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辩词:环境要靠法律(反方) 环境要靠道德(正) 求反方的

求辩词:环境要靠法律
要资料的
大神们帮帮忙 1个星期后要
谢谢

  我只能给你一个参考,毕竟是长篇大论,没那么多时间。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所谓要靠什么,是指主要依靠什么来改善,完善和保持环境。所谓依靠,就必须是稳定的,持久的。因为能给你依靠的,必然是根柱子,而不是一根一压就倒的稻草。
  法律,是指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而制定出来的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分配人们的权利义务从而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器来保障法律的实施,对遵守法律的人给予肯定、保护以及奖励,对违反法律的人,给予否定、制止以及制裁。
  所以,法律具有四大特性,
  第一,调整人们行为以及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性;
  第二,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意志性,由于法律代表的是国家意志,所以必然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第三,分配人们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因为有权利必然有相应的义务来保障其实现,而负担义务必然会享受相应的权利。这也决定了法律规定必然是具体的,才能让人们知道如何去遵守。(注意,这里的权利义务主体未必同一个人。)
  第四,由国家暴力系统加以保障的国家强制性。当然,当法律为人们所自觉遵守的时候,就不需要动用国家暴力。此外,法律还需要严谨的程序,来保障其公正实施。
  所谓道德,是指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自发产生的,它是在一定群体内,为了维护群体秩序,而在人们内心中产生的习惯性自我约束。
  与法律相比,道德具有以下特性:
  1.道德虽然也是一种社会规范,但它不仅关注人们的行为,也关心人们的内心。法律通常只约束人们的行为,假设一个人在心里猥亵一位美艳的女子,却没有任何的行为,那么法律是不加以干涉的,而道德则会斥其不正经。
  2.道德并不当然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契合。水泊梁山替天行道,便是一个例证。
  3.道德是多元化的。法律是统一的,全国普遍适用统一的法律体系,比如,违背宪法的法律即为无效,即要被纠正。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道德。文革时期的道德和现在的道德观念就有区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走婚的习俗,而在大多数地区,这明显违反我们对爱情专一的观念。这同时也决定了道德不同于具体的法律,更多是模糊的,是概括的。
  4.道德是通过舆论谴责以及人们内心的自持来实施的,而不是通过国家暴力机关,除非它被制定为法律。比如,见危不救在道德上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是,公安机关不能给予见危不救的人以处罚,因为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
  法律与道德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会有所包容与交叉。当然,法律有时会落后于道德,恶法因此出现。法律有时又引领道德,比如一夫一妻在中国的立法。
  法律可以说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当道德不足以制止人们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已经触及道德,或者说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所容忍的底限时,法律才出手相救。
  环境要靠法律:
  1.道德不能对人们施以威压,没有强制性的框架,人们很容易出轨。而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的威慑,可以迫使人们去遵守,从而改善、完善和保持环境。所以,小悦悦事件引发“见死不救”的立法争议,不正是环境依靠法律的体现吗?
  2.道德是模糊的,具体怎么做,道德不能给予指导,而法律能够做到,人们只要遵守法律的规范,不为法律禁止的行为,就能够维护好环境。
  3.道德是多元的,某些落后的深山老林里,原始的道德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去为环境去腐存精。
  4.法律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出发,更能从大局上协调社会环境。
  道德对于环境来讲,就是那根稻草,虽然诗意,却不能作为坚强的依靠。法律虽然严肃,虽然线条粗硬,却正是它,撑起了环境框架。所以,环境,要靠的是法律,而不是道德。这也是我们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所在。

  对方可能从,
  1.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所以道德能比法律做得更好。你可以从道德不稳定,不能为依靠入手。
  2.法律操作性很强,可能被利用,社会腐败就是个例子。
  你可以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徒道德也不足以自行。法律被滥操作不是法律本身的错误。中国是人情社会,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许多情况下正是因为人们太偏重于人情这一块,才导致了贿赂横行等,这实际是道德的滥用,是道德模糊化的弊端所引起的,而纠正的,恰恰是我们秉公执法,维护法律的检察机关。
  3.道德更能引领人们的内心自愿。
  你可以说,在我们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守法分为三种层次,因为畏惧法律制裁而守法只不过是最低的层次。法律本就出自人民之手,当我们人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法律的主人,从而自觉地运用法律来改善、完善、维持环境时,才是守法的最高境界,才完成了法与自身的内化。所以,法同样能引领人们的内心自愿,并让人们从模糊化,并且软弱的道德中解放出来,真正当家做环境的主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