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四毕业时留级一年补教师资格证这个行吗?

如题所述

这个是可以的,学校如果有相关规定的话是可以留级的。但是你要想清楚这样是不是真的值得?

大四毕业的学生年纪一般都是二十二岁左右,如果你要留级一年考教师资格证,那么大学毕业你就二十三岁了,这样多出来的一年你觉得真的划算嘛。同龄人已经开始工作了,开始在社会上积累自己的人脉,而你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且教师资格证是社会人士是可以考试的,有效期为两年。教师资格证也不难,一般人认认真真准备半年就可以拿下了,所以还是建议边工作边考教师资格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9
1学校毕业要求的构成

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核心课程和体育、艺术、健康等基本学科的修习年限及学分的要求。各学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各门学科的修业年限和学分的规定方面。如数学,多数学校要求修两年,而有些“名校”却要求修三年甚至四年。

美国中学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科学、阅读(英语)、社会,非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健康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等。核心课程为必修课,既有学分数的要求,也有涉及范围及修课时间的要求。如数学,一般规定要包括代数I、代数II、几何,并详细规定各个学期修课的安排。非核心课程并非都是选修课。健康教育、体育等也被列为必修课,但具体修业内容往往要求不甚严格,留给学生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部分是对选修课的要求。学生既可以修学术类课程,也可以修职业技术类或实用类课程。学校对此只做学分数目的要求。各校选修课学分在全部毕业要求学分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有的低至10%以下,有的接近50%,具体规定视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定。

第三部分是附加要求,不记学分,往往只规定时间,但每位学生又必须达到方可毕业。如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四年中必须参加100小时以上的社区服务,还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通过美国宪法和州基本法的考试。这一部分要求完全由学校控制,州教育委员会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另外,达到毕业基本要求但没能通过毕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只能拿到结业证书。

2.利用学分制实现对学生的分流

美国的高中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将毕业要求分为数种,如大学准备类、技术准备类、普通类。每种取向所要求的学分数及侧重的学科各不相同。

技术准备类课程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而非理论、抽象的途径来进行学术类学科教学的课程。这类学科旨在增加掌握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和技能的学生的数量,将高中的最后两年与高中后的两年技术教育计划衔接起来,用真实的生活实践将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整合到一起。技术准备类课程又可分成不同的组,如商业组、健康与服务组、技术组等,选择不同组的学生除了要修习共同的文化基础课(核心课程及体育、健康、计算机等),还要修所在组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商业组学生要修商业与个人法律、会计学、市场与企业等。

大学准备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修习时间及内容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类课程,但达到大学准备证书的最低要求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进入大学或学院,学生还必须考虑不同院校对高中课程及学分的特殊要求。为此,师资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会将大学准备类课程也分为数种,如工程类、人文类、艺术类等,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化训练。

毕业证也有两种水平:普通毕业证和荣誉毕业证。所谓荣誉毕业证是指学术性向较强的学生通过修习较多学分的学术类课程而获得的一种毕业证。例如对数学的要求,大学准备类规定修习代数Ⅱ水平以上的学科,技术类则规定修习代数Ⅰ、代数Ⅱ和几何;关于科学,大学准备类规定修2个学期的生物、2个学期的物理或化学,技术类规定修生物Ⅰ、生物Ⅱ、技术原理、化学或物理;关于英语,大学准备类要求修高级水平(AP)的语法、阅读等学科,技术类则只要求修演讲这一门学科。不同学科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毕业时的顺利分流奠定了基础。

从表2对两种毕业证书的毕业学分要求的比较来看,荣誉毕业证书的学术取向十分明显。选修课学分要求比普通证书低50%以上,这意味着要求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类课程的学习。荣誉证书的获得决非易事,因为除必修课总学分要求的多以外,对学业成绩还有规定。以满分为4分计,各校普遍要求所有学术类课程必须都达到3分以上方可获此殊荣。因此,能拿到荣誉证书的毕业生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10%。持这种荣誉证书对未来的就业或升学帮助很大。这实际上是精英教育的变式之一。

3.采用走班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如上所述,美国高中选课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安排注重因材施教,这种做法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学生的课程表可谓千人千面,单是种类繁多的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教室的安排就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采用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

所谓走班制,就是不给学生安排固定教室,而按学科划分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就在课间到什么学科的教室去。

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制定两种课程表。一种是全校教师课程表,是在对全体学生学习计划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统筹排列的;另一种是学生个人课程表,根据其个人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及教师课程表规定其每周上课时间安排和教室安排。

通常,每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是固定的,上课时间也是固定的。如果每位教师只担任一门同年级、同水平的课程,他一天所上的数节课内容就完全一样。这样,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就可在多种听课时间里进行选择,避免它与自己学习的其他科目发生时间上的冲突。

走班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当然,走班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们归属感的丧失问题。每节课都处于不同的教室中与不同的教师、学生相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这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人格完善是不利的。对此,美国高中的解决措施是:学生入学伊始便被分成2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并安排一间教室作为他们的活动基地。以后的四年中每天早晨上课前本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在这间教室碰面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然后各自去上课,教室另作他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需求。

4.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弹性化

学年学分制既规定修业年限又规定修习学分数,从当前世界各国学分制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占多数,美国也不例外。学年学分制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段时期负担过重或过轻,确保其整个高中阶段比较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美国各高中对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数的要求又有修习学期数的要求。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灵活操作,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首先,美国高中学术类必修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并非是固定、唯一的。学校大多会把它们分为不同水平,如“基本”、“一般”、“先进”、“高级”四级或“一般”、“先进”、“高级”三级。在各高中毕业要求的说明中常能见到的所谓AP水平,就是Advanced Placement即高级水平的简称。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意愿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各种水平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分值是相同的。

学术类必修课还包含多种门类的课程。这一点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国,虽然现在提倡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但各校相同名目下的学术课程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而在美国,阅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美国文学、写作等学科,还包括世界文学、新闻、杂志、演讲、辩论等学科,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科学课程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不仅开设理、化、生等常规学科,像航天技术、园艺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多学校也有开设。学校会在名目繁多的必修课中指定少量的必修科目,其余则由学生任选,只要达到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即可。如果所选课程的学分超过毕业要求中的规定,可以计入选修课学分中。

其次,允许天才生、特长生充分发挥学业潜能。学校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修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1)选修本校开设的高级课程,但任课教师必须是被学院或大学指派为附属指导教师者;(2)在课余到高校修正规的大学课程。

对处于7、8年级的一些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允许他们提前选修高中课程,所得学分计入个人成绩册并特别注明是提前修得的,成绩记为优等。这类学分可被计入毕业要求的学分中,但学生仍须在高中四年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全部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对那些因个人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学校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通过夜校、暑期学校或个人自学完成学业,修完内容相当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便可拿到毕业证。学校一般认可下列课程为高中学分课程:(1)辅导教师持有效的教学资格证,(2)课程内容和成绩标准经当地高中教师审查合格,可相当于高中课程;(3)授课时间相当于州对卡耐基学分所规定的时间。

对转学学生的学分管理办法

各学区教育委员会有权制定本区合理、无歧视的转学政策,规定转入学生的年级安置办法及学分确认办法。学校一般服从本学区的规定。基本政策如下:

审查成绩单上所列课程和所有相关考卷或其他成绩数据;访谈学生及其家长,如果成绩记录不够充分,由管理者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作出临时的年级安置。如果安置在9年级,应要求学生达到州和当地所规定的学业标准。如果安置在10年级或更高年级,帮助学生及家长制定毕业计划,完成者可获高中毕业证书。与学生及家长一起定期复查年级安排及学业进步情况。(注:来自家庭学校的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提供各州要求的有关文件证据。)

有些情况下转学过来的学生不能在四年内达到州或当地的毕业要求。从本州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如果能够达到原来学校的毕业要求,他现在所在的学校应当允许其毕业。

从其他州或国家转来或从家庭学校转来的学生可以通过修完由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三方同意的个人学习计划从高中毕业。这种个人学习计划旨在为高中后教育作准备,即使它不完全包括州所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学生一样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对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转学的规定是:转入的学生可以在特设的班级中用比其他同学少一点的时间修必修课,但课后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修那些在以前学校缺修的课程。按照这样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按修习课程的门数而不是按修习时间得学分,但若想拿毕业证,则需获得比本校普通同学更多的学分。

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的转学还存在一个接收学校如何计算转来的学生以前所修学分以维持本地毕业要求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由各学校针对特定的情况制定完整、详尽的转学政策。政策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充分考虑对方学校的学业安排和毕业要求,确保转入学生能够达到本校毕业要求。
第2个回答  2022-06-29
1学校毕业要求的构成

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核心课程和体育、艺术、健康等基本学科的修习年限及学分的要求。各学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各门学科的修业年限和学分的规定方面。如数学,多数学校要求修两年,而有些“名校”却要求修三年甚至四年。

美国中学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科学、阅读(英语)、社会,非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健康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等。核心课程为必修课,既有学分数的要求,也有涉及范围及修课时间的要求。如数学,一般规定要包括代数I、代数II、几何,并详细规定各个学期修课的安排。非核心课程并非都是选修课。健康教育、体育等也被列为必修课,但具体修业内容往往要求不甚严格,留给学生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部分是对选修课的要求。学生既可以修学术类课程,也可以修职业技术类或实用类课程。学校对此只做学分数目的要求。各校选修课学分在全部毕业要求学分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有的低至10%以下,有的接近50%,具体规定视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定。

第三部分是附加要求,不记学分,往往只规定时间,但每位学生又必须达到方可毕业。如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四年中必须参加100小时以上的社区服务,还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通过美国宪法和州基本法的考试。这一部分要求完全由学校控制,州教育委员会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另外,达到毕业基本要求但没能通过毕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只能拿到结业证书。

2.利用学分制实现对学生的分流

美国的高中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将毕业要求分为数种,如大学准备类、技术准备类、普通类。每种取向所要求的学分数及侧重的学科各不相同。

技术准备类课程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而非理论、抽象的途径来进行学术类学科教学的课程。这类学科旨在增加掌握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和技能的学生的数量,将高中的最后两年与高中后的两年技术教育计划衔接起来,用真实的生活实践将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整合到一起。技术准备类课程又可分成不同的组,如商业组、健康与服务组、技术组等,选择不同组的学生除了要修习共同的文化基础课(核心课程及体育、健康、计算机等),还要修所在组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商业组学生要修商业与个人法律、会计学、市场与企业等。

大学准备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修习时间及内容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类课程,但达到大学准备证书的最低要求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进入大学或学院,学生还必须考虑不同院校对高中课程及学分的特殊要求。为此,师资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会将大学准备类课程也分为数种,如工程类、人文类、艺术类等,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化训练。

毕业证也有两种水平:普通毕业证和荣誉毕业证。所谓荣誉毕业证是指学术性向较强的学生通过修习较多学分的学术类课程而获得的一种毕业证。例如对数学的要求,大学准备类规定修习代数Ⅱ水平以上的学科,技术类则规定修习代数Ⅰ、代数Ⅱ和几何;关于科学,大学准备类规定修2个学期的生物、2个学期的物理或化学,技术类规定修生物Ⅰ、生物Ⅱ、技术原理、化学或物理;关于英语,大学准备类要求修高级水平(AP)的语法、阅读等学科,技术类则只要求修演讲这一门学科。不同学科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毕业时的顺利分流奠定了基础。

从表2对两种毕业证书的毕业学分要求的比较来看,荣誉毕业证书的学术取向十分明显。选修课学分要求比普通证书低50%以上,这意味着要求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类课程的学习。荣誉证书的获得决非易事,因为除必修课总学分要求的多以外,对学业成绩还有规定。以满分为4分计,各校普遍要求所有学术类课程必须都达到3分以上方可获此殊荣。因此,能拿到荣誉证书的毕业生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10%。持这种荣誉证书对未来的就业或升学帮助很大。这实际上是精英教育的变式之一。

3.采用走班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如上所述,美国高中选课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安排注重因材施教,这种做法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学生的课程表可谓千人千面,单是种类繁多的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教室的安排就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采用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

所谓走班制,就是不给学生安排固定教室,而按学科划分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就在课间到什么学科的教室去。

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制定两种课程表。一种是全校教师课程表,是在对全体学生学习计划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统筹排列的;另一种是学生个人课程表,根据其个人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及教师课程表规定其每周上课时间安排和教室安排。

通常,每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是固定的,上课时间也是固定的。如果每位教师只担任一门同年级、同水平的课程,他一天所上的数节课内容就完全一样。这样,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就可在多种听课时间里进行选择,避免它与自己学习的其他科目发生时间上的冲突。

走班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当然,走班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们归属感的丧失问题。每节课都处于不同的教室中与不同的教师、学生相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这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人格完善是不利的。对此,美国高中的解决措施是:学生入学伊始便被分成2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并安排一间教室作为他们的活动基地。以后的四年中每天早晨上课前本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在这间教室碰面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然后各自去上课,教室另作他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需求。

4.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弹性化

学年学分制既规定修业年限又规定修习学分数,从当前世界各国学分制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占多数,美国也不例外。学年学分制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段时期负担过重或过轻,确保其整个高中阶段比较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美国各高中对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数的要求又有修习学期数的要求。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灵活操作,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首先,美国高中学术类必修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并非是固定、唯一的。学校大多会把它们分为不同水平,如“基本”、“一般”、“先进”、“高级”四级或“一般”、“先进”、“高级”三级。在各高中毕业要求的说明中常能见到的所谓AP水平,就是Advanced Placement即高级水平的简称。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意愿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各种水平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分值是相同的。

学术类必修课还包含多种门类的课程。这一点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国,虽然现在提倡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但各校相同名目下的学术课程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而在美国,阅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美国文学、写作等学科,还包括世界文学、新闻、杂志、演讲、辩论等学科,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科学课程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不仅开设理、化、生等常规学科,像航天技术、园艺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多学校也有开设。学校会在名目繁多的必修课中指定少量的必修科目,其余则由学生任选,只要达到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即可。如果所选课程的学分超过毕业要求中的规定,可以计入选修课学分中。

其次,允许天才生、特长生充分发挥学业潜能。学校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修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1)选修本校开设的高级课程,但任课教师必须是被学院或大学指派为附属指导教师者;(2)在课余到高校修正规的大学课程。

对处于7、8年级的一些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允许他们提前选修高中课程,所得学分计入个人成绩册并特别注明是提前修得的,成绩记为优等。这类学分可被计入毕业要求的学分中,但学生仍须在高中四年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全部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对那些因个人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学校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通过夜校、暑期学校或个人自学完成学业,修完内容相当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便可拿到毕业证。学校一般认可下列课程为高中学分课程:(1)辅导教师持有效的教学资格证,(2)课程内容和成绩标准经当地高中教师审查合格,可相当于高中课程;(3)授课时间相当于州对卡耐基学分所规定的时间。

对转学学生的学分管理办法

各学区教育委员会有权制定本区合理、无歧视的转学政策,规定转入学生的年级安置办法及学分确认办法。学校一般服从本学区的规定。基本政策如下:

审查成绩单上所列课程和所有相关考卷或其他成绩数据;访谈学生及其家长,如果成绩记录不够充分,由管理者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作出临时的年级安置。如果安置在9年级,应要求学生达到州和当地所规定的学业标准。如果安置在10年级或更高年级,帮助学生及家长制定毕业计划,完成者可获高中毕业证书。与学生及家长一起定期复查年级安排及学业进步情况。(注:来自家庭学校的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提供各州要求的有关文件证据。)

有些情况下转学过来的学生不能在四年内达到州或当地的毕业要求。从本州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如果能够达到原来学校的毕业要求,他现在所在的学校应当允许其毕业。

从其他州或国家转来或从家庭学校转来的学生可以通过修完由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三方同意的个人学习计划从高中毕业。这种个人学习计划旨在为高中后教育作准备,即使它不完全包括州所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学生一样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对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转学的规定是:转入的学生可以在特设的班级中用比其他同学少一点的时间修必修课,但课后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修那些在以前学校缺修的课程。按照这样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按修习课程的门数而不是按修习时间得学分,但若想拿毕业证,则需获得比本校普通同学更多的学分。

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的转学还存在一个接收学校如何计算转来的学生以前所修学分以维持本地毕业要求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由各学校针对特定的情况制定完整、详尽的转学政策。政策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充分考虑对方学校的学业安排和毕业要求,确保转入学生能够达到本校毕业要求。
第3个回答  2022-06-29
1学校毕业要求的构成

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核心课程和体育、艺术、健康等基本学科的修习年限及学分的要求。各学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各门学科的修业年限和学分的规定方面。如数学,多数学校要求修两年,而有些“名校”却要求修三年甚至四年。

美国中学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科学、阅读(英语)、社会,非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健康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等。核心课程为必修课,既有学分数的要求,也有涉及范围及修课时间的要求。如数学,一般规定要包括代数I、代数II、几何,并详细规定各个学期修课的安排。非核心课程并非都是选修课。健康教育、体育等也被列为必修课,但具体修业内容往往要求不甚严格,留给学生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部分是对选修课的要求。学生既可以修学术类课程,也可以修职业技术类或实用类课程。学校对此只做学分数目的要求。各校选修课学分在全部毕业要求学分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有的低至10%以下,有的接近50%,具体规定视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定。

第三部分是附加要求,不记学分,往往只规定时间,但每位学生又必须达到方可毕业。如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四年中必须参加100小时以上的社区服务,还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通过美国宪法和州基本法的考试。这一部分要求完全由学校控制,州教育委员会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另外,达到毕业基本要求但没能通过毕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只能拿到结业证书。

2.利用学分制实现对学生的分流

美国的高中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将毕业要求分为数种,如大学准备类、技术准备类、普通类。每种取向所要求的学分数及侧重的学科各不相同。

技术准备类课程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而非理论、抽象的途径来进行学术类学科教学的课程。这类学科旨在增加掌握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和技能的学生的数量,将高中的最后两年与高中后的两年技术教育计划衔接起来,用真实的生活实践将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整合到一起。技术准备类课程又可分成不同的组,如商业组、健康与服务组、技术组等,选择不同组的学生除了要修习共同的文化基础课(核心课程及体育、健康、计算机等),还要修所在组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商业组学生要修商业与个人法律、会计学、市场与企业等。

大学准备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修习时间及内容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类课程,但达到大学准备证书的最低要求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进入大学或学院,学生还必须考虑不同院校对高中课程及学分的特殊要求。为此,师资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会将大学准备类课程也分为数种,如工程类、人文类、艺术类等,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化训练。

毕业证也有两种水平:普通毕业证和荣誉毕业证。所谓荣誉毕业证是指学术性向较强的学生通过修习较多学分的学术类课程而获得的一种毕业证。例如对数学的要求,大学准备类规定修习代数Ⅱ水平以上的学科,技术类则规定修习代数Ⅰ、代数Ⅱ和几何;关于科学,大学准备类规定修2个学期的生物、2个学期的物理或化学,技术类规定修生物Ⅰ、生物Ⅱ、技术原理、化学或物理;关于英语,大学准备类要求修高级水平(AP)的语法、阅读等学科,技术类则只要求修演讲这一门学科。不同学科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毕业时的顺利分流奠定了基础。

从表2对两种毕业证书的毕业学分要求的比较来看,荣誉毕业证书的学术取向十分明显。选修课学分要求比普通证书低50%以上,这意味着要求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类课程的学习。荣誉证书的获得决非易事,因为除必修课总学分要求的多以外,对学业成绩还有规定。以满分为4分计,各校普遍要求所有学术类课程必须都达到3分以上方可获此殊荣。因此,能拿到荣誉证书的毕业生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10%。持这种荣誉证书对未来的就业或升学帮助很大。这实际上是精英教育的变式之一。

3.采用走班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如上所述,美国高中选课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安排注重因材施教,这种做法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学生的课程表可谓千人千面,单是种类繁多的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教室的安排就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采用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

所谓走班制,就是不给学生安排固定教室,而按学科划分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就在课间到什么学科的教室去。

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制定两种课程表。一种是全校教师课程表,是在对全体学生学习计划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统筹排列的;另一种是学生个人课程表,根据其个人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及教师课程表规定其每周上课时间安排和教室安排。

通常,每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是固定的,上课时间也是固定的。如果每位教师只担任一门同年级、同水平的课程,他一天所上的数节课内容就完全一样。这样,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就可在多种听课时间里进行选择,避免它与自己学习的其他科目发生时间上的冲突。

走班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当然,走班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们归属感的丧失问题。每节课都处于不同的教室中与不同的教师、学生相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这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人格完善是不利的。对此,美国高中的解决措施是:学生入学伊始便被分成2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并安排一间教室作为他们的活动基地。以后的四年中每天早晨上课前本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在这间教室碰面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然后各自去上课,教室另作他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需求。

4.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弹性化

学年学分制既规定修业年限又规定修习学分数,从当前世界各国学分制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占多数,美国也不例外。学年学分制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段时期负担过重或过轻,确保其整个高中阶段比较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美国各高中对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数的要求又有修习学期数的要求。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灵活操作,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首先,美国高中学术类必修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并非是固定、唯一的。学校大多会把它们分为不同水平,如“基本”、“一般”、“先进”、“高级”四级或“一般”、“先进”、“高级”三级。在各高中毕业要求的说明中常能见到的所谓AP水平,就是Advanced Placement即高级水平的简称。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意愿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各种水平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分值是相同的。

学术类必修课还包含多种门类的课程。这一点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国,虽然现在提倡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但各校相同名目下的学术课程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而在美国,阅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美国文学、写作等学科,还包括世界文学、新闻、杂志、演讲、辩论等学科,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科学课程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不仅开设理、化、生等常规学科,像航天技术、园艺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多学校也有开设。学校会在名目繁多的必修课中指定少量的必修科目,其余则由学生任选,只要达到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即可。如果所选课程的学分超过毕业要求中的规定,可以计入选修课学分中。

其次,允许天才生、特长生充分发挥学业潜能。学校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修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1)选修本校开设的高级课程,但任课教师必须是被学院或大学指派为附属指导教师者;(2)在课余到高校修正规的大学课程。

对处于7、8年级的一些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允许他们提前选修高中课程,所得学分计入个人成绩册并特别注明是提前修得的,成绩记为优等。这类学分可被计入毕业要求的学分中,但学生仍须在高中四年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全部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对那些因个人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学校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通过夜校、暑期学校或个人自学完成学业,修完内容相当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便可拿到毕业证。学校一般认可下列课程为高中学分课程:(1)辅导教师持有效的教学资格证,(2)课程内容和成绩标准经当地高中教师审查合格,可相当于高中课程;(3)授课时间相当于州对卡耐基学分所规定的时间。

对转学学生的学分管理办法

各学区教育委员会有权制定本区合理、无歧视的转学政策,规定转入学生的年级安置办法及学分确认办法。学校一般服从本学区的规定。基本政策如下:

审查成绩单上所列课程和所有相关考卷或其他成绩数据;访谈学生及其家长,如果成绩记录不够充分,由管理者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作出临时的年级安置。如果安置在9年级,应要求学生达到州和当地所规定的学业标准。如果安置在10年级或更高年级,帮助学生及家长制定毕业计划,完成者可获高中毕业证书。与学生及家长一起定期复查年级安排及学业进步情况。(注:来自家庭学校的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提供各州要求的有关文件证据。)

有些情况下转学过来的学生不能在四年内达到州或当地的毕业要求。从本州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如果能够达到原来学校的毕业要求,他现在所在的学校应当允许其毕业。

从其他州或国家转来或从家庭学校转来的学生可以通过修完由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三方同意的个人学习计划从高中毕业。这种个人学习计划旨在为高中后教育作准备,即使它不完全包括州所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学生一样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对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转学的规定是:转入的学生可以在特设的班级中用比其他同学少一点的时间修必修课,但课后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修那些在以前学校缺修的课程。按照这样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按修习课程的门数而不是按修习时间得学分,但若想拿毕业证,则需获得比本校普通同学更多的学分。

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的转学还存在一个接收学校如何计算转来的学生以前所修学分以维持本地毕业要求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由各学校针对特定的情况制定完整、详尽的转学政策。政策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充分考虑对方学校的学业安排和毕业要求,确保转入学生能够达到本校毕业要求。
第4个回答  2022-06-29
1学校毕业要求的构成

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核心课程和体育、艺术、健康等基本学科的修习年限及学分的要求。各学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各门学科的修业年限和学分的规定方面。如数学,多数学校要求修两年,而有些“名校”却要求修三年甚至四年。

美国中学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科学、阅读(英语)、社会,非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健康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等。核心课程为必修课,既有学分数的要求,也有涉及范围及修课时间的要求。如数学,一般规定要包括代数I、代数II、几何,并详细规定各个学期修课的安排。非核心课程并非都是选修课。健康教育、体育等也被列为必修课,但具体修业内容往往要求不甚严格,留给学生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部分是对选修课的要求。学生既可以修学术类课程,也可以修职业技术类或实用类课程。学校对此只做学分数目的要求。各校选修课学分在全部毕业要求学分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有的低至10%以下,有的接近50%,具体规定视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定。

第三部分是附加要求,不记学分,往往只规定时间,但每位学生又必须达到方可毕业。如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四年中必须参加100小时以上的社区服务,还有不少学校规定学生必须通过美国宪法和州基本法的考试。这一部分要求完全由学校控制,州教育委员会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另外,达到毕业基本要求但没能通过毕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只能拿到结业证书。

2.利用学分制实现对学生的分流

美国的高中按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将毕业要求分为数种,如大学准备类、技术准备类、普通类。每种取向所要求的学分数及侧重的学科各不相同。

技术准备类课程是指通过实践的途径而非理论、抽象的途径来进行学术类学科教学的课程。这类学科旨在增加掌握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和技能的学生的数量,将高中的最后两年与高中后的两年技术教育计划衔接起来,用真实的生活实践将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整合到一起。技术准备类课程又可分成不同的组,如商业组、健康与服务组、技术组等,选择不同组的学生除了要修习共同的文化基础课(核心课程及体育、健康、计算机等),还要修所在组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商业组学生要修商业与个人法律、会计学、市场与企业等。

大学准备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修习时间及内容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类课程,但达到大学准备证书的最低要求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进入大学或学院,学生还必须考虑不同院校对高中课程及学分的特殊要求。为此,师资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会将大学准备类课程也分为数种,如工程类、人文类、艺术类等,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化训练。

毕业证也有两种水平:普通毕业证和荣誉毕业证。所谓荣誉毕业证是指学术性向较强的学生通过修习较多学分的学术类课程而获得的一种毕业证。例如对数学的要求,大学准备类规定修习代数Ⅱ水平以上的学科,技术类则规定修习代数Ⅰ、代数Ⅱ和几何;关于科学,大学准备类规定修2个学期的生物、2个学期的物理或化学,技术类规定修生物Ⅰ、生物Ⅱ、技术原理、化学或物理;关于英语,大学准备类要求修高级水平(AP)的语法、阅读等学科,技术类则只要求修演讲这一门学科。不同学科内容的设置为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毕业时的顺利分流奠定了基础。

从表2对两种毕业证书的毕业学分要求的比较来看,荣誉毕业证书的学术取向十分明显。选修课学分要求比普通证书低50%以上,这意味着要求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类课程的学习。荣誉证书的获得决非易事,因为除必修课总学分要求的多以外,对学业成绩还有规定。以满分为4分计,各校普遍要求所有学术类课程必须都达到3分以上方可获此殊荣。因此,能拿到荣誉证书的毕业生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10%。持这种荣誉证书对未来的就业或升学帮助很大。这实际上是精英教育的变式之一。

3.采用走班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如上所述,美国高中选课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安排注重因材施教,这种做法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学生的课程表可谓千人千面,单是种类繁多的课程的开设时间及教室的安排就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采用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

所谓走班制,就是不给学生安排固定教室,而按学科划分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就在课间到什么学科的教室去。

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制定两种课程表。一种是全校教师课程表,是在对全体学生学习计划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统筹排列的;另一种是学生个人课程表,根据其个人所制定的学习计划及教师课程表规定其每周上课时间安排和教室安排。

通常,每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是固定的,上课时间也是固定的。如果每位教师只担任一门同年级、同水平的课程,他一天所上的数节课内容就完全一样。这样,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就可在多种听课时间里进行选择,避免它与自己学习的其他科目发生时间上的冲突。

走班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当然,走班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们归属感的丧失问题。每节课都处于不同的教室中与不同的教师、学生相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这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人格完善是不利的。对此,美国高中的解决措施是:学生入学伊始便被分成20人左右的小组,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并安排一间教室作为他们的活动基地。以后的四年中每天早晨上课前本组学生与其指导教师在这间教室碰面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然后各自去上课,教室另作他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需求。

4.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弹性化

学年学分制既规定修业年限又规定修习学分数,从当前世界各国学分制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占多数,美国也不例外。学年学分制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段时期负担过重或过轻,确保其整个高中阶段比较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美国各高中对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数的要求又有修习学期数的要求。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灵活操作,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首先,美国高中学术类必修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并非是固定、唯一的。学校大多会把它们分为不同水平,如“基本”、“一般”、“先进”、“高级”四级或“一般”、“先进”、“高级”三级。在各高中毕业要求的说明中常能见到的所谓AP水平,就是Advanced Placement即高级水平的简称。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意愿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各种水平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分值是相同的。

学术类必修课还包含多种门类的课程。这一点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国,虽然现在提倡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但各校相同名目下的学术课程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而在美国,阅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美国文学、写作等学科,还包括世界文学、新闻、杂志、演讲、辩论等学科,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科学课程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不仅开设理、化、生等常规学科,像航天技术、园艺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多学校也有开设。学校会在名目繁多的必修课中指定少量的必修科目,其余则由学生任选,只要达到该门课程规定的学分即可。如果所选课程的学分超过毕业要求中的规定,可以计入选修课学分中。

其次,允许天才生、特长生充分发挥学业潜能。学校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修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1)选修本校开设的高级课程,但任课教师必须是被学院或大学指派为附属指导教师者;(2)在课余到高校修正规的大学课程。

对处于7、8年级的一些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允许他们提前选修高中课程,所得学分计入个人成绩册并特别注明是提前修得的,成绩记为优等。这类学分可被计入毕业要求的学分中,但学生仍须在高中四年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全部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对那些因个人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学校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通过夜校、暑期学校或个人自学完成学业,修完内容相当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便可拿到毕业证。学校一般认可下列课程为高中学分课程:(1)辅导教师持有效的教学资格证,(2)课程内容和成绩标准经当地高中教师审查合格,可相当于高中课程;(3)授课时间相当于州对卡耐基学分所规定的时间。

对转学学生的学分管理办法

各学区教育委员会有权制定本区合理、无歧视的转学政策,规定转入学生的年级安置办法及学分确认办法。学校一般服从本学区的规定。基本政策如下:

审查成绩单上所列课程和所有相关考卷或其他成绩数据;访谈学生及其家长,如果成绩记录不够充分,由管理者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作出临时的年级安置。如果安置在9年级,应要求学生达到州和当地所规定的学业标准。如果安置在10年级或更高年级,帮助学生及家长制定毕业计划,完成者可获高中毕业证书。与学生及家长一起定期复查年级安排及学业进步情况。(注:来自家庭学校的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必须提供各州要求的有关文件证据。)

有些情况下转学过来的学生不能在四年内达到州或当地的毕业要求。从本州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如果能够达到原来学校的毕业要求,他现在所在的学校应当允许其毕业。

从其他州或国家转来或从家庭学校转来的学生可以通过修完由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三方同意的个人学习计划从高中毕业。这种个人学习计划旨在为高中后教育作准备,即使它不完全包括州所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学生一样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对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转学的规定是:转入的学生可以在特设的班级中用比其他同学少一点的时间修必修课,但课后要用更多的时间去修那些在以前学校缺修的课程。按照这样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按修习课程的门数而不是按修习时间得学分,但若想拿毕业证,则需获得比本校普通同学更多的学分。

学业进度、毕业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学校间学生的转学还存在一个接收学校如何计算转来的学生以前所修学分以维持本地毕业要求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由各学校针对特定的情况制定完整、详尽的转学政策。政策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充分考虑对方学校的学业安排和毕业要求,确保转入学生能够达到本校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