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田间管理很关键,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

如题所述

小麦赤霉病俗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过去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上海等降雨量较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该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许多农民已经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但是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就帮助大家认识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症状

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发生严重。发生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小穗染病,引起小穗枯死,在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在短时间内引起多个小穗甚至整个麦穗感染,发病后期,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用手抹有凸起感,但无法抹掉。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全部死亡,形成枯白穗。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成苍白色或紫红色,严重时籽粒表面有粉红色的霉层,感病籽粒内含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不仅危害人畜健康,还严重影响食用和饲用价值。

赤霉病发生规律

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赤霉病是由若干种镰孢属的真菌侵染所致,其中以禾谷镰刀菌占绝对优势,禾谷镰刀菌有形态为玉蜀黍赤霉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禾谷链胞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以腐生的方式越夏和越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特别适宜病菌萌发和传播,子囊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空气进行传播,病菌落在麦穗上后,进行再侵染和多次侵染,病菌侵入后,一般只需几个小时,就可完成侵染过程,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很快就会在田间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发病原因

(1)品种原因:品种不抗病是赤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品种均不抗病,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面积的蔓延。

(2)高温高湿:高温高湿是赤霉病发生和蔓延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一旦出现连阴雨天气或大雾天气,造成田间湿度较大,就很容易发生和蔓延。

(3)田间菌量大: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由于多年秸秆直接还田,造成土壤中病菌越来越多,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就会发病。

防治效果差的原因

(1)药剂原因:防治赤霉病药剂相对较少,过去常用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病菌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2)重治轻防: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空气传播病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传播速度十分迅速。由于小麦群体较大,病菌一旦侵入,很难将所有病菌彻底根除。因此,一旦发生,及时防治,也会造成减产。

(3)环境原因:小麦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一旦遭遇连阴雨天气,无法及时喷药,常常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后期即使喷药防治,防治效果也很差。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多个抗赤霉病品种,7个抗赤霉病品种已经通过审定。在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首选抗赤霉病品种,有效预防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

(2)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一定要在赤霉病发生前喷药防治。一般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杀菌剂进行防治。目前比较优秀的杀菌剂有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等药剂。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5-35克/亩,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不但具有预防作用,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第1、小麦播种前,把种子用石灰水浸泡一下,第2、开拓沟渠,用于排水,第3、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品质好的小麦种子可以预防病虫害。
第2个回答  2021-03-12
在春季天气暖和之后,马上就要给小麦喷洒防治赤霉病的农药,提前预防,避免小麦因为这种病虫害的泛滥减产。
第3个回答  2021-03-12
目前国内已培育出多种抗赤霉病品种,已有7个抗赤霉病品种通过审定。在赤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抗赤霉病品种是首选,有效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优先防治小麦赤霉病,在赤霉病发生前喷洒药剂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