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如何自学?望详解!by a 初三男生.

基本立场:无神论。
------------------
现代中国,有哪些哲学家是必读的?

哲学其实就是考校人自身的悟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哲学。从定义下手。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回答者:Zhhobi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4 19:48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换言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翻翻哲学辞典或者大百
科全书就行了,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号称研究哲学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却不能这样做,因为那并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也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即使是以此作为书名的大部头著作业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在此并不想(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本身当作一个问题,看一看会有什么答案。
从问题本身看,“哲学是什么”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
哲学”。表面上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定或定义,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哲学”,其实就是一句话,例如英语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语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么”,也可以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而且这一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儿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东西的“本质”
或“本性”,亦即规定它“是什么”的“定义”。然而所谓“定义”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也可以是将来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在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基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就出现了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而“什么是哲学”问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之为哲学,亦即作为普遍意义的哲学“是什么”。
当我们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哲学的时候,似乎显得对哲学有点儿不太恭敬,因
为这意味着在“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与“哲学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别,把这个问题问到底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哲学过去或者现在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一门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学科是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疑问
的,而且哲学也可以有一般的规定,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从理论上讲的确是这样,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十分独特的学问。不仅如此,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存在的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我们之所以不会向其他科学提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它们早就定型了,无论它们的内容、方法甚至对象的范围等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门科学的定义通常是不变的。哲学就不同了。因为哲学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一样,我们简直无法将它看作是科学。
尽管说哲学不是科学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只
要有一点儿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都争论不休,甚至在哲学的对象问题上也难有定论。虽然我们都希望哲学是科学,都认为哲学应该是科学,但是它的的确确并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而即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也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哲学
不像科学那样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譬如就数学而论,通常我们认为只有一门数学,其他各式各样的数学都是数学的分支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历史上只有一门哲学,其他哲学都是哲学的分支或发展阶段。黑格尔曾经主张历史上只有一种哲学,其他哲学不过是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很少有人持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了,因为它起码与事实不相符合。无可否认,哲学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确有某种传承关系,但是在大多数哲学问题上它们的基本观点却是很难调和的。不恰当地说,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积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尽管在哲学家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是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显而易见,今天的人们在知识的占有上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都要比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先进”得多,然而即使是研究哲学的人也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水平,虽然他们所表述的知识内容早已过时了,故而哲学很难用“进步”来衡量。
那么,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区分为“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样两
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区别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思想之外,究竟能否把握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普遍规定?
首先,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的一般规定是不同的,它
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关于哲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如此,它也就不是“一种”哲学了)。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象根源于人类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之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就人类有理性而言他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他又不可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又不可能不追求这一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由于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我们命中注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各种方式以图超越这一界限,所以真正的哲学问题不仅是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因而哲学就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而采取的不同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见,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学之中,而只能存在于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题的所有解答方式。我们之所以坚持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作出区别,就是为了说明所谓哲学归根结底乃是哲学史这个道理。这也就是说,谁要想给哲学下一个定义,他就必须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可能的哲学都考虑在内,我们不能按照给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规定哲学,因为一旦哲学有了这样的科学的定义,哲学也就不再是哲学了。
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
题。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过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卖弄“辩证法”,事实就是如此。谁也不可能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凭空想象“什么是哲学”,只有当我们对哲学的实际状况感到不甚满意时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
学”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来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的疑问。
如此说来,研究和学习哲学史,从来都不是与过时的历史打交道,其本身就具有“
现实意义”。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因而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思
想”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看作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所以与哲学家们的“对话”通常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斯人已逝,我们读他们的“书”却不是读死书。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了,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哲学问题并没有过时,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难题,而且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将永远面临的难题。既然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的答案,那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的解答方式,也不可能为其他的解答方式所取代,所有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因此,对于学习哲学史的人来说,学习哲学史无非是将人类精神所思想过的东西再思想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者开创我们自己的路。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哲学史并不是站在哲学史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思想
就构成了我们现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说研究和学习哲学史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就在于此:当我们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复活”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思想“死了”,是我们的“对话”使之“复活”了。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就哲学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对话”而论,我们与哲学家
们之间的思想对话并不是“单向性”的受动活动,而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类似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视界交融”。
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读他们的书需要“理解”和“解释”,
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往传统的解释理论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理解和解释看作是本文原著之纯粹的再现。但是现代解释学却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谓客观存在的文本,因为古人有古人的“视界”,我们有我们的“视界”,换句话说,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等的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来,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掉自己的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而且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于创造性的“视界交
融”,亦即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们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之间“对话”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由研究“哲学是什么”而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哲学”。
总而言之,一切研究和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追问这两个问题:“哲学是什么”
与“什么是哲学”。因为,哲学就存在于这种追问活动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31
学哲学就像练功夫,基本功一定要扎实,那么首先就是要学会思考,这个思考一是要跳出日常思维去思考,甚至于超于世外的思考,天马行空,越远越好。二是要专牛角尖,刨根问底,自己肯定一个思想的同时也要去否定它,不断的举出反例推翻自己,到后来你会觉得没有什么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在练基本功的时候,你需要看一些浅显点的哲学书,最好是浅显的哲学史。学哲学不要急功近利,哲学也没有功利,一切都是基于你对智慧的热爱。推荐你看《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的故事》等。看这些书可以帮助你了解哲学的历史,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从中你不仅能先自主思考那些哲学家提出的经典问题,还能找到哲学发展的脉络,最重要的是避免先入为主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开始就遇到一个可崇拜的偶像,你会时刻的追随,以他的思考方法思考,这就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等你对哲学有个大概的全貌时,你才刚刚入了门。现在就可以尝试严肃的哲学史了。首先是西方哲学史,这其中古希腊哲学最重要,古希腊以后的所有西方哲学都能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影子。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个由简入繁的过程,一边看这些,一边接触你喜欢的哲学家原著,啃原著这个过程是痛苦而曲折的,在保证你不会崩溃的前提下适量的看,看得慢没关系,只要是再思考着,就会让你不断的提升境界。当然你不能只是了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走到了巅峰,随后衰落,现在正在从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那里汲取养分,所以你要中西方同时看,同样是先看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比较浅显,然后是萧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纲要》等,学哲学就要兼容百家,掌握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现代哲学你不能忽略,看一下现代哲学的概要,虽然门派很杂,但是都是将古代哲学家的智慧与时俱进的结果。
等到上述工作步入正轨不再痛苦,你也就是个学者了,如果是学功夫的话,你也当是武师级别了,然后你的目标就是海纳百川,厚积薄发,独辟蹊径,成为大侠了。还是看原著,但是不再是啃了,而是汲取。你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没有什么思想会出于你的思维框架之外,没有什么人间智慧能够震撼到你了,你只需将心中气息融会贯通即可日益提升。
再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塞莱斯廷预言》,这本书我一直没看完,我把它看成一本圣书,每看一点就觉得自己境界不够,别糟蹋了这好思想,等等再看吧。它其中蕴含的哲理足够让你提升到智慧之巅的境界,是《九阴真经》一样的东西,就看你能否参悟的透。
最后再说说哲学的态度。希望你一直保持虔诚的态度,虚怀若谷的心境,苏格拉底说过,认识自己的无知。观览人间智慧之尽相,登上智慧之塔的顶峰应该是你的理想。哲学是平静的,你也应该平静的热爱。不要狂热,不要偏向,有自己的思想,不为别人左右。记住,答案千奇百怪,但真相只有一个。
回答
第2个回答  2009-05-30
哲学基本可以分三类:西方哲学、马哲、中国哲学。
自学的话,当然是买书看。
西哲:可以先买本《苏菲的世界》看,大概了解一下;然后看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 不错;接下来就可以选一个西哲里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域看看专著了。
马哲:不说了,你会学到的。。。。
中哲:可以看看冯友兰的书。
P.S.:学习哲学,先抱定一个基本立场十分有害。这有悖于哲学的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31
1.针对你才是初三,基本不用涉及很难的内容,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要学习内容
2.我们所学的哲学其实说白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主要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等等,你主要分这几大块去把握就比较方便了,但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最基础的,是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其他知识点主要由它们生发出来的,是马恩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推广应用的结果.
3.比如你提的无神论,那就是唯物主义的立场,但全面的讲自然界强调无神并不就是马克思唯物论哲学的观点,马克思还在社会历史领域贯彻了唯物论,发现了社会领域的历史规律,从而彻底把有神论驱除出了人类的意识领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才是彻底的无神论.
4.我不愿意向别人那样长篇大论地引用文章给你讲什么具体的高深的哲学理论,只想告诉你哲学自学的方法,用自己行之有效的简略的方法,希望你也能尽快上手.
5.要中考了吧,祝你考试顺利!
第4个回答  2009-05-30
我自己初一时候开始喜欢哲学,现在就在哲学专业,可以和你分享一下
你所谓基本立场“无神论”我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我看的第一本书是《哥达纲领批判》
我觉得最开始不要看什么《苏菲的世界》,虽然它很有名,虽然它很叫座,但是我个人不推荐。
刚开始先看一些马克思的东西,如果你不太喜欢教科书的话,可以先看《共产党宣言》,然后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等
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紧接着我就对黑格尔哲学发生了兴趣,但是这里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黑格尔的书对一个初三男生意味着什么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的——头痛,侵入骨髓的头痛。
辅助性的学习可以考虑学一些形式逻辑还有(个人强烈建议)学习德语——我觉得这个东西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如果你这个时候还在哲学道路上的话,那么无神论这个词已经从你的思想中消失了(哲学家都是神的叛逆者,将来要下地狱的——开个玩笑……)
接下来哲学的广阔领域就可以由你自己决定了,我是比较传统的(欧陆哲学路线)接着攻读康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现在想起来,这条路线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当时我应该攻读一些哲学史方面的书,尤其是应该加深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但是那时候对这些不感兴趣),所以如果你有志学哲学的话,也可以考虑在读完马克思之后读一些柏拉图的谈话和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这个书极枯燥,但很好)
最后,推荐一些书给你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这本书对我的价值用什么来形容都不过分,但是不要一开始就读,很可能会看不懂)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很消闲,很励志,很不错)
罗素《哲学问题》(传说中的哲学入门佳品)
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你可以当作第一篇哲学著作来看,然后再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老毛思想的局限与片面,不断地扬弃)
有兴致的话可以交流QQ21502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