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卡夫卡

为什么他那么受推崇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奥地利近代史上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匈帝国面临着种种无法克服的危机,在一股股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东摇西晃,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尽处彻底解体。资产阶级共和制得到确立,但旧的矛盾还未尽数妥善解决,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又层出不穷,这些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受苦最深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这动荡年代的各种矛盾中,在新旧观念的搏击中,在当时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启发下,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目光认识着这个异化的世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批判着这个充满罪恶和丑陋的世界。这种认识和批判以及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惶恐、不安、迷惘,构成了他的创作基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历史、人的本质、人的命运、人的处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前途的忧虑和不安,可以看到他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同情,可以看到他对这世界的丑陋表示了无比的愤怒。

  卡夫卡是位影响遍及全球的作家,然而他的同代人却并不理解他。我们今天还能从整体上较全面地了解卡夫卡,还能看到他较丰富的创作,得感谢引导卡夫卡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马克斯·布罗德先生,卡夫卡临终时嘱托他烧毁所有的手稿,但他没有遵嘱行事,而是将其整理出版,为世界文学宝库保存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功此绩是不可磨灭的。

  此译本据保尔·拉伯(paul raabe)编选的《卡夫卡短篇集》译出,此集收入了卡夫卡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所有短篇。短篇在这里指的是篇幅较短的作品。从我们对文学体载的划分标准来看,本集中有相当一部分很难归入小说类,而为它们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合适名称又相当困难,所以我们权且就称它们为“短篇”。译本的第一部分为生前发表过且编成集子出版过的作品,第二部分为生前发表过但未收入集子的作品,第三部分为遗作。遗作部分作品大部分原本没有标题,现有的标题是布罗德先生整理出版时加上去的。卡夫卡的遗作只是些草稿,有的甚至是非常潦草地写在稿纸或其它纸上,所以在整理出版时产生了许多文字技术方面的困难,而这就是各种德文版本在某些地方差异较大的原因。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独到的认识,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只要你能读进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脉络,定会获益匪浅。下点功夫读一读卡夫卡是值得的。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我们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一阵阵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为人类的未来担忧。每位读者在读卡夫卡时都会有自己的感触、理解、认识、联想,但我们希望读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绘的迷惘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2
属于现代文学的先驱,作品具有原创性,以此受到推崇。
第2个回答  2009-06-02
他很受推崇,受很多人推崇,这些人有已经过世的有正处豆蔻年华的,有拥有很多推崇者的文学大师,也有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有专门研究文学的也有许多其它和文学甚至文科扯不上一点关系的专业的人,比如我学医。我想按我理解的崇拜他的原因来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但绝对真实,绝对平民,不带任何其它色彩。
首先,很多人是看了他的作品(原文或者译本)然后疯狂喜欢。这一类主要是指喜欢他没受名气影响的一类。即使没有一个人喜欢卡他们都会推崇的。他们推崇他时不知道他已经很出名或者他还没出名。只是因为作品而喜欢他。
米兰昆德拉,马克思布劳德都属此列,西方文学大师喜欢他多属此类。日本村上春树也很推崇他,《海边的卡夫卡》就是一个证明。国内有个我忘了名字,他的作品《百感交集的旅程》两次提到卡。我还有许多其它一般粉丝也是在因为作品本身才开始喜欢乃至崇拜他。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在西方掀起狂大的卡夫卡热,此后经久不衰。有人说它预言了世界大战(我个人没看出来)。有人觉得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写实(绝大多数人属此类,尤其两次世界大战后)。他作品感觉到底是什么?莫衷一是,但是我们大家都说那是我们对生活的感觉。
第二,政治意义。我接触卡是从高中教科书,定位是说卡夫卡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它是虚伪的,是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对比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多么多么好。好多卡的粉丝都是极其反感书上这种介绍的(豆瓣卡夫卡小组的帖子可以作证)。和所有真心喜欢他作品的人一样被这评价给恶心死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这个论断咱不说,但卡的作品绝对不是为此而作的。整得卡跟一西方鲁迅似的。他的作品是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场的,你可以当作纯文学来读,也或者上升到哲学高度。但喜欢他作品的人喜欢的都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没有资本主义啥的。能上教科书,能被官方肯定与这个所谓“主题”关系不小。
第三,他在西方世界的受推崇。这与在国内受推崇关系不小。卡夫卡进入中国比较晚。他被意识流和荒诞派等好多文学流派视为鼻祖,这些学派产生的作品有许多你可以没读过但不可以没听过的作品,比如《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等等。我觉得那是因为这些流派的作者喜欢卡,具体是不是鼻祖咱就不发表意见了。反正就是卡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在西方有“卡夫卡学”,与红学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咱《红楼梦》研究的人多,多数是咱中国人。卡夫卡学是属于整个西方文学界的。他的墓前每天都有吊唁者。他出生于原属奥匈帝国首都后来是捷克斯洛伐克首都现在是捷克首都的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人。他是德语文学的代表。和他相关的旅游撑起了捷克旅游业的一大片天空。捷克政府也是从惊讶于他在全球的风靡开始至此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业。如今卡夫卡的文化衫遍布布拉格。
第四类,因为推崇所以推崇。当某样东西成为某样象征之后,它的受欢迎有时就有可能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那象征的意义。就像文盲买书充样一样。卡夫卡等一些人的作品已经成为品味等一些东西的象征,于是有些人为了标榜自己就也去推崇。
我是卡夫卡的崇拜者之一。我手机屏保都是他的照片。我因为他决定学德语,如果你看过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你就明白。中国的研究卡夫卡的或者能跟卡夫卡扯上关系的有俩人,一个是叶廷芳(中译本多半是他译的,但如果你看过卡的书信日记选再看过六角丛书你会和我一样超级鄙视他),一个是残雪(看了一点她的东西,不熟不发表意见)。如果读他建议直接从作品开始或者米兰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开始(尤其第二章和最后一章),切忌从叶廷芳等国内政治意义派的评论开始,你会如豆瓣卡夫卡小组的朋友们一样被弄得···气愤悲伤到彻底无语···
希望你也加入喜欢卡的行列,但也不希望你因为读懂而喜欢上他的作品。因为读他的作品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某个名人说的)
我喜欢他因为他写尽了我对生活的感受,有些作品我还不能理解或许是因为我经历还不够,但是我不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第3个回答  2009-06-03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啊?如果没有,那你问这种问题不是很傻吗?如果有读过,那你居然会不推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