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的风俗有哪些

如题所述

乞巧节的风俗包括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
一、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乞巧节中最古老的方式,起源于汉代,并一直流传至今。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宫中的女子常在七月七日于开襟楼穿七孔针,这一习俗逐渐普及民间。穿针乞巧也称为赛巧,女子们比赛穿针,谁穿得快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慢者则称为输巧,需将礼物送给得巧者。
二、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另一种针乞巧的方式,同样始于汉代,并一直流传后世。南朝梁诗人刘遵在《七夕穿针》诗中描述了这一情景:月下女子们有意地步月,情感自然流露,她们在月光下穿针,展示着手艺。对月穿针时,女子们先向织女星祈祷,然后进行穿针比赛,先穿完七针者预示着将来能成为巧手女。
三、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约起于南北朝。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初七夜晚,人们将蜘蛛放在小盒中,次日观察蛛网的疏密来判断得巧的多少。蛛网圆正者预示着得巧较多,反之则少。
四、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乞巧节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明清两代尤为盛行。人们准备面盆装满鸳鸯水(白天与夜晚取的水混合),露天过夜。第二天,将缝衣针平放在水面上,根据针影的形状来判断乞巧的成败。
五、兰夜斗巧
兰夜斗巧是指七月七日夜晚的斗巧游戏,因七月旧时称为兰月而得名。该活动起源于汉朝宫廷,宫女们在此夜互相绊结五色彩缕,称为相怜爱。随后,她们在闭襟楼上学习穿七巧针乞巧。其中,一位宫女能将菱藕雕刻成奇花异鸟献给皇帝,皇帝则将这些小玩意放在桌上,让宫女们在黑暗中寻找,这种游戏便称为兰夜斗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