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词语,古今含义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样的词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语言具有时效性,很多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情况存在于几乎所有的语言当中,汉语也不例外。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词语古今含义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意思完全颠倒。就汉语而言,这样的词语到底有多少,估计没有一个准确统计。现就其中比较明显的几个举例如下:

天花乱坠

天花乱坠原本是佛教用语,本是记录佛陀讲经时的状态,后来形容讲经非常精彩。据佛经记载,佛陀讲经时,除了在座的诸比丘之外,还有很多天人、非人(即天空八部等众生)也会来听佛陀讲经。等佛陀讲到精彩处,这些天人就会用鲜花、妙音来供养佛陀,于是空中就纷纷洒洒飘落很多花瓣,同时伴有美妙的天乐。由于这些花瓣来自诸天,所以称为天花,乱坠,是飘落的状态。

但现在,天花乱坠完全是贬义词,是指一个人不切实际地信口开河,完全不符合实际。甚至是凭空许下很多虚假的承诺来达到行骗的目的。

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一词来自古代官员朝服上的补子。古时候官场等级森严,每个官阶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规定,而且文武官员也有着明显的区分。这种等级的标志就是补子的不同。文官补子上的图案为飞禽,不同的官阶飞禽的种类不同;武官为走兽,同样,不同的官阶使用不同的走兽图案,这就是衣冠禽兽一词的来源,可以说是中性词,但明显偏向于褒义。

现在,衣冠禽兽完全是一个贬义词了,用来形容一个心肠很坏的人,空有一副人的皮囊,实际上不过是穿着衣服的禽兽。

无奸不商

无奸不商属于以讹传讹,原文是无商不尖。旧时商家为了良好的信誉和赢得回头客,会在物钱两讫后额外增加一些添头,形成冒尖的状态,尽量给顾客让利。这种做法不限于米粮交易,在其他商品交易时同样,如布匹在量好尺寸后让出一两寸,但人们习惯以冒尖来指代这种添头,故有无商不尖的说法。

现在,由于不法商贩挖空心思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使得原本无商不尖变成了无商不奸(诈),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新词无奸不商。但这一说法过于片面,打击面明显过大。

汉奸

汉奸一词,原本是大清入关之际,满族统治者用来指扬州、嘉定等地坚决抵制剃发令的汉族人民。这一称呼具有明显的贬义,但细究起来也含有恼怒、无可奈何等复杂成分。对满族统治者而言,这些人是汉族里的“奸人”,不肯听话。但对于汉族人而言,那些被称为汉奸的人,才是中坚力量,而那些早早就剃发了的才是奸佞之徒。汉奸,就当时而言,因为立场的不同,在满族统治者和汉族人之间,有不同含义。

后来,汉奸则是指出卖同胞卖祖求荣,为外族人(侵略者)服务的民族败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奇葩,卑鄙,娘。奇葩原来是说一个人才艺出众是夸人的词,现在大多人的用法是在说一个人格格不入。卑鄙原来是说地位低下,后来说人品行。

第2个回答  2021-03-22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古时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第3个回答  2021-03-22
有天花乱坠、衣冠禽兽、无奸不商、汉奸、明哲保身、浑浑噩噩、江南、长江、江、和、淮、汉、金、瓦、卑鄙、怨、恨、爪牙等
第4个回答  2021-03-22
1.先帝不以臣卑鄙,其中的“卑鄙”一词在古代:见识短浅,地位低,在现代:是说人的品德低。春秋在古代:年岁,现代:是指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