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都那么快死?

为什么?什么原因?

皇帝多短命,其原因不外乎:一、争权夺利,死于非
命的多;二、后宫妃嫔成群,酒色过度,乐极生悲的多;
三、迷信方士丹术,胡弄而死的多;四、身有病痛,御医
不敢开方下药,贻误致死的多。
209人中,因争夺帝位被杀或被迫自杀的65个,其中南北朝最多,占28个。早婚和多妻是短命的重要原因。皇子一般11-14岁结婚,影响发育。皇帝后妃多到几十人,纵欲不仅使他自己早卒而且还使后代体质孱弱。一般是开国皇帝往往享中寿,他们的子孙寿命越来越短。

从医药角度看,一方面是不少皇帝热衷于炼制和服食仙丹,所谓仙丹多数是含汞、铝、砷的化合物,长期大量服用,往往中毒死亡。

唐代9个皇帝暴死,与服食仙丹有关。另一方面,皇帝得病难侍候。汉高祖刘邦病重拒绝医疗,还把医生骂一顿。曹操杀掉了提出正确医疗方案的华佗。所以医生术再好也难发挥。
回顾中国历史,细数历代帝王,享有高寿的佼佼者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不仅高寿八十九,而且在位六十年,无人能出其右。为何自古皇帝多短命,乾隆却身强力壮脑健而独享高寿?这除了与他自幼重视骑马射箭练武有关外,还在于他养生有道。据一位御医的后裔透露,乾隆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为十六个字:“吐呐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以上诸要诀中的“十常四勿”,有必要进一步阐述。
所谓“十常”,乃指日常生活中多从事此十项基本且重要的“小动作”,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目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所谓“四勿”,就是不要触犯日常生活中的四项禁忌: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不难看出乾隆皇帝的高寿秘诀也是源于《养生十六宜》。
有人说,遗传基因决定个人的体质与寿命,但从乾隆的例子探索,其父亲雍正皇帝因体弱多病在位仅十三年,其子嘉庆皇帝也只不过二十五年。可见后天的保养调摄与健康和高寿的关系密切。过分强调遗传因素而忽略后天的努力,常使人陷入“宿命”而丧失改变命运的机会,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0
相关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http://ent.sina.com.cn/x/2007-01-23/10101421959.html
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

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2岁。

有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35岁,因此,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低。可是,35岁的平均寿命中包括大量的夭折人口,事实上,古代人均寿命之低主要是由于极高的出生儿死亡率造成的。如果除掉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57岁。57减去39,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要低18岁。

除去非正常死亡因素,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体寿命低下的重要原因。宋明两代政治秩序较好,皇帝大都是善终,然而平均寿命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两宋十八位皇帝,平均寿命44.6岁。明代十六位皇帝,平均年龄42.125岁。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个皇帝寿命高过均龄,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龄:从宣德帝到正德帝这祖孙5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间,其中的成化帝也仅仅是刚过了40岁。

第二,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不得善终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第三,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几率较常人高许多。翻开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那些一开始使我们惊愕、恶心,后来使我们麻木、厌烦的发疯变态行为实在是“罄竹难书”。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记录有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现: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极为荒淫残暴。他讨厌功臣刘义恭,就“砍掉刘义恭肢体,剖开他的肚子,挑取他的眼睛,用蜜腌渍,谓之‘鬼目粽’”。他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众多王妃、公主,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开性Party。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稍有不从者,立即杀掉,毫不手软。这个游戏玩腻了,他又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观察。他把叔父湘东王刘彧裸体养于坑中,要他从木槽取食,并称呼他为“猪王”。

前废帝如此,后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废帝刘昱凶暴异常,外出游玩,遇到挡路者,无论是人是畜,都命侍从格杀勿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都大门紧闭,道路绝迹。他命令身边侍卫随时手执针、锤、凿、锯等刑具,臣下稍有违逆,就施以击脑袋、锤阴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几十人,他以此为乐,一天不见有人流血,就闷闷不乐。

这些行为无疑不能用“纨绔”定义,这两个人应是患有精神分裂症。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患的是躁郁症,他或者数日不食,或者数夜不睡,精神忧闷不安,有时一晚上自言自语,好像对身旁别人看不见的鬼物说话。他上朝时喜怒无常,追思朝臣旧恶前怨,大加杀害。见到大臣脸色有异,或呼吸不调,或言辞失措,就大叫而起,亲自殴打击死在大殿之上,尸体都一字排开摆放于天安殿前。

还有人食欲异常。前面提到的“猪王”刘彧,后来侥幸活了下来并当了皇帝,史称宋明帝。此人习惯用暴饮暴食来缓解精神紧张。他非常能吃用蜂蜜腌渍的鱁鮧,一次可以吃几升。吃烤猪肉,一次能吃二百块。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病状则是病理性激情。他怀疑其宠妃薛氏与大臣私通,亲自砍下薛氏的头,将之藏在怀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头放在盘子里,在座众人大惊失色。他叫人取来薛氏的遗体,当众支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边弹奏,边饮酒,边哭泣,叹息,“佳人难再得”,伤痛不已。最后,他披头散发,哭着将薛氏下葬,用的是隆重的嫔妃之礼。

与这些变态行为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爱当乞丐,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明代万历皇帝的二十年不上朝,洪武皇帝的滥杀功臣,嘉靖皇帝的偏执,天启皇帝的沉溺于木匠活儿,都算不上骇人听闻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8
原因有很多.
1.龙椅问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有人会谋权篡位.难怪有的皇帝说坐在龙椅上就是坐在刀山上.
2.饮食起居问题.整天参政劳累,日理万机.再加上大鱼大肉,脂肪增高,又缺乏运动.有的当了一辈子的皇帝都没出过宫,憋也憋屈死了.就现在的人也是,若是整天大鱼大肉这么吃,不懂的科学搭配,又不运动,能不得病吗?更何况古代的医疗水平也有限.
3.生活作风问题.后宫佳丽三千,妃子太多,不说得不得病,面对那么多的女人,气虚也有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10
古人寿命本就不长,而且人的寿命跟心情也有很大关系。

并且宫里明争暗斗,死于人为慢性病的皇帝有很多。

记载毕竟只是记载,都不可以说是当初真正发生的事,真正发生过什么之后古代的人才知道

引用楼上的!

我想可能是累死的!这是最重要的!皇帝只要位置不掉!一般不会轻易的掉的!所以啥事都给大臣们!

自己就在一边玩乐啦!

那么多的老婆,想想看看!一星期一个也吃不消呀!
肾虚,有损寿命!

所以挂的快呀!
第4个回答  2009-05-10
一是身体虚弱,有那么多老婆不虚才怪呢,阳寿肯定短,二是政事烦身,休息不好。据说雍正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