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在陕西是什么地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9-08

咸阳是陕西省的亲儿子。但为什么是亲儿子,大多停留在西安“计划单列”上。

这是不全面的。陕西省拿咸阳当桥头堡来对抗西安,这是有长远的历史轨迹在的。

北洋时期,历经了废省置道的闹剧以后,省县两级政府是国家的主要政治结构。但因为废省置道的影响,中央还是想竭尽全力遏制地方势力,因此后来“道”这一行政级别还是缩水保留了,改叫行政督察区,同时增加了“市”这个中间体。关中道裁撤以后改为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而西安当仁不让地成为最早的“市”之一。

1928年,长安县连同长安城内以及四关割出,成立省辖西安市,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省辖市和其他县只有高下之分,没有从属之责,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号的县。但与此同时,戏肉来了,到此为止一直被长安县咸宁市(当时已合并)遮蔽光芒,始终站于岸的咸阳终于站了出来: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其行署政府并没有继承关中道设立在长安城里的道署,而是去了咸,阳,县。

于是乎,当时的陕西和西安,其省政府在西安市,而“市政府”(第十区署)则在咸阳市,也即,省会城市的市政府不在省会(有点绕)。当然,咸阳市当时是水运枢纽,经济地位远非如今可比。

1930年前后,中国发生巨变,冯玉祥败,阎锡山缩,蒋介石疲,张少帅进。紧接着就是日寇入侵。一二八之后,南京危急,民国政府面临迁都抉择,很快决定西行。因为铁路问题,首先迁入洛阳,并迅速定洛阳为行都,西安为陪都,同时组建西京筹备机构。

但实际上,冯玉祥之后,杨虎城入主西安,走的还是笼络当地地头蛇的路子,常公对西安的掌控几乎等于没有掌控。再加上我D的渗透,中央军不断挤压,当时的西安政治环境乱成一锅粥,根本不具备成为战时首都的条件。于是,历史结局大家都知道,民国迁到了重庆。

再回过头来说咸阳。

省区之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毫无悬念地产生了。第十区说到底是省府的延续,之所以外放咸阳,实际上是地方势力对抗中央的盘外招数。而虽然省府在西安,但中央从未放松过对西安的企图,尤其西安事变之后,常公反攻倒算,西安很快成为中央军稳固的基本盘之一。咸阳这招盘外棋,渐渐真地成了地方势力的根据地。

这一通乱事之后,就给后来的历史主角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指导下,西安,我们是不碰的,至于咸阳,嘿嘿嘿那就不好意思了。行政督察区的划分,将今天咸阳的北五县以及西边的几个县比如武功等,划出了第十区,而这一片,恰恰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重点活动区域。

于是,西安和咸阳之间,渐渐从省道之争,变成央地之争,又夹杂了越来越浓郁的国共之争。1948年的时候,西安仍然牢牢掌握在常公手里,国共之争成为主要矛盾,第十区署迁入兴平,成为剿匪前线。

1949年,关中全面解放,陕甘宁边区迁入西安,但同时,咸阳分区正式挂牌成立。你想想,咸阳这一片群众基础多牢靠啊,分明是新政府在关中的基本盘,怎么拔高都不为过。但西安太重要了,因此西安市为边区直辖,咸阳分区下辖咸阳长安兴平武功鄠邑区周至,可以看出来,和今天西安市的主要行政区域是高度吻合的。而今咸阳市的大部分下辖区县,则为当时的三原分区和邠县分区所辖。

到1950年,政权基本稳定,陕西迎来大调整,调整为9个专区以及一个长安直属县。三原分区邠县分区并入咸阳分区成立咸阳专区,西安为军委直辖市,由西北军政委员会管辖,同时她还是省府驻地,西北局驻地。而包裹西安市的长安县呢,则为省府统管。这是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导致的制衡方案。

1953,西安升直,咸阳撤区改市,但这个改市,实际上是分化咸阳。一方面,把咸阳的白菜心地区打包设立了一个比县高一级的“高级县”省属(是不是很像北洋时期的西安省辖市),另一方面,将大量县属划出,有的省直属了(咸阳铜川鄠邑区,你没看错,这时候咸阳市和咸阳市并立),有的给了宝鸡和渭南。

这里插一句,这一套划分,基本成了今天大西安规划肢解咸阳的方案之一。此时,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了,尽管省政府就在西安城里,但是,出了西安城才听你话。就好比今天河北省政府如果在北京市里的话……

至此,咸阳市正式成为陕西省的亲儿子。

之后,西安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节点之一,大量国家资源涌向这里,西安成了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城、科教城、国防基地。哪怕西安降格重回陕西省的怀抱,但是计划单列是没变的,陕西省政府在这里说话真的不响啊。而近在咫尺的咸阳,说没喝到汤肯定是不现实的,但肉真没见到几块。

随着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咸阳也得到了更多的来自省政府的资源倾斜。但这,依然是和西安不能比的。

复杂的历史带来复杂的关系,复杂的关系带来复杂的情感。在经济更加发展之后,西安的短板逐渐展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用地不足。但这个脖子,被省府以咸阳为桥头堡,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里,掐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