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简述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如题所述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起初,俄罗斯实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企图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和“盟友”关系。后来,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它力求实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即既同西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也同东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努力维护国家利益,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及其调整阶段(1992~1993年);维护国家利益的“全方位”外交阶段(1994~1995年);重振大国地位和推动世界“多极化”阶段(1996~1999年)。

20世纪最后一天,叶利钦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同时任命普京为代总统,从此,俄罗斯进入了所谓的普京时期。普京上台之后,本着“强国富民”的目的,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使俄罗斯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在经济方面,调整经济政策,振兴经济。在产权结构上,保持国家的合理控制,反对全盘私有化。在宏观运行机制方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建立有效财政金融体系。此外,普京还采取断然行动,打击官僚资本集团,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以上措施,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在政治方面,普京加强、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横向上,加强总统权威,拓展权力空间。纵向上,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分立。普京的这些做法,使俄罗斯政坛出现了难得的稳定局面。两年来,总统、议会、政府三者关系保持正常,社会趋向和谐。

在外交方面,普京推行与俄罗斯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全方位外交。普京强调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民族精神为动力,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重振大国地位。普京的外交战略更多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将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置于对外政策的首要地位,反对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突出强调军事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实行务实外交政策。他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强调这一过程中应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强调俄罗斯“有足够的力量”捍卫主权与安全和民族利益;积极融入国际社会,通过合作促进自身利益。可以说,普京外交思维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外交和以地缘政治利益为中心的大国均衡外交。普京的外交政策,在战略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在策略上讲求实现国家利益手段的灵活性,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给俄罗斯的外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