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在说 90 后的辞职率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5-13

(一)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管理方法陈旧,未与时俱进90年代初,70后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父母要生存,下有弟弟妹妹要念书。70后为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会无条件服从企业领导的安排,被约束在条条框框的企业制度之内也不敢轻易反抗;而现如今,同样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个性张扬的90后。

2、在同行业内,企业薪酬福利水平不具竞争力90后这代人生活条件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在工作中除了看重个人的成长以外,另外一部分还是看重薪酬。如果企业薪酬水平低下,福利“鸡肋”,那么员工加速流失属于正常现象;

3、企业没有做好新员工入职“232”管理法则员工入职“232”管理法则,指的是入职后的员工离职较为集中有三个时间段,即入职的第2周、3个月试用期届满及在公司工作了2年的老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选、育、用、留”人的过程,众多的公司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员工离职较为集中有三个时间段,即入职的第2周、三个月试用期届满及在公司工作了2年的老员工,这就是员工离职的232法则。

4、工作时间长,加班时间多据悉,互联网行业的加班现象较为严重,多数互联网公司执行“996”工作制,为了赶项目进度,吃住办公室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企业要求员工义务加班的次数过多、加班时间过长也是导致员工离职的诱因;

5、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一些管理者素质偏低,管理方法粗暴、爱端官架子的作派令人生厌;企业领导喜欢给员工描绘蓝图、“画大饼”,员工入职前后企业信息不对等;

6、新员工在公司职业生涯发展受限,晋升通道受到阻碍;企业效益不好,财务状况不佳,负面消息四起也是导致员工离职的诱因;

7、HR部门对招聘把控不严,员工“宽进宽出”。

(二)外部社会因素

许锋博士认为,90后离职率高的两个外部社会因素,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求职成本过低。70后所处的职场环境,信息单一且严重匮乏。那时外资企业对外宣传招聘亮点是“工资高,发放准时,包吃包住,待遇好”。信息虽单一,但针对性很强。70后要换一份工作,须到人才市场去寻找招聘信息,办理会员入场卡,或者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厂周边四处打探招聘信息。70后想要成功换到一份工作,估计要花上个把月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就有很充足的时间来考量这信息的对称性。可以说, 70后所获的信息量虽然少,但是却很对称。90后大学毕业约在2010年左右,这个时间段正是中国互联网双创时期,移动互联网信息比较火爆的时代,四面八方的信息铺天盖地充斥着整个网络,信息严重过度。例如,某些同学跳槽后,一般人只会说自己混得好,职位高,工资待遇很优厚,各方面都比原来东家好很多;还有一些离职创业的同学会吹牛自己一年获多少盈利,公司已经有多大规模等等。这就是信息不对等的表现。互联网信息发达有利有弊,利处在于信息量多,沟通快捷;弊端在于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90后不知如何才能正确选择,更没有多余的时间慢慢研究这信息真实度到底有多高?90后所处的职场环境是信息不对称,信息量过度。

2、90后入职前后的信息不对称现在有些企业去做校园招聘,不论从企业宣讲到面试介绍,很多招聘人员喜欢夸大企业本身,比如我们企业福利待遇优厚,晋升通道宽畅、我们企业伙食很丰富,365天不重样,我们公司从来不需要加班,每天上班就很轻松,比在大学里还舒服……各种吹嘘层出不穷。然而, 90后入职几个月后才发现企业现状与在校宣讲内容和不一致,存在很大的出入。当时领导们承诺的一切,有是有,但却与自己无关,到最后变成美丽的谎言。有数据统计,这种从天上到地下的心理落差,是很多90后离职后共同的心声,他们有种被骗感觉,加上在工作中不开心,被领导骂了,思来想去,干脆离职。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各类招聘APP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求职者只需要编写简历群发,只要一收到面试邀请立马参加面试。接到OFFER就立马离职,甚至“裸辞”,可以说速度非常之快。由于没有经过考量的离职,90后跳槽后发现新公司和自己想象中的也不太一样,于是又继续跳槽。就这样,90后工作的不稳定性,爱跳槽的现象就逐年增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13

相对7080一代而言,的确年轻一辈的人比起他们的前辈更“任性”,跳槽的时候没有太多顾忌,甚至出现很多“员工炒老板”的现象。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出,大概只有现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才有这样的冲动了。

我自己是一个90后,对此体会颇深。记得初入职场那会,我就预感自己工作不到半年应该就会跳槽,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但令我很意外的是,我第一份工作居然在一家公司整整干了4年!虽然最后跳槽了,但绝对不是一言不合或者冲动任性,相反做了很艰难的心理建设。

然而我发现,跳槽这事就是泄洪之水,跳过一次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两年内换了三四份工作。

从第一次跳槽还要做艰难的心理建设,但后来慢慢成了“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年轻人,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还是蛮让我感触颇深的。

我后来总结了一些原因,我想这也代表着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的心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还是年轻。初出社会,几乎没有多大的经济压力,所以辞职的时候不会有太多考虑。说白了就是,老子不开心就不干害能咋滴,反正也饿不死。大多数年轻人都是这样的,这里不单是90或00后。

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也跟前辈不同,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阶段,是社会物质生活迅速丰富起来的时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很多物质成本极速下降。比如10年前手机几乎还玩不了多少游戏,而现在几乎所有年轻人都玩得起王者荣耀。这种成本的快速降低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一种资源唾手可得的幻觉,同时也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比以前丰富起来。

这种认知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反应在日常生活就是,对能得到的资源并不会太珍惜。同样,对工作更不会那么珍惜,总觉得我不干这个还能找其他工作,他们不会觉得工作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另外,一定程度上对物质享受的沉溺也让他们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即使没工作,也可以玩玩游戏或者做其他事情打发时间。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似乎不太会关心这类问题。

当然,90后00后因为成长环境所塑造的性格相对比较叛逆,比较追求自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赘述了。

很多人说,这是年轻一代人的沉沦。这样讲其实也是一种误解。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经现象。因为无论是那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年轻人终究会步入中年。当他们真正承担责任的那一天,一样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只不过,某些该承受的代价,终究也是躲不过去的。

第3个回答  2021-05-13

因为越认真,越努力,就越容易接到大家都不愿意干的,乱七八糟的,花时间的,还不讨好的活;越认真,越努力,就越会发现很多人,包括其他部门,同事,和上司的工作疏漏之处;积年的老问题,花点功夫捋一捋就能让工作顺畅的,只是需要大家协助,结果意见一提就被别人否认,大家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着跟直属领导提,希望她协助吧,莫名其妙被怼一顿,话里话外说我太较真……好不容易执行了,过程中,任何问题出了差子,都是我的责任。

有家庭,也就有了更多的负担,老人要养,孩子要养,家里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要考虑,根本不允许轻易去换工作,裸辞对于他来讲,根本不可能发生,骑驴找马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单纯是公司的问题,离开也是正常的,但如果行业大环境就是如此,除非去另一家公司在职位和待遇上有一个档次的提升,否则要花很长时间去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第4个回答  2021-05-13

不是他们的辞职率高 ,而是他们的思想更前卫。90年代初,中国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造就了这一代年轻人不一样的价值理念,他们更适应“变化”,渴望“变化”,对“长期”、“放弃”等概念都与前人有不一样的认知,也形成了他们对工作的独特看法。

有一份2018年的数据表明:90后平均做一份工作的时长,是18.5个月,也就是一年半时间。相比80后以及70后,离职率确实比较高。因为他们觉得:跳一跳,更健康。

第5个回答  2021-05-13

因为90后目前年纪偏小,不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所以他们辞职的成本不高,不会迫于生计维持不合适不喜欢的工作。而且90后的家庭环境一般比较好,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有父母做后盾,给了他们试错的底气。

辞职

90的职业观念也更多元、开放。不会死磕一份工作到底,愿意多去尝试。他们也会更加关注同事氛围、企业文化这类,会因为这些方面不契合而离职。再加上社会氛围的影响,90后的辞职率就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