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如题所述

元旦的来历:

尧舜时期,人们把舜帝祭祀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始,并且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而在汉朝之前,正月的时间常常跟随朝代的更替而变换。到了汉朝,汉武帝正式规定把孟喜月定为正月,孟喜月的第一天就称为元旦,这个历法也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规定每年农历的1月1日为春节,阳历的1月1日为新年。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中华民国最初制定的公元纪年法,并且把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所以元旦作为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其实只有70年的历史。

元旦的寓意: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着新生,是一种对冉冉升起希望的寄托。

元旦的习俗如下: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主要饮食为主。

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照田蚕”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7
元旦的起源来历:1911年,在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就职誓词中,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元旦”的来历。意义:元旦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在中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但在汉武帝时期以前很不统一。
“元旦”一词传说最早始于三皇五帝时期,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