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孩子家长需要特别关注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这些年,我见到不止一个学生家长在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后的沉痛的反省:我们原来以为孩子上大学后自己的责任就算尽到了,就再也不用管了,现在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我个人的观点:大学时期是社会(此处主要指学校、老师和家长)向一个知识青年灌输基本做人道理和进行基本价值观教育的最后机会,这个机会不抓住,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和社会!
我自2009年开始登这封信后,每年9月都会将这篇文章置顶,并且每次都会做些修改与补充,这次的补充最多。
一、2014家长学校内容: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指的是:在学生处的安排下,从事心理教育的多位老师在每年8月底新生入学的两天中,每位老师负责三个系,每个系40分钟,在各系领导做完入学教育后,给家长们做一个有关大学生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基本对策的讲座。
有关家长学校的灵感,一来自于我一位学生家长的启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那句话:“我们原来以来把孩子送上大学后就算完成任务了,性质发现这是一个最大的失误”,后来我又听到过家长有类似的说法。

联想到中国高考制度下,不少学生和家长在上大学的问题上都存在一个误区,都以为上了大学就会很轻松,以为可以再也不必像在中学一样勤奋学习了、关注成绩了。因此上大学后,往往变得放松,不仅不关注学习,而且忽视了个人的成长。这点在二、三类院校表现得最明显。
其实不然,大学和中学一样,同样是以学习为主的,尽管大学不再有高考那样严峻的升学压力,但是就如同高考成绩会影响一个学生未来升学志愿的选择一样,大学的发展状况同样会影响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更重要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此外,虽说18岁的孩子在法律上是已经可以承担责任的成人,但是从心理上看,他只能够算是一个准成人,是处在一个仍然需要社会去教育、去宽容的发展阶段,对此,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心理发展延缓期”。尤其在中国高考制度下,大学之前的家长和老师更关注学生的课本成绩,而对学生的做人与成长却是疏忽甚至漠视的,这些也都是需要在大学补上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大学时期往往是社会(此处主要指学校、老师和家长)向一个人灌输基本做人道理和进行基本价值观教育的最后机会,这个机会不抓住,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和社会。
下面将从两方面谈新生入学须知,希望能为家长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一、从时间顺序上看大学新生即将面临的几大课题:
1.宿舍生活与宿舍关系
这是新生最先遇到的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处理不好宿舍关系,干脆在校外为孩子租房,从而让孩子失去了一个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宝贵机会。笔者观点,良好宿舍关系的意义重大,处好了会是一生的资源。而宿舍是一个青年学生能以最小代价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最重要的环境。

《中国大学生杂志》2013年第6期题为“宿舍小江湖,恩怨如何泯”的文章大致罗列了宿舍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以下21种:懒、爱贪小便宜、公主病、爱管闲事、洁癖、晚归、吃零食、养宠物、玩游戏、打牌、脏乱差、煲电话粥、挤占他人空间,强求他人合伙添置家当、丢东西、随意留人住宿、方言、性格不合、乱开玩笑、拉帮结伙等。
笔者观点:处理宿舍关系除了要注意避免上述问题,还要特别注意“亲密有间”。而宿舍关系的最低目标是:求同存异,和平共处;高目标则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

2.师生关系
各位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了解:大学老师的特点是非常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因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与自由思考的精神。
因此,如果学生不去主动向老师求教,老师都视作他正在独立思考而不会去打扰他。 这和中小学时的老师有很大不同,了解这点,然后就要主动去找老师讨论并且对话。

此外,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不可能解答所有的惑,有时候连自己科目的惑都不一定能够全部解答,这很正常,尤其对文科学生而言,因为人的问题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但是这也正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机会,“好问题是好思想之母”,所以,不要怕问题,也不要怕一时找不到答案,好老师会带着你共同思考解疑。同时也会珍惜你的问题所带给他的成长机会。

3.亲子关系
孩子上大学后,亲子关系会有变化。父母先要解决好自己的“空巢综合症”,要把关爱自己的身心提到日程上。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好,对自己的生活有充实丰富的安排,是和孩子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前提。
其次,父母与孩子需要增加新的关系,是导师(孩子需要教育和指导,只要方法对头,孩子会很高兴接受父母的指导。因为虽然知识可以超越,但是经验是无法超越的),同时又是同行和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关系。

建议:与孩子之间确立仪式时间,例如每周一次固定的通话时间,通话中要学习与孩子共同分享各自一周的生活尤其是收获,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
我见过一些非常负责任的、值得学习的家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孩子上大学后坚持订阅如《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中国青年》这样的报刊杂志,以保持对大学生情况的了解并培养自己对青年人问题的敏感,这些家长这样做的收获是:他们不仅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关系,而且他们还收获了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4.友情恋情关系:
这些关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些基本规则,那就是:
友情:亲密有间,同甘共苦,共同成长;
恋情:自愿、无伤,共同成长。

无论友情还是恋情,虽然非常的个体化,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可以遵循的规律:两个人相处,彼此变得更喜欢自己和世界,变得更愿意为个人与社会的进化做贡献时,这样的关系就是健康的;而如果两个人相处,变得不仅越来越不喜欢对方,同时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种友情或者恋情就是需要质疑的。

5.社团选择
新生入学后倒车可见热火朝天的社团招新场面,参加社团的意义非常大,比如多重能力的锻炼机会(社交、合作、分享、组织管理等能力)。
但是按照大多数同学的情况看,按兴趣或按需要或按志向去选择社团,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否则就可能应付不了,结果往往容易导致虎头蛇尾。

6.大学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适应
(1)学习态度的适应:
要积极向学,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开放、富有弹性,对古今中外文化中最优秀的内容,对这个世界、对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开放。
确立凭本事立身的信念。
不以幸福与名利为目标,以兴趣和热爱为目标,让幸福与名利成为副产品。

(2)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适应:
首先是要学做人。做人的内容,先要建立底线伦理:仁爱、诚信、自律、公正和负责。大学期间,要努力确立健康向上的三观,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要学做事,指在学好必修课之外:
*去读文、史、哲、方法论以及你自己专业的经典。因为读经典的人才有后劲。在阅读与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要学会高效利用图书馆。

*在学校选修能增加你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课程。
*培养自己的中文写作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力。
*培养自己具备所学专业的素养和能力等。
*去网上听国外的公开课。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学生在高中时常常被老师父母告知:现在辛苦,上了大学就好了。很多大学新生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开来玩了,结果荒废了课本学习,导致期末不及格。
做学生的,成绩永远会是一个评价标准。除非你身怀绝技,否则,考研、工作、出国,包括毕业拿文凭,都是需要用课本成绩衡量的。

具体的技术性知识有可能更新,但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永远都有用。不仅如此,凡是认真学过的知识在积累到一定时候,都会产生让人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甚至天人合一的效应。
因此,做学生的,一定要懂得遵守学校的最基本游戏规则。而了解学校游戏规则的最重要方法就是:认真阅读《学生守则》。

(4)要增加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有敏感并懂得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果我们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的大学,那么如果现在遇到了学习上的问题,除了态度,就只有方法问题了。文科同学学数学和理科同学学政经是一样的,方法对了,谁都能够学好。

7.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自我探索与成长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虚的问题,而实际上却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学生当前的生活质量而且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中年甚至晚年。因此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不仅可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中年危机。
(1)已有明确人生目标的同学,对自己的性格、情绪、能力等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培养;

(2)缺乏人生目标的同学要先去找自己,然后才去做自己(以让自己的将来尽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实在不行,再去喜欢自己做的事)。
方法:心理学课、生涯规划课、咨询、读传记、读经典。
(3)没有考上自己第一志愿的同学
首先需要反思失误的原因(考试失误?报考失误?选择失误等)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要把没有考上理想院校的责任推给父母和老师。这里没有受害者,这里需要建设者。

其次要认识到:大学不是目标,大学只是实现目标的平台。我的咨询个案中,有一直后悔到大三的同学,进入大四后才惊觉自己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
再者,没有考上理想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大一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这样大二时就具备重选专业的资格。

8.注意身心健康
(1)注意身体健康:生活规律、坚持锻炼、无不良生活习惯(这关乎一生的持续发展)。
(2)注意心理健康
让正向思维成为习惯,让积极向上成为习惯,让快乐成为习惯,养成散发和接收正能量的习惯。

二、从操作上看,家长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家长首先要树立有关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念和信心。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碰到孩子的反抗,就对教育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其实,教育是一定会产生作用的。虽然现实中的确有不少孩子在父母对其进行教育时会有叛逆与反抗的表现,但是这些孩子反抗的常常不是父母的教育而是父母进行教育的方法。

这点大家可以从那些发展很健康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看到,凡是那些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那些真正是为了孩子持续发展而非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行使控制权的父母,其孩子都是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和教导的。
从操作上看就是:父母建议但是不强迫,父母教育但是不控制。父母在教育时要有真正民主的精神:相信孩子有权利并且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2.家长需要持续不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做人的教育,二是做事的教育。
从做人的角度看,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有关底线伦理的教育,这个底线伦理包括:不以任何理由伤害别人(大学生有可能会伤害他人的情境包括,宿舍关系,师生、同学关系,友情关系,恋爱关系等),不以任何理由做错误的事(包括:考试作弊,违反学校纪律,拿别人的东西)。

没有底线的人是以长远的幸福做代价挥霍今天。此外道德有很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所以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是关乎孩子能否在今天的学校和未来的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
做事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教育,要帮助孩子确立凭本事立身的信念,鼓励孩子对传统和经典有更多的开放,懂得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始自己的人生。

3.帮助尚未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孩子寻找自己。
这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大问题,而学业规划又是以人生规划为前提的。所以,人生目标这个问题不解决,上大学也无法有真正的快乐。
中国高考制度下,很多学生和家长把上大学当成了目标,其实大学不是目标,大学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一个实现目标的平台。

当然,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比起其它人生道路,中国大学生相对而言会比同龄人有更高的平台,会少走很多弯路。因此,大学不是目标,而凡是把大学当成目标的学生到大学后往往会有非常强烈的失落感,会经历非常痛苦的重新发现自己和寻找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尤其重要。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学后马上就会面临的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问题,比如那些没能够上成自己理想大学的同学,那些报志愿时未曾经过深思或甚至是让父母代劳的同学,那些对大学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同学,上大学后往往很快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满感,有的还会产生对父母和对自己的抱怨,这样的状态下除非意志十分坚强否则是很难有心情去考虑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因此,家长此时的支持与帮助就非常重要;

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大学新生包括家长都认为上了大学一切就轻松了,因此大一时调以轻心,在各个社团中游走,把所有课外时间都用来玩,结果期末考试时连连几门不及格,在震惊之外,这些学生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与支持,也很难有完善的人生规划与学业规划。

4.父母仍然要保持对孩子学业的关心
很多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后就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好多学生和家长不知道学习成绩和毕业文凭之间的关系。各学校的具体规定有可能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有多少门课不及格是没有文凭的,所以每年大学毕业期间,都会有一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合格而拿不着文凭。除非这个毕业生身怀绝技,否则从某种意义上看,他的这个大学就等于白念了。所以,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特别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孩子学业成绩的方法很多,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实行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制度,如果你的孩子的学校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开展,你们可以定期与学校联系,尤其期末时,但是要注意,与学校联系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要挑孩子的毛病,否则这样做的结果就只能是增加你们亲情间的距离。

父母要帮助那些不认真对待学业的孩子懂得:做游戏就要守游戏规则。一个学生没有好的学业成绩,不仅仅涉及到文凭问题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将来找工作也会遇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除非你的孩子身怀绝技,否则,糟糕的学业成绩在找工作时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从操作上看,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他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有的是因为他的方法不对,也有的则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还有的是因为在外面打工的时间太长影响到学习。

我前不久刚刚处理的几个个案,都是因为平时成绩有问题而导致毕业时拿不到学位证书也就是大学文凭(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四年大学是白上了),这些同学从来没有想到他们对学业的不负责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的对学习不负责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在毕业的这一刻,他们似乎是突然发现:文凭不仅对于他们本人而且对于他们的家庭都意义无比重大,为了拿到文凭,他们将不得不留级一年,这对于绝大多数物质并不极大丰富的家庭来说,多交一年学费,多交一年孩子的生活费、住宿费,是多么大的重负,外加精神上的压力等,他们未来一年中的生活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不要简单地一概而论。我在咨询和课堂上常常对那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的学生这样说:“如果你们确实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的,你以后永远不需要怀疑自己课本学习的能力,如果你的学习总是搞不好,你需要做的就是调节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决定孩子的大学生活能否真正快乐的最重要的一环。
有些同学自己不善于学习,却对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学得很轻松的同学心存妒意,而且还抱怨不公平,这是看问题的角度出了问题,那些看起来很轻松的同学不是不学习而是学习方法正确,是特别值得你们的孩子去学习的,你们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向那些善于学习的同学请教,如果不成,他还可以“偷艺”(通过认真观察学人家的学习方法)。
此外,解决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找老师、找同学、报班(如外语和数学),必要时甚至可以找家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量。

5.帮助孩子与他人建立建设性的联结
一个社会人如果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难有真正的幸福感的。孩子上大学后一个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考验就是宿舍关系。不同的地域与生活习惯,不同的家庭教养,不同的个人修养使宿舍关系往往成为大学生面临的第一道题。我见到过不止一个学生因为最初的宿舍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心理问题并因此耽误整整4年的学业,以至于毕业时因为几门课不合格而拿不到文凭。

帮助孩子与异性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是需要父母用心去思考并指导孩子的一个重要课题。

说到与异性建立健康的关系,其中也包括了恋爱关系。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真正动了感情,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注意教育他们把恋爱当作培养自己性别角色和了解异性的重要机会,换言之,如果是男孩子的父母,就要告诉孩子,这是锻炼他们男子气的重要时机,他们要在恋爱中增进对异性的了解,要在恋爱中学习尊重和爱护女孩子;而女孩子的父母除了要教育孩子在这样的时候学习了解异性之外,还需要告诉女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笔者在咨询中发现,孩子恋爱时有一条底线需要提醒孩子,那就是:自愿、无伤。

目前大学中第二种常见的恋爱是因为寂寞,两个人走到一起,这通常在从外地来上大学的学生中发生,第三类恋爱则是受“别人有恋人了,我没有,别人会笑我的”这样的观点影响。
不论什么样的恋情,都会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有影响,这种影响或积极或消极,都需要父母及时而又健康的指导。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个经验是:健康的恋情会让双方感觉自己和对方以世界都越来越好,而且愿意让自己、让对方和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好,对一个学生而言,这个“好”指的是:学业不断进步,个人不断成长,与他人的建设性关系不断扩大,并且周围的人甚至更大范围的社会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快乐。

各位父母,不论你们有没有文凭,不论你们受过多少教育,你们能够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都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你们的人生经验,你们的生活智慧如果不传递给孩子,那将是最大的浪费,所以,只要你们是以真诚、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教育和指导自己的孩子,他们都会听进去并且再做出来。

我有个学生的话非常能够说明这点,他告诉我:“小时候父母管我时,我总是反抗,现在我离开家到北京上学,我发现,我在代替我的父母管教我自己,而且比他们更严”。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例告诉我们:教育是会产生作用的,只要教育,就一定会产生作用!
------------------------------------------------
谢谢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6
这些年,我见到不止一个学生家长在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后的沉痛的反省:我们原来以为孩子上大学后自己的责任就算尽到了,就再也不用管了,现在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我个人的观点:大学时期是社会(此处主要指学校、老师和家长)向一个知识青年灌输基本做人道理和进行基本价值观教育的最后机会,这个机会不抓住,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和社会,
我自2009年开始登这封信后,每年9月都会将这篇文章置顶,并且每次都会做些修改与补充,这次的补充最多。
一、2014家长学校内容:
先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指的是:在学生处的安排下,从事心理教育的多位老师在每年8月底新生入学的两天中,每位老师负责三个系,每个系40分钟,在各系领导做完入学教育后,给家长们做一个有关大学生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基本对策的讲座。
有关家长学校的灵感,一来自于我一位学生家长的启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那句话:“我们原来以来把孩子送上大学后就算完成任务了,性质发现这是一个最大的失误”,后来我又听到过家长有类似的说法。

联想到中国高考制度下,不少学生和家长在上大学的问题上都存在一个误区,都以为上了大学就会很轻松,以为可以再也不必像在中学一样勤奋学习了、关注成绩了。因此上大学后,往往变得放松,不仅不关注学习,而且忽视了个人的成长。这点在二、三类院校表现得最明显。
其实不然,大学和中学一样,同样是以学习为主的,尽管大学不再有高考那样严峻的升学压力,但是就如同高考成绩会影响一个学生未来升学志愿的选择一样,大学的发展状况同样会影响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更重要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此外,虽说18岁的孩子在法律上是已经可以承担责任的成人,但是从心理上看,他只能够算是一个准成人,是处在一个仍然需要社会去教育、去宽容的发展阶段,对此,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心理发展延缓期”。尤其在中国高考制度下,大学之前的家长和老师更关注学生的课本成绩,而对学生的做人与成长却是疏忽甚至漠视的,这些也都是需要在大学补上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大学时期往往是社会(此处主要指学校、老师和家长)向一个人灌输基本做人道理和进行基本价值观教育的最后机会,这个机会不抓住,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和社会。
下面将从两方面谈新生入学须知,希望能为家长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一、从时间顺序上看大学新生即将面临的几大课题:
1.宿舍生活与宿舍关系
这是新生最先遇到的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处理不好宿舍关系,干脆在校外为孩子租房,从而让孩子失去了一个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宝贵机会。笔者观点,良好宿舍关系的意义重大,处好了会是一生的资源。而宿舍是一个青年学生能以最小代价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最重要的环境。

《中国大学生杂志》2013年第6期题为“宿舍小江湖,恩怨如何泯”的文章大致罗列了宿舍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以下21种:懒、爱贪小便宜、公主病、爱管闲事、洁癖、晚归、吃零食、养宠物、玩游戏、打牌、脏乱差、煲电话粥、挤占他人空间,强求他人合伙添置家当、丢东西、随意留人住宿、方言、性格不合、乱开玩笑、拉帮结伙等。
笔者观点:处理宿舍关系除了要注意避免上述问题,还要特别注意“亲密有间”。而宿舍关系的最低目标是:求同存异,和平共处;高目标则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

2.师生关系
各位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了解:大学老师的特点是非常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因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与自由思考的精神。
因此,如果学生不去主动向老师求教,老师都视作他正在独立思考而不会去打扰他。 这和中小学时的老师有很大不同,了解这点,然后就要主动去找老师讨论并且对话。

此外,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不可能解答所有的惑,有时候连自己科目的惑都不一定能够全部解答,这很正常,尤其对文科学生而言,因为人的问题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但是这也正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机会,“好问题是好思想之母”,所以,不要怕问题,也不要怕一时找不到答案,好老师会带着你共同思考解疑。同时也会珍惜你的问题所带给他的成长机会。

3.亲子关系
孩子上大学后,亲子关系会有变化。父母先要解决好自己的“空巢综合症”,要把关爱自己的身心提到日程上。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好,对自己的生活有充实丰富的安排,是和孩子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前提。
其次,父母与孩子需要增加新的关系,是导师(孩子需要教育和指导,只要方法对头,孩子会很高兴接受父母的指导。因为虽然知识可以超越,但是经验是无法超越的),同时又是同行和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关系。

建议:与孩子之间确立仪式时间,例如每周一次固定的通话时间,通话中要学习与孩子共同分享各自一周的生活尤其是收获,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
我见过一些非常负责任的、值得学习的家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孩子上大学后坚持订阅如《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中国青年》这样的报刊杂志,以保持对大学生情况的了解并培养自己对青年人问题的敏感,这些家长这样做的收获是:他们不仅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关系,而且他们还收获了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4.友情恋情关系:
这些关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些基本规则,那就是:
友情:亲密有间,同甘共苦,共同成长;
恋情:自愿、无伤,共同成长。

无论友情还是恋情,虽然非常的个体化,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的可以遵循的规律:两个人相处,彼此变得更喜欢自己和世界,变得更愿意为个人与社会的进化做贡献时,这样的关系就是健康的;而如果两个人相处,变得不仅越来越不喜欢对方,同时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种友情或者恋情就是需要质疑的。

5.社团选择
新生入学后倒车可见热火朝天的社团招新场面,参加社团的意义非常大,比如多重能力的锻炼机会(社交、合作、分享、组织管理等能力)。
但是按照大多数同学的情况看,按兴趣或按需要或按志向去选择社团,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否则就可能应付不了,结果往往容易导致虎头蛇尾。

6.大学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适应
(1)学习态度的适应:
要积极向学,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开放、富有弹性,对古今中外文化中最优秀的内容,对这个世界、对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开放。
确立凭本事立身的信念。
不以幸福与名利为目标,以兴趣和热爱为目标,让幸福与名利成为副产品。

(2)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适应:
首先是要学做人。做人的内容,先要建立底线伦理:仁爱、诚信、自律、公正和负责。大学期间,要努力确立健康向上的三观,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要学做事,指在学好必修课之外:
*去读文、史、哲、方法论以及你自己专业的经典。因为读经典的人才有后劲。在阅读与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要学会高效利用图书馆。

*在学校选修能增加你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课程。
*培养自己的中文写作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力。
*培养自己具备所学专业的素养和能力等。
*去网上听国外的公开课。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学生在高中时常常被老师父母告知:现在辛苦,上了大学就好了。很多大学新生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开来玩了,结果荒废了课本学习,导致期末不及格。
做学生的,成绩永远会是一个评价标准。除非你身怀绝技,否则,考研、工作、出国,包括毕业拿文凭,都是需要用课本成绩衡量的。

具体的技术性知识有可能更新,但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永远都有用。不仅如此,凡是认真学过的知识在积累到一定时候,都会产生让人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甚至天人合一的效应。
因此,做学生的,一定要懂得遵守学校的最基本游戏规则。而了解学校游戏规则的最重要方法就是:认真阅读《学生守则》。

(4)要增加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有敏感并懂得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果我们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的大学,那么如果现在遇到了学习上的问题,除了态度,就只有方法问题了。文科同学学数学和理科同学学政经是一样的,方法对了,谁都能够学好。

7.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自我探索与成长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虚的问题,而实际上却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学生当前的生活质量而且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中年甚至晚年。因此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不仅可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中年危机。
(1)已有明确人生目标的同学,对自己的性格、情绪、能力等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培养;

(2)缺乏人生目标的同学要先去找自己,然后才去做自己(以让自己的将来尽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实在不行,再去喜欢自己做的事)。
方法:心理学课、生涯规划课、咨询、读传记、读经典。
(3)没有考上自己第一志愿的同学
首先需要反思失误的原因(考试失误?报考失误?选择失误等)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要把没有考上理想院校的责任推给父母和老师。这里没有受害者,这里需要建设者。

其次要认识到:大学不是目标,大学只是实现目标的平台。我的咨询个案中,有一直后悔到大三的同学,进入大四后才惊觉自己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
再者,没有考上理想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大一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这样大二时就具备重选专业的资格。

8.注意身心健康
(1)注意身体健康:生活规律、坚持锻炼、无不良生活习惯(这关乎一生的持续发展)。
(2)注意心理健康
让正向思维成为习惯,让积极向上成为习惯,让快乐成为习惯,养成散发和接收正能量的习惯。

二、从操作上看,家长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家长首先要树立有关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念和信心。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碰到孩子的反抗,就对教育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其实,教育是一定会产生作用的。虽然现实中的确有不少孩子在父母对其进行教育时会有叛逆与反抗的表现,但是这些孩子反抗的常常不是父母的教育而是父母进行教育的方法。

这点大家可以从那些发展很健康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看到,凡是那些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那些真正是为了孩子持续发展而非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行使控制权的父母,其孩子都是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和教导的。
从操作上看就是:父母建议但是不强迫,父母教育但是不控制。父母在教育时要有真正民主的精神:相信孩子有权利并且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2.家长需要持续不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做人的教育,二是做事的教育。
从做人的角度看,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有关底线伦理的教育,这个底线伦理包括:不以任何理由伤害别人(大学生有可能会伤害他人的情境包括,宿舍关系,师生、同学关系,友情关系,恋爱关系等),不以任何理由做错误的事(包括:考试作弊,违反学校纪律,拿别人的东西)。

没有底线的人是以长远的幸福做代价挥霍今天。此外道德有很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所以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是关乎孩子能否在今天的学校和未来的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
做事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教育,要帮助孩子确立凭本事立身的信念,鼓励孩子对传统和经典有更多的开放,懂得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始自己的人生。

3.帮助尚未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孩子寻找自己。
这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大问题,而学业规划又是以人生规划为前提的。所以,人生目标这个问题不解决,上大学也无法有真正的快乐。
中国高考制度下,很多学生和家长把上大学当成了目标,其实大学不是目标,大学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一个实现目标的平台。

当然,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比起其它人生道路,中国大学生相对而言会比同龄人有更高的平台,会少走很多弯路。因此,大学不是目标,而凡是把大学当成目标的学生到大学后往往会有非常强烈的失落感,会经历非常痛苦的重新发现自己和寻找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尤其重要。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学后马上就会面临的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问题,比如那些没能够上成自己理想大学的同学,那些报志愿时未曾经过深思或甚至是让父母代劳的同学,那些对大学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同学,上大学后往往很快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不满感,有的还会产生对父母和对自己的抱怨,这样的状态下除非意志十分坚强否则是很难有心情去考虑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因此,家长此时的支持与帮助就非常重要;

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大学新生包括家长都认为上了大学一切就轻松了,因此大一时调以轻心,在各个社团中游走,把所有课外时间都用来玩,结果期末考试时连连几门不及格,在震惊之外,这些学生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与支持,也很难有完善的人生规划与学业规划。

4.父母仍然要保持对孩子学业的关心
很多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后就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好多学生和家长不知道学习成绩和毕业文凭之间的关系。各学校的具体规定有可能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有多少门课不及格是没有文凭的,所以每年大学毕业期间,都会有一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合格而拿不着文凭。除非这个毕业生身怀绝技,否则从某种意义上看,他的这个大学就等于白念了。所以,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特别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孩子学业成绩的方法很多,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实行与家长保持联系的制度,如果你的孩子的学校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开展,你们可以定期与学校联系,尤其期末时,但是要注意,与学校联系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要挑孩子的毛病,否则这样做的结果就只能是增加你们亲情间的距离。

父母要帮助那些不认真对待学业的孩子懂得:做游戏就要守游戏规则。一个学生没有好的学业成绩,不仅仅涉及到文凭问题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将来找工作也会遇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除非你的孩子身怀绝技,否则,糟糕的学业成绩在找工作时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从操作上看,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他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有的是因为他的方法不对,也有的则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还有的是因为在外面打工的时间太长影响到学习。

我前不久刚刚处理的几个个案,都是因为平时成绩有问题而导致毕业时拿不到学位证书也就是大学文凭(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四年大学是白上了),这些同学从来没有想到他们对学业的不负责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的对学习不负责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在毕业的这一刻,他们似乎是突然发现:文凭不仅对于他们本人而且对于他们的家庭都意义无比重大,为了拿到文凭,他们将不得不留级一年,这对于绝大多数物质并不极大丰富的家庭来说,多交一年学费,多交一年孩子的生活费、住宿费,是多么大的重负,外加精神上的压力等,他们未来一年中的生活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不要简单地一概而论。我在咨询和课堂上常常对那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的学生这样说:“如果你们确实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的,你以后永远不需要怀疑自己课本学习的能力,如果你的学习总是搞不好,你需要做的就是调节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决定孩子的大学生活能否真正快乐的最重要的一环。
有些同学自己不善于学习,却对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学得很轻松的同学心存妒意,而且还抱怨不公平,这是看问题的角度出了问题,那些看起来很轻松的同学不是不学习而是学习方法正确,是特别值得你们的孩子去学习的,你们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向那些善于学习的同学请教,如果不成,他还可以“偷艺”(通过认真观察学人家的学习方法)。
此外,解决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找老师、找同学、报班(如外语和数学),必要时甚至可以找家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量。

5.帮助孩子与他人建立建设性的联结
一个社会人如果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难有真正的幸福感的。孩子上大学后一个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考验就是宿舍关系。不同的地域与生活习惯,不同的家庭教养,不同的个人修养使宿舍关系往往成为大学生面临的第一道题。我见到过不止一个学生因为最初的宿舍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心理问题并因此耽误整整4年的学业,以至于毕业时因为几门课不合格而拿不到文凭。

帮助孩子与异性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是需要父母用心去思考并指导孩子的一个重要课题。

说到与异性建立健康的关系,其中也包括了恋爱关系。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真正动了感情,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注意教育他们把恋爱当作培养自己性别角色和了解异性的重要机会,换言之,如果是男孩子的父母,就要告诉孩子,这是锻炼他们男子气的重要时机,他们要在恋爱中增进对异性的了解,要在恋爱中学习尊重和爱护女孩子;而女孩子的父母除了要教育孩子在这样的时候学习了解异性之外,还需要告诉女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笔者在咨询中发现,孩子恋爱时有一条底线需要提醒孩子,那就是:自愿、无伤。

目前大学中第二种常见的恋爱是因为寂寞,两个人走到一起,这通常在从外地来上大学的学生中发生,第三类恋爱则是受“别人有恋人了,我没有,别人会笑我的”这样的观点影响。
不论什么样的恋情,都会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有影响,这种影响或积极或消极,都需要父母及时而又健康的指导。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个经验是:健康的恋情会让双方感觉自己和对方以世界都越来越好,而且愿意让自己、让对方和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好,对一个学生而言,这个“好”指的是:学业不断进步,个人不断成长,与他人的建设性关系不断扩大,并且周围的人甚至更大范围的社会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快乐。

各位父母,不论你们有没有文凭,不论你们受过多少教育,你们能够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都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你们的人生经验,你们的生活智慧如果不传递给孩子,那将是最大的浪费,所以,只要你们是以真诚、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教育和指导自己的孩子,他们都会听进去并且再做出来。

我有个学生的话非常能够说明这点,他告诉我:“小时候父母管我时,我总是反抗,现在我离开家到北京上学,我发现,我在代替我的父母管教我自己,而且比他们更严”。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例告诉我们:教育是会产生作用的,只要教育,就一定会产生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