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之子袁克定的人生:年少曾做太子梦,终是潦倒一场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说到袁世凯这个人,想必朋友们不会陌生。对于他,人们的认识实在好不起来。在日本入侵朝鲜前的临阵脱逃,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出保守派行径,袁世凯糟糕透顶。

但袁世凯逆时代而行的典型案例,莫过于在1916年公然背叛民主共和政体,选择恢复帝制,试图搞所谓的"君主立宪制"。这个举动激起了全国大部分人民的反对,甚至为此而引发了反对袁世凯称帝行径的护国战争。在护国军的攻势下,

袁世凯的北洋军节节败退。

他选择了退位,不久就病发身亡。

而纵观袁世凯称帝这场搅动全国风云的闹剧中,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起了很大作用。袁克定是袁世凯和原配夫人于氏生下的唯一的儿子,比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年长了12岁。

虽然袁世凯五短身材,又是一个莽汉武夫,但袁克定却一改父亲的龌龊形象,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作为长子,袁世凯对他寄予厚望。在袁世凯总督朝鲜时期、小站练兵时期,甚至之后到山东和直隶担任要职,身边总有袁克定的身影。

然而老天并不眷顾袁克定。1912年,他在老家骑马时,不小心把腿跌伤,因为医疗水平低下,加上没能及时治疗,袁克定成了一个瘸子。

袁世凯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地心痛,送儿子去德国治疗。

德国虽然治疗条件优越,但是袁克定的腿还是没有恢复到从前的样子。

德国没有白去,在那里袁克定遇到了德皇威廉二世。

得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长子到德国来了,一直希望在远东扩大自己影响力的威廉二世自然是非常的重视。他希望袁克定成为一个突破口。

威廉二世对袁克定细心招待、关怀备至。

中国的国情是不适合搞共和制的,只有向德国学习,搞帝制才能发达。威廉二世不断给袁克定灌输。他撺掇袁克定去影响袁世凯,还表示要是中国想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会鼎力相助。甚至还专门给袁世凯写了信。

既有好吃好喝,又有苦言相劝,在威廉二世的煽动下,袁克定竟然真的做起了皇帝梦来。

他不但在家里整"德国风",还开始把自己当成了中华民国的"太子"来。

原本袁世凯对在共和体制下称帝还有所顾虑。为了打消老爹的顾虑,袁克定索性造起假来。

他不但经常在袁世凯耳边鼓吹帝制,还专门花了三万元,雇人制作了一份伪造的"顺天时报"。在上面专门刊登所谓拥护帝制的消息和文章,让他爹认为民意是赞同帝制的。

久而久之,袁世凯逐渐打起了称帝的念头。一看有门,袁克定不断操作,还发起了所谓的组织筹安会。

在儿子的鼓动下,袁世凯欲望燃烧,最终选择了走向称帝的逆流。

结果,一场护国战争,将父子俩的皇帝梦一同打碎。袁世凯甚至气急败坏地骂袁克定"欺父误国"。但一切终究无济于事,在护国军的攻势下,袁世凯众叛亲离,不久便死去。

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因为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大靠山,走向了沉寂,迁往了天津隐居了起来。

袁克定早年生活尚且还算富裕,因为一方面他还担任着开滦矿务总局督办的职务,另一方面,作为主持分割袁世凯家产的长子,袁克定所得不少,甚至有传言说他私吞了袁世凯不少遗产。但由于后来他辞去了矿物总局督办的职位,又多次搬家,加上喜欢讲排场,日子走向了下坡路。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差点当上太子的袁克定,居然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每天只有靠着一个忠于他的老仆,去街上捡点白菜帮子,以及蒸上一些窝窝头来充饥。甚至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袁克定也不愿放弃他那公子哥的排场,吃饭时一定要戴好餐巾,还得用刀叉进食,哪怕自己吃的是窝窝头就咸菜。

晚年的袁克定,生活依然没有得到好转,每天过得非常窘迫。但由于袁克定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愿当日本人汉奸的民族气节,加上有留学德国的经历,掌握德语和英语等原因,表弟张伯驹出手接济,并帮助他在中央文史馆谋了个职位。

解放后,袁克定一直生活在北京,直到1955年病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