是拉开,是用遥控开合。食物用微波热,不是烧煮,生活是由科技控制的。
消费科技使别人随时随刻都能找到我们,改变了我们对时间与安宁的感觉。移动电话插在口袋里,掌上电子地图在手中,call机在腰带上。传真机与电子邮路同时送来信件,还加上移动电话也同时响起。这些科技让我们像24小时商店,永不打烊。整天、每天、在家、在办公室以及在车上,都被科技包围着,不能休息,“宁静”一词如今用不上,“压力”一词倒是常用词。
今天消费科技构成我们生活的基础。你且自问,你愿不愿意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停止使用少数几样最基本的消费科技?就拿做晚饭来说好了。你从冰柜里取出一袋意大利饺子,倒进燃气炉上的一锅滚水里,把炉火开到“大”。从冰箱里又取出一罐“保罗·纽曼牌”意大利面酱,放在塑料容器里,用微波炉热。再用一只锅,将脆皮面包与干酪、九层塔同炒。这顿晚餐好做又好吃。盘子放进洗碗机,你便可以到电脑前面去准备明天开会的资料了。炉子、冰箱、微波炉、洗碗机、电脑、天然气、电力、自来水。你愿意放弃这些吗?
我们的生活依赖科技如此之深,很自然地想要更多。

科技上瘾: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
科技为生活带来的舒适让人柔弱,它的机巧设计让人着迷,人们习惯了它常在身边,对它不断提供的娱乐上了瘾。
美国是全世界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从军事到媒体皆如此。它眩人的力量令我们迷醉,我们三句不离科技。随便听人聊天,总会听到关于周遭科技的谰言浅论。好用的科技深得人心,需要详阅使用手册才能用的科技令人痛恨。像新玩具似的科技人见人爱,但一用坏了便受到诅咒。
科技以愉悦、以承诺引诱我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人格形成经验,甚至自然世界,都注定要由日益精密的软件来“管理”。科技与我们的经济并驾齐驱,我们则只能插上插头、上网、浏览、剪贴,把零碎信息拼凑起来。我们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没法下达指令作任何修改。上瘾区令人精神空虚、不满而危险,可是人无力脱离,除非先明白自己置身此区之内。麦克卢汉常说,他不知道是谁发现了水,但相信一定不是鱼发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症状一:做什么事情都宁取简易方案,速战速决。
由于常有空虚之感,我们盲目寻找能填充的东西。
宗教书籍销售量爆增,连非宗教性的“灵魂类书籍”和简单的日常生活快乐指南如《别为小事疯狂》及《心灵鸡汤》系列以及《简单富有》,都登上全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因为快速翻阅这些书,就能略补精神的空虚。
在这上瘾区内,精神的“补给品”是大生意。就像是很快灌下一杯咖啡因饮料,只不过它的形式是书籍、《新时代》杂志、松懈精神的录音带、占星、磁性治疗与打坐等等。这些解毒补充品据说能让我们集中心力、恢复青春、放松心情、平和心境。
科技一方面让我们上瘾,一方面声称能为我们解毒——从按摩椅到罐装天籁。广告里尽是科技的承诺,说是要简化我们复杂的生活,解除我们的紧张。
世代与世代间传统的纽带已经断裂,核心家庭成员的关系也不似从前那般紧密。素来由大家庭、教会及社区传承的价值观与实用智慧,渐渐由通俗文化所取代。我们集体转向信息科技如电视、录像带、杂志与实用书籍,寻求一些基本问题的答案,如:“如何找对象”、“如何示爱”、“如何在8分钟内快乐起来”、“如何与圈外人约会”。
以前是与长辈长谈,由长辈指导,现在是寻找快速法解决遭遇的各种大小事情。通俗文化以电视节目、自助书籍与报纸杂志专栏的方式提供快速解决法:“9大食物戒律”、“23种消耗脂肪捷径”、“热情性交的7个秘诀”、“4条挽救婚姻的途径”、“关系破裂的8个迹象”、“立即治愈35种症状”、“两分钟健康检查”、“灵性觉醒的11个基因关键”、“了解上帝旨意的5个步骤”、“高效率家庭的7种习惯”、“成功的7大精神法则”、“通往上帝的7条道路”、“力量与治疗的7阶段”、“圣经技能的7步骤”(7似乎是个吉祥数)。
“每天一个”和“增强骨骼的12种方法”,本来是广告词,现成变成文化妙方。电视大量播放,成为代理牧师、代理母亲和父亲。
几十年来,医生力倡快速解决式医疗法,病人于是习惯了吃几颗药便马上好转。1996年,全世界处方药品花费共是1800亿美元,美国人就占了850亿,另外还花了200亿元购买非处方药物。到1997年,有1/8的美国人在服用(或服用过)抗抑郁症Prozac。壮阳药伟哥(Viagra)上市第一年,销售量就突破10亿美元,打破制药业所有纪录。
补充食品有奶昔状、药丸状、点滴状及粉状,说是能让我们更聪明、更美丽、更健康、更性感、更苗条、减少紧张、减轻毒性、更青春有活力。还有补品的补品:帮助吸收剂,说是能促进身体吸收以上各种补品的功能。本是无意识地想逃离科技上瘾区,结果美国人反而每年吞下了值100亿美元的补品。他们每年花7亿多美元买维生素吃,但是平均每人每天吃不到一片水果。而他们所吃的蔬菜中,有1/4是炸薯条。
整型外科手术是另一种快速解决法。1997年全美国有两百多万执业的整型外科医生。加州、得州和纽约最多,但全国人都渐渐觉得做点美容手术也是应该的。1997年所做的拉皮手术比1992年多了52%;25%的美容手术是为20到39岁的人做的;隆乳手术,1997年比1992年增加了375%;抽脂手术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215%。其他如激光手术、丰臀、丰唇、阴茎增大手术等,都愈来愈普遍。
这种创可贴式的快速解决法,到头来是一场空。事情有一点不对劲,我们不知道是何缘由,就随手抓一个什么来一贴了事。在被科技毒化的地区,很容易被科技的甜言蜜语所诱惑。

症状二:恐惧科技、崇拜科技
科技会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自人类开始发明创造以来便有此论争。从工业革命之初,英国拉代特工会工人因恐惧机器捣毁纺织机而被处死以来,这论争定期慷慨激昂地浮现,一如既往,少有改变。论点两极都达到荒谬的程度,但持极端论调的人,其实都出于盲目的信心或恐惧,把科技神化,才会视之为救世主或瘟神。
1000年前,第一个千禧年将至时,人类惧怕上帝会毁灭地球。现在新的千禧年临头,这恐惧以科技末日的形态再度出现,末日的名字叫“千年虫”。上帝震怒固然可怖,有些人担心电脑科技出差错,也会为人类带来大难——飞机会从天上掉下来,导弹会失去控制胡乱发射,全球经济崩溃,机械大量失灵。有些人甚至在防空洞里储存粮食,或挖好地窖准备藏身,好像科技本身是一种无可控制的力量,能制造地狱、毁灭全人类。
有的人则相信科技能治疗社会病态。他们对科技处方抱持极大信心,以为:每间教室都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学生功课就会进步;改造人体基因,就可以消除疾病;作物经基因改造,就可以养活全世界。
我们大多数人,与科技的关系摇摆在两个极端之间:有时候害怕科技,有时候又乐于使用;头一天惟恐落后于竞争者或同僚而勉强接受,下一天却以为它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或业务而兴高采烈,可是当事情并未改善时,又挫折懊恼起来。

症状三:不太能分辨真实与虚幻
今日科技改变自然的能力远非往昔可比,在这个科技能制造代理、代用、虚拟、假象的时代,我们愈来愈弄不清楚何者为真、何者为假。
她的乳房是假的吗?他的头发是真的吗?“探路者号”火星登陆艇所拍的照片不会是在亚利桑纳州拍的吧?如果你使用氧气筒登上埃佛勒斯山,算是“凭真本事”登上的呢,还是科技帮了你的忙?短跑选手如果脚下加装弹垫,因而打破100米纪录,算不算数?各种显示屏充塞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电影、电视、电脑、游戏机、电子笔记本、寻呼机、移动电话、显示型电话、微波炉、心脏监视器都有显示屏,未来的科技专家还不知又会发明些什么显示屏。显示屏无所不在,指导我们、告知我们、娱乐我们,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形成塑造了我们。显示屏被说成“虚拟”,我们轻易略过特异的内容,认为这是投射在显示屏上的幻想,理想化的故事,像50年代的情境喜剧一样,不是真的。但其结果却非常真实。
当今美国的头号娱乐是媒体,头号内容是暴力。但我们不把它当真。显示屏上的暴力像幽灵,潜进我们的记忆之中、梦寐之中、谈话之中,我们却坚称它没有害,甚至有教育性。我们笑斥显示屏上的暴力非真实。“只是卡通……是电子游戏……是电影……或是新闻……”因为拒绝承认显示屏上的内容是真实的,我们于是不假思索,安心让自己与孩子定期吞下惊人的暴力,而当孩子在学校里向同学开枪时,却又惊骇不已并困惑不解。
渐渐地,就连屏幕上的故事也愈来愈真实。
摄影机普及,使得电视与电影彻底改变,激起我们偷窥别人生活的怪癖。之后有了《最好笑的美国家庭录影片》之类的电视节目,播映私人拍摄的真实纪录影片,又有《总统与实习生》、变性手术现场实况、网络脑外科手术、生育过程网络公开,还有无数的人把自己的生活实况张贴到网络上,供大家消遣。我们的显示屏真实之至,登峰造极。

四:我们的生活疏离冷淡
科技的呼声诱人,但我们并不充分了解这些铃铃声与哔哔声怎样使我们疏离生活本身。很少有人停下来问:移动电话、电子游戏、电视或照相机到底是增加了还是让我们忽略了人类经验的品质。
因为依赖科技帮我们做记录,我们不再专注于生活的体验。在毕业时、学校戏剧演出时、高中篮球比赛时,小提琴表演时以及小学棒球比赛时,自动相机喀嚓喀嚓响,身配科技装置的父母到处皆是。然而孩子们看见什么呢?只见对准他们的照相机镜头。照相机到底是在记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还是让我们分心,不能好好体验当时的情感、景象与声音?也许照相机其实害我们错过了那片刻,而不是捕捉了它。只因拥有一架摄像机或一架照相机,我们好像非用它不可,好把印象归档。我们成了纪录片社会。
又因为依赖科技提供娱乐,我们彼此疏离。大屏幕丽音环绕立体声电视传送即时信息与“动作不断”的戏剧。把电视比喻为现代“围炉闲话”的家庭中心是太乐观了。父母子女其实分散在屋中各房间,看各自喜爱的节目,或听自己的音乐。今天许多美国人是同居屋檐下,独自过生活。
久居都市,去年底我和友人带着小孩们登山去。 我有一种坚持,总觉得孩子们必须要知道泥土的味道,要能感觉大自然,才能充实人性。我还叮咛他们带好彩笔和画纸,因为想要他们通过描绘金马仑的风景,捕抓农夫下田的画面,收录彩色灿烂的花草,与这些未经修饰的天然对话。孩子们对登山不很兴奋,主要是因为会与他们的人造玩具分开。
果然,小孩没有耐性久坐,那奇怪样子的花草还没画好,他们就要回到电视机旁了。或拿着数码录像机,到处摄影,要捕抓什么,想都不用想。走在路上,手和眼睛集中在那个会发光的溜溜球上。到农场去,看到蜘蛛,吓得尖叫,把科幻故事有毒蜘蛛的恐怖搬到现实,吵着要回家。同行的“网虫”友人更荒谬,带着笔记本电脑,虽然在海拔6,000英尺高,照样上网,每晚与网友聊天到凌晨二三点。跟在家里没有两样。白天要睡觉,日出日落,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一点都不为所动。这让我觉得震惊,因为科技的过度应用和沉迷已经使太多人上瘾,生活重心颠倒,不能自拔。
科技帮助人类理解自己,人也因此崇拜和信赖它。过度的依靠和滥用科技,降低了我们的人性,也让人类的弱点失去控制,像核技术,最终成为全人类的梦魇。同样的,现在我们面对基因改造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因为渴望使用科技突破一切人类的极限,因此忽略可能导致的结果。
“过度迷恋科技,像灵魂被榨干,使人更想追求生命的意义”。

《过年的味道》
今年的农历腊月没有三十,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除夕之夜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就要欢欢喜喜的送走马年,迎接羊年的到来。
除夕之夜,我们的院子非常热闹。每个单元门口早就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金字的大幅对联;院子里摆满了各种鲜花;家家户户的门窗里都飘出年夜饭的香味;每家每户的门上也都贴上了春联,有的还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尽情的追逐着、嬉闹着,有的在放着各种各样的礼花和鞭炮。
我们家的门上,也早早就挂上了爸爸买回来的大红灯笼,贴上了我写的春联。我今年写的春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岁新年新景”。横批是:“春意盎然”。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客厅的茶几上放着鲜花、水果、点心、瓜子和糖果。在北京上大学的姐姐也回来了,我们全家团团圆圆。我们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等着看春节晚会。爸爸、妈妈今天显得特别高兴。爸爸端起酒杯,首先感谢妈妈一年的辛苦,赞扬姐姐去年考上了大学,祝贺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又被评为三好学生。姐姐也说了许多祝福爸爸、妈妈的话,表示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的决心。我也端起杯子说:“祝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活得快快乐乐、踏踏实实”。我们全家都碰了杯,我和姐姐喝的是饮料,爸爸、妈妈都喝了酒。
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围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爸爸早就把春节晚会的节目单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了。我们一边拿着节目单,一边看着电视。今年的春节晚会可精彩了。有歌曲、戏曲、杂技、舞蹈、小品、相声、魔术等40多个节目。尤其是赵本山的《心病》、黄宏的《足疗》、冯巩的《马路情歌》,逗得我们都笑痛了肚子。整个晚会的节目真是一年比一年精彩。
到了晚上十二点,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门外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们全家都来到楼下的院子里看热闹。院子里的人可多了,大人小孩都在放着鞭炮。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得我和姐姐早就捂起了耳朵。一束束五颜六色的烟花直冲云天,然后爆炸、散开,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院子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和一群小朋友笑啊、跳啊,手掌心都拍红了也不知道。
那满天的礼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直延续了好久好久。那幸福之花,既是对马年的告别,又是对羊年的欢庆,它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大人和孩子们的心中。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第2个回答  2011-11-11
迈向光明
在黑暗中人们渴望的是什么?是光明。哪怕一丝的光明也可以带给人们希望和生机。黑暗中的光明是最珍贵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时侯的海伦,凯勒对自己的失明一无所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海伦,凯勒知道了。但她的心灵中却一直有一丝光明。因此她勇敢而乐观,她知道抱怨上天的时间不如去努力奋斗。所以她成功了。   
  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陷入这样或那样的灾难与苦难中,在黑暗的苦难中,能否再心中燃一盏明灯来给予自己希望呢?面对苦难与黑暗时的不同态度决定了我们能否战胜她。海伦,凯勒就是有一种勇于奋斗的精神,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才会变得比眼亮得人都厉害。  
  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情,心中的一盏、“灯”决不能熄灭,那是希望,那是道路,那时未来,那是力量,黑暗是可怕的,但是因为有一丝星光或一盏灯而不令人绝望。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荆棘密布,随时随地我们都会陷入某种黑暗,只要有一缕光明,我们终将会迎来又一轮太阳。 
  希望是生命的“灯塔”没有他生命之舟无法远航希望是生命的指南针,没有它,生命之旅会迷失方向;希望是生命的“春风”没有它,生命的风筝无法高飞。希望就是黑暗中的光明,希望便是那星星之火。希望就是海伦-凯勒心中的光明。如果,我们今后陷入困难的黑暗中,就让我们点燃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照亮生命,照亮未来。 (本文来自作文库原创:
第3个回答  2011-11-11
2 :“可以根据幻想来写
4 :“可以写从一道不归路,走上一道正路
6 :“可以写为了XX一件事,而努力
7 :“尽量夸大其次的描写背景
8 :“这篇作文是个很好的题目,但要写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