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补充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1. 初一需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寄人(张泌)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补充说明用文言文怎么说

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叫作动补短语。

1.补语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空间位置(地点、环境)。动词后常省略介词“于”字,也可以补出“于”字,如:运筹帷幄、扬名四海、驰名天下等。

2.补语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时间或次数。注意,有些能在动词后加“于”或“在”,有些则不能在动词后加“于”或“在”,如:跑了九圈、丢了三次等。

注意: 1.动补短语的结构:动词+补语。注意: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处所等。

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2.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形补短语: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玩得开心、热得流汗、痛得流泪现一般统称为后补短语。

4.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必备古文

1

1 *沁园春 长沙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2

4 《诗经》两首

采薇

5 离骚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3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4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好像有点多,但我们的确就是这样过来的,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不同老师要求也不一样,我们班班主任属于那种死不罢休型的,所以多了一点,不过并不是每篇课文必须全背,这和初中要求类似

5. 语文题目补充古文名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们做子女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衣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渗透着父母的心血,都寄托着父母的殷殷祝福和期盼。

月亮: 正面:十五的月亮格外地明亮,也格外地圆满。 反面:月亮独自高悬在天边,孤单而寂寞。

白雪: 正面:冬之白雪在沉蕴之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反面:白雪的苍白证明它的心中缺少一团火。

火柴: 正面:火柴总能给人以希望,因为她是烟的火种。 反面:劣质火柴虽然燃烧了自己,但也会烫伤别人。

高山: 正面:高山将山中的人和山下美景尽收眼底。 反面:高山为显示自己不惜遮挡别人视线。

容易: 正面:好容易的题目啊! 反面:我好容易才做出来这些题目。 电话: 正面:电话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方便的沟通,节省了时间。

反面:电话只是工具,尽管方便却无法代替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无法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6. 急需 初中语文附加题 短古文

1、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2、名二子说【苏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3、三戒【柳宗元】

【1】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2】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92;#92;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9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3】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4、蝜蝂传【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可以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自拟题目,自食其力为好。只出现原文供参考。

7.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那些古文

1《论语》

六、《钱塘湖春行》

七、《童趣

一、《伤仲永》《木兰诗》三、《孙权劝学》

四、《口技》

五、《两小儿辩日》

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刘禹锡的《陋室铭》

五、《大道之行也六、杜甫的《望岳》

十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十七、杜甫的《石壕吏

一、《与朱元思书》二、《五柳先生传》三、韩愈的《马说》:

(1) 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在人才辈出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才华没被发觉却不懂得毛遂自荐的话,定会落得《马说》中的“千里马”的命

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的《赤壁》: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七、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九、《小石潭记》

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十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十二、陶渊明的《饮酒》:

(1十三、李白的《行路难》:

十四、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十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六、龚自珍的《己亥杂

一、《故乡》

二、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十二、夏完淳的《别云间》: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曹刿论战》

六、《关雎》:

七、《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