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结构和材料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地震与建筑物共振的关系

急需一批资料,不要求全,但一定要切合题目。
有多少是多少!
分数可以另加!
分数不是问题,很急啊,主要就是要快!

1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 基础隔震技术的早期阶段

  基础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于1981年提出的,认为先在地基上纵横交错放置几层圆木,圆木上做混凝土基础,再在混凝土基础上盖房,以削弱地震传递的能量.

  1909年,美国的J.A.卡兰特伦茨提出了另外一种隔震方案,即在基础与上部建筑物之间铺一层滑石或云母,这样地震时建筑物会发生滑动,以达到隔离地震的目的.

  1921年,美国工程师F.L.莱特在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时,有意用密集的短桩穿过表层硬土,直接插到软泥土层底部,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层.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附近同类建筑毁坏严重,但这个建筑却保持完好.

  1924年,日本的鬼头健三郎提出了在建筑物的柱脚与基础之间插入轴承的隔震方案.1927年,日本的中村太郎论述了加装阻尼器吸能装置,在隔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虽然有了清晰的隔震概念和一定的隔震理论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水平与条件,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未被很好地研究与开发.

1.2 基础隔震技术的现代阶段

  随着地震工程理论的逐步建立以及实际地震对结构工程的进一步考验,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采用大量的强震记录仪对地震进行观测,使人们较快地积累了有关隔震及非隔震结构工作性能的定量化经验,从而对早期提出的一些隔震方法进行了淘汰与升华.其中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被认为是隔震技术迈向实用化最卓有成效的体系.

  1984年新西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幢以铅芯叠层橡胶垫作为隔震元件的4层建筑物.1985年美国建成第一座4层的叠层橡胶垫隔震大楼加州•圣丁司法事务中心.1986年日本又建成一幢5层高技术中心楼,采用铅芯橡胶垫.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国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项技术已被应用在桥梁、建筑,甚至是核设施上.截止目前,世界上大约已建成了3100多幢基础隔震建筑,其中80%以上采用的是叠层橡胶垫隔震系统〔1〕.

  80年代以来,基础隔震研究开始在我国得到重视,国内不少学者对国际上流行的基础隔震体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在,我国已建造了2000余幢各类基础隔震体系的建筑物,有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砂垫层滑移摩擦体系、石墨砂浆滑移体系、悬挂隔震结构体系等,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粘结型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现代隔震技术经历了30年的历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隔震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建筑的主导;我国将在2007年(在应用面积上)首次超过日本。

   

2 叠层橡胶垫体系的隔震原理

用建筑物的地震反应谱来说明基础隔震原理,其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谱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反应谱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建筑物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结构的周期,一个是阻尼比.普通非隔震中低层建筑物的刚度大、周期短,其基本周期正好在地震输入能量最大的频段上.因此相应的加速度反应比地面运动放大得多,而位移反应却较小,如图中A点所示.如果延长建筑物的周期,而保持阻尼不变,则加速度反应被大大降低,但位移反应却有所增加,如图中B点所示.如果继续加大结构的阻尼,加速度反应则继续减弱,且位移反应也得到明显降低,如图中C点.这就是说,通过延长结构的周期并给予较大的阻尼,就可使结构上的加速度反应大大降低.同时,对结构产生的较大位移可由上部结构底部和基础顶部之间设置的隔震层来提供,而不由上部结构自身的相对位移来承担.这样,上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就会发生接近平移的运动,大大提高了上部结构的安全度.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层是由若干个隔震器所组成.隔震器包括叠层橡胶垫和阻尼器,分普通叠层橡胶垫、铅芯橡胶垫和高阻尼橡胶垫.这种隔震体系的周期长、阻尼比大,隔震效果明显.尤其采用后两种隔震器,不需再另外附加阻尼器,便于施工.

3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性能评价

  在诸多基础隔震体系中,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根据国际上对隔震体系的评价标准,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有下面一些性能优势:

  1) 该体系的竖向承载力大.一般单个的隔震器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数千吨,极限承载力可达上万吨.

  2) 该体系的隔震层具有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能在多次地震中自动瞬时复位.这是摩擦滑移隔震体系所完全不能相比的.

  3) 隔震器的耐久性好,抗低周疲劳性能、抗热空气老化、抗臭氧老化、耐酸性、耐水性均较好.通过对产品试件的各类性能测试,其使用寿命在60~80年〔2〕.最近日本曾将一幢使用了10年之久的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楼中的隔震器更换下来进行各类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其各类指标与1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4) 隔震效果明显,其加速度反应大大低于非隔震结构,且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如日本东京一幢22.8 m高的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楼,在1987年12月17日千叶近海发生的6.7级地震中,实测地面加速度为43.8 cm/s2,而楼顶的最大加速度仅为11.9 cm/s2.在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4种不同类型结构隔震体系的分析与计算,可看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若采用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设防烈度可降低1~2度,且有较大的安全储量.

  5) 与其它隔震体系相比,隔震器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且构造简单、安装方便,传力方式简单明确.

  尽管叠层橡胶垫隔震结构有诸多明显的优点,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体系在动力性能方面要求相当严格,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与传统的非隔震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了保证分析与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4条途径分析了不同类型的4种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发现:

  1)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不但随结构体系的类型不同而变化,而且与隔震器安装位置的不同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概念设计,而且应从多角度进行动力分析,合理、准确地把握其动力响应,才能保证做出安全、可靠的设计.

  2) 在隔震结构中,为了真正实现上部结构与地面的“隔离”,还需注意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处理.如底层楼梯与主体结构的隔离处理,上下水、煤气、供暖及配电管道穿越隔震层时的柔性化问题等,有一方面疏忽都会在地震中带来巨大的灾难.

  3) 除此之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层对施工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隔震层的位移不能受任何原因的干扰和约束,施工时不能损伤隔震器及其附件,并要求隔震器安置有较高的水平度,以确保地震时隔震层能发生水平位移并瞬时复位.

4 结论

  1) 由于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具有竖向承载力大、弹性复位功能强、隔震效果明显等性能优势,因此在设计中,对传统楼房的高度限值和安全距离等限制条件均可适当放宽.

  2) 研究结果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设防烈度可降低1~2度,且仍有较大的安全储量.

  3) 虽然隔震体系要增加一层隔震层,似乎造价有所增高.但随上部结构设防烈度的降低而节约的造价,可用于建造隔震层.因此,对整个隔震建筑的工程造价来说,和同类非隔震建筑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降低.如果把地震时建筑结构的破坏、内部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以及建筑物损坏造成的停工停产所带来的损失加起来,该基础隔震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是一种极具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

http://bbs3.zhulong.com/forum/detail5426216_1.html

天然橡胶隔震技术能抵御8.3级或更强地震!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生死转换于倾刻,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危害来自于大量缺少足够防震措施楼房的塌陷,如果那些建筑采用了经世界范围内实践检验的防震施工技术,大量伤亡的现实也许会重写,几万同胞鲜活的生命也许不会那么幽怨和无奈的逝去。

    技术背景

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于1976年首创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开启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天然橡胶基础隔震技术研发,并一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现为PEER,太平洋工程研究中心)密切合作。

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RRIM)和英国敦阿卜杜勒拉扎克研究中心(TARRC)是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产品研发的先锋。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在过去70多年中对世界橡胶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天然橡胶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仅在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研发上就已经累计花费了数亿马币的资金,并且仍旧按每年数百万马币持续投入。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和数十亿美元价值的资产免遭地震灾害摧毁。

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在美国、日本、英国得到率先应用,稍后EERC和MRPRA之间的合作促成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支持,并协助制作低成本的隔震系统产品提供给地震灾害频繁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中国、智利、印度。EERC的研究计划,在MRPRA的支持下,使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成为当今世界抵御大自然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将把地震波的一部分反弹回地面,另一部分被吸收,从而缓冲地震波传输至建筑物的扭力,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直接冲击损害,并最终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由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的应用,将减少传统建筑结构及墙体防震加固施工的成本,可降低建筑成本达20%左右。

    应用现状

公益设施建筑

`      山麓社区的法律和正义中心,坐落在美国圣安德里亚斯断层20公里(12英里)以外,作为EERC研发计划所开发的其中一项研究项目,是世界首座经验证能够承受里氏8.3级地震的防震建筑公益设施。

核电站设施建筑

实践证明,橡胶隔离技术(RSIT)基础防震设计大大简化了美国核电站安全设计方面的成本、建筑施工时间上的消耗、合乎标准的设备、管道系统以及地震的负荷量施工等。再者,抗震设计的标准会随着附近断层的发现而提高。比方说,某核能发电厂不需要从新设计,而只需提升该建筑设施基础隔震系统就足够了。 

EERC在隔震支座设计时,制作以及测试只针对两项核能液态金属反应炉来建设,EERC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两种隔震支座:第一种名为PRISM,利用高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只用于提供横向隔离;第二种名为SAFR,利用低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此设计能同时提供该反应炉横向以及垂直的隔离。此测试研究成果也同时显示,不同的形状因数能提供不同的隔离特点,从而使到该研究所更加明白此材料技术的特点。

医院设施建筑

         目前基础隔震在医院的需求非常高,主要是因为能加强保护医院的设施以及病患。使用基础隔震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设置建筑物的动态特性,使其在地震时不会受到过大的震动。有几种基础隔震的结构供选择:高阻尼橡胶的基础隔震,摩擦摇摆装置和低阻尼橡胶与额外的阻尼装置等等。选择适当的系统依赖于系统的适用性、成本和特殊功能的需求等。在近几年,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智利和印度已经在大部分的医院使用基础隔震系统,已竣工近千座经改造后的防震建筑设施。

日本对基础隔震技术的积极采用

即使起步较晚,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日本却迅速增长。第一个大型基础隔震建筑完工于1986年。在日本,基础隔震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其中有几个原因。所有的建筑工程开支都必须预算一大部分作为研究基础隔震设计,大型的建筑公司都积极的往这方面的市场进攻。在日本建筑一间拥有基础隔震的建筑物所需要的批准程序十分简单和标准。由于日本是个拥有高度地震危机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在研究此项技术应用方面拥有过人的需求,以便在长远的未来能够给日本公民和社会提供长治久安的保障。最近,日本宫古省的东北电力公司计算中心,在建筑施工中也广泛使用了高阻尼橡胶防震支座。

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基础隔震建筑是设在神户县散打的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此楼高六层,占地4.7万方米(5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物是由120个橡胶隔震支座支撑。这个拥有3.9秒隔震期,位于距离1995年神户大地震震中大约30公里( 19英里)的建筑物,经历了严峻的地面位移。隔震支座承受的地面位移加速度峰值为400厘米/秒平方( 0.41克),但隔震系统将传至六楼的加速度峰值减至127厘米/秒平方( 0.13 g )。隔震器的估计位移约是12厘米(四点八英寸)一座位于该中心毗邻的固定基础建筑物经历了一些损害,由于该中心使用了基础隔震而丝毫无损。基础隔震系统的使用在日本的日益增加,尤其在神户大地震后,更见显著。由于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在于此地震的表现,使到更多建筑物尤其是公寓大量的增加基础隔震的建筑申请。

建设成本

建筑物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应用与建设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成本:

1)建筑承重与防震施工评估费用;

2)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定制加工与生产费用;

3)安装与施工费用。

上述各项费用约占建筑设施总体建设成本的5%。

    应用总结

基础隔震的稳定性,在经过30多年无数次的研究以及反复的测试已经高度的提升,至于其他的问题比方隔离的移位,故障以及意想不到的反应已经大大的减少。再者,制作大型隔震器的困难也已被克服,以现在的技术直径60英寸(1.5米)的隔震器也有可能制造。位于美国Willowbrook,加利福尼亚州的M.L. King/C.R诊断创伤中心,所制作的70个天然橡胶支座是全美国最大的隔震支座,他们所制作的隔震支座是拥有直径1米40英寸的。同时也证实了使用低系数橡胶来制作大型的支座能够提供更可靠的隔震系统。

其中有几个美国建筑项目的基础隔震系统安装更具说服力。美国奥克兰市政厅在1989年的洛马普列塔,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后,加装了110个大型隔震器。伯克利分校建设的一座新的公众安全建设也使用了地震隔离支座。在马丁路德金的文娱中心也全部加装该防震设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赫斯特纪念采矿建筑也加装了隔震器,经典的建筑艺术设施在安装隔震器的过程中,从未受任何影响,但抗震指数却大大的提高了。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8日讯(记者蒋亮夏祎繁)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重建时如何提升房屋抗震设防品质?3月28日,应中建商品混凝土公司邀请专程来蓉参加混凝土前沿技术学术报告会的日本大学专家建议说,弹性建筑经日本地震的实战考验证明减灾效果显著,四川灾区重建可多借鉴日本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汶川地震发生后,房屋的抗震防震能力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对此日本大学古桥刚教授指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可以通过抗震、制震和隔震来实现。其中抗震主要通过增强建筑物的柱梁、墙壁及支撑等来抵抗地震力,制震则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阻尼器等设备来吸收地震能量,达到保护建筑物目的,而隔震是在建筑物和地面之间设置隔震器使得建筑物与地震力绝缘。“事实证明,在建筑物中预设隔离器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减轻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

  古桥刚教授介绍说,目前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含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及弹性滑动支座。其中高层建筑使用橡胶,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日本东京有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九十三米,建筑物的外围就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十六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则使用了天然橡胶制成的积层橡胶。如果发生烈度6级地震时,这些措施可使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谈到四川灾区建筑物重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时,日本专家建议可以多建弹性建筑。古桥刚教授称,目前弹性建筑在日本非常流行,其中光东京就建造了十多座座弹性建筑,并经受住了里氏6.6级地震的考验,减灾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胶、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其中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可有效减缓地震时的上下颠簸。”

  古桥刚认为,隔震技术的使用虽然使建筑成本增加,但是建筑物却能在烈度6度一下安然无恙。“如果在地面和建筑物之间设置滑板,不管地面如何晃动,建筑物几乎不会摇晃。隔震技术最适用于中层楼房,特别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一般隔震结构相对于质量较大的、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

  同样来自日本大学的笠井芳夫则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劣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研究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劣化主要原因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中盐害、冻害、酸性物质带来的危害及碱骨料反应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物配合比例、混凝土施工和配筋及设计不良等原因也是造成筋混凝土结构物劣化的重要原因,“希望四川在进行灾后重建时,注意到这些问题。”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lzycsu/blog/item/68d8c6267ba5f9128a82a1b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6
1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 基础隔震技术的早期阶段
基础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于1981年提出的,认为先在地基上纵横交错放置几层圆木,圆木上做混凝土基础,再在混凝土基础上盖房,以削弱地震传递的能量.
1909年,美国的J.A.卡兰特伦茨提出了另外一种隔震方案,即在基础与上部建筑物之间铺一层滑石或云母,这样地震时建筑物会发生滑动,以达到隔离地震的目的.
1921年,美国工程师F.L.莱特在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时,有意用密集的短桩穿过表层硬土,直接插到软泥土层底部,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层.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附近同类建筑毁坏严重,但这个建筑却保持完好.
1924年,日本的鬼头健三郎提出了在建筑物的柱脚与基础之间插入轴承的隔震方案.1927年,日本的中村太郎论述了加装阻尼器吸能装置,在隔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虽然有了清晰的隔震概念和一定的隔震理论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水平与条件,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未被很好地研究与开发.
1.2 基础隔震技术的现代阶段
随着地震工程理论的逐步建立以及实际地震对结构工程的进一步考验,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采用大量的强震记录仪对地震进行观测,使人们较快地积累了有关隔震及非隔震结构工作性能的定量化经验,从而对早期提出的一些隔震方法进行了淘汰与升华.其中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被认为是隔震技术迈向实用化最卓有成效的体系.
1984年新西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幢以铅芯叠层橡胶垫作为隔震元件的4层建筑物.1985年美国建成第一座4层的叠层橡胶垫隔震大楼加州•圣丁司法事务中心.1986年日本又建成一幢5层高技术中心楼,采用铅芯橡胶垫.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国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项技术已被应用在桥梁、建筑,甚至是核设施上.截止目前,世界上大约已建成了3100多幢基础隔震建筑,其中80%以上采用的是叠层橡胶垫隔震系统〔1〕.
80年代以来,基础隔震研究开始在我国得到重视,国内不少学者对国际上流行的基础隔震体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在,我国已建造了2000余幢各类基础隔震体系的建筑物,有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砂垫层滑移摩擦体系、石墨砂浆滑移体系、悬挂隔震结构体系等,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粘结型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现代隔震技术经历了30年的历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隔震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建筑的主导;我国将在2007年(在应用面积上)首次超过日本。

2 叠层橡胶垫体系的隔震原理
用建筑物的地震反应谱来说明基础隔震原理,其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谱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反应谱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建筑物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结构的周期,一个是阻尼比.普通非隔震中低层建筑物的刚度大、周期短,其基本周期正好在地震输入能量最大的频段上.因此相应的加速度反应比地面运动放大得多,而位移反应却较小,如图中A点所示.如果延长建筑物的周期,而保持阻尼不变,则加速度反应被大大降低,但位移反应却有所增加,如图中B点所示.如果继续加大结构的阻尼,加速度反应则继续减弱,且位移反应也得到明显降低,如图中C点.这就是说,通过延长结构的周期并给予较大的阻尼,就可使结构上的加速度反应大大降低.同时,对结构产生的较大位移可由上部结构底部和基础顶部之间设置的隔震层来提供,而不由上部结构自身的相对位移来承担.这样,上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就会发生接近平移的运动,大大提高了上部结构的安全度.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层是由若干个隔震器所组成.隔震器包括叠层橡胶垫和阻尼器,分普通叠层橡胶垫、铅芯橡胶垫和高阻尼橡胶垫.这种隔震体系的周期长、阻尼比大,隔震效果明显.尤其采用后两种隔震器,不需再另外附加阻尼器,便于施工.
3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性能评价

在诸多基础隔震体系中,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根据国际上对隔震体系的评价标准,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有下面一些性能优势:
1) 该体系的竖向承载力大.一般单个的隔震器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数千吨,极限承载力可达上万吨.
2) 该体系的隔震层具有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能在多次地震中自动瞬时复位.这是摩擦滑移隔震体系所完全不能相比的.
3) 隔震器的耐久性好,抗低周疲劳性能、抗热空气老化、抗臭氧老化、耐酸性、耐水性均较好.通过对产品试件的各类性能测试,其使用寿命在60~80年〔2〕.最近日本曾将一幢使用了10年之久的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楼中的隔震器更换下来进行各类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其各类指标与1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4) 隔震效果明显,其加速度反应大大低于非隔震结构,且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如日本东京一幢22.8 m高的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楼,在1987年12月17日千叶近海发生的6.7级地震中,实测地面加速度为43.8 cm/s2,而楼顶的最大加速度仅为11.9 cm/s2.在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4种不同类型结构隔震体系的分析与计算,可看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若采用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设防烈度可降低1~2度,且有较大的安全储量.
5) 与其它隔震体系相比,隔震器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且构造简单、安装方便,传力方式简单明确.
尽管叠层橡胶垫隔震结构有诸多明显的优点,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体系在动力性能方面要求相当严格,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与传统的非隔震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了保证分析与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4条途径分析了不同类型的4种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发现:
1) 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不但随结构体系的类型不同而变化,而且与隔震器安装位置的不同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概念设计,而且应从多角度进行动力分析,合理、准确地把握其动力响应,才能保证做出安全、可靠的设计.
2) 在隔震结构中,为了真正实现上部结构与地面的“隔离”,还需注意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处理.如底层楼梯与主体结构的隔离处理,上下水、煤气、供暖及配电管道穿越隔震层时的柔性化问题等,有一方面疏忽都会在地震中带来巨大的灾难.
3) 除此之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层对施工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隔震层的位移不能受任何原因的干扰和约束,施工时不能损伤隔震器及其附件,并要求隔震器安置有较高的水平度,以确保地震时隔震层能发生水平位移并瞬时复位.

4 结论

1) 由于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具有竖向承载力大、弹性复位功能强、隔震效果明显等性能优势,因此在设计中,对传统楼房的高度限值和安全距离等限制条件均可适当放宽.
2) 研究结果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设防烈度可降低1~2度,且仍有较大的安全储量.
3) 虽然隔震体系要增加一层隔震层,似乎造价有所增高.但随上部结构设防烈度的降低而节约的造价,可用于建造隔震层.因此,对整个隔震建筑的工程造价来说,和同类非隔震建筑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降低.如果把地震时建筑结构的破坏、内部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以及建筑物损坏造成的停工停产所带来的损失加起来,该基础隔震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是一种极具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
http://bbs3.zhulong.com/forum/detail5426216_1.html

天然橡胶隔震技术能抵御8.3级或更强地震!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生死转换于倾刻,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危害来自于大量缺少足够防震措施楼房的塌陷,如果那些建筑采用了经世界范围内实践检验的防震施工技术,大量伤亡的现实也许会重写,几万同胞鲜活的生命也许不会那么幽怨和无奈的逝去。

技术背景

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于1976年首创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开启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天然橡胶基础隔震技术研发,并一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现为PEER,太平洋工程研究中心)密切合作。

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RRIM)和英国敦阿卜杜勒拉扎克研究中心(TARRC)是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产品研发的先锋。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在过去70多年中对世界橡胶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天然橡胶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仅在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研发上就已经累计花费了数亿马币的资金,并且仍旧按每年数百万马币持续投入。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和数十亿美元价值的资产免遭地震灾害摧毁。

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在美国、日本、英国得到率先应用,稍后EERC和MRPRA之间的合作促成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支持,并协助制作低成本的隔震系统产品提供给地震灾害频繁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中国、智利、印度。EERC的研究计划,在MRPRA的支持下,使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成为当今世界抵御大自然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将把地震波的一部分反弹回地面,另一部分被吸收,从而缓冲地震波传输至建筑物的扭力,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直接冲击损害,并最终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由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的应用,将减少传统建筑结构及墙体防震加固施工的成本,可降低建筑成本达20%左右。

应用现状

公益设施建筑

` 山麓社区的法律和正义中心,坐落在美国圣安德里亚斯断层20公里(12英里)以外,作为EERC研发计划所开发的其中一项研究项目,是世界首座经验证能够承受里氏8.3级地震的防震建筑公益设施。

核电站设施建筑

实践证明,橡胶隔离技术(RSIT)基础防震设计大大简化了美国核电站安全设计方面的成本、建筑施工时间上的消耗、合乎标准的设备、管道系统以及地震的负荷量施工等。再者,抗震设计的标准会随着附近断层的发现而提高。比方说,某核能发电厂不需要从新设计,而只需提升该建筑设施基础隔震系统就足够了。

EERC在隔震支座设计时,制作以及测试只针对两项核能液态金属反应炉来建设,EERC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两种隔震支座:第一种名为PRISM,利用高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只用于提供横向隔离;第二种名为SAFR,利用低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此设计能同时提供该反应炉横向以及垂直的隔离。此测试研究成果也同时显示,不同的形状因数能提供不同的隔离特点,从而使到该研究所更加明白此材料技术的特点。

医院设施建筑

目前基础隔震在医院的需求非常高,主要是因为能加强保护医院的设施以及病患。使用基础隔震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设置建筑物的动态特性,使其在地震时不会受到过大的震动。有几种基础隔震的结构供选择:高阻尼橡胶的基础隔震,摩擦摇摆装置和低阻尼橡胶与额外的阻尼装置等等。选择适当的系统依赖于系统的适用性、成本和特殊功能的需求等。在近几年,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智利和印度已经在大部分的医院使用基础隔震系统,已竣工近千座经改造后的防震建筑设施。

日本对基础隔震技术的积极采用

即使起步较晚,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日本却迅速增长。第一个大型基础隔震建筑完工于1986年。在日本,基础隔震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其中有几个原因。所有的建筑工程开支都必须预算一大部分作为研究基础隔震设计,大型的建筑公司都积极的往这方面的市场进攻。在日本建筑一间拥有基础隔震的建筑物所需要的批准程序十分简单和标准。由于日本是个拥有高度地震危机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在研究此项技术应用方面拥有过人的需求,以便在长远的未来能够给日本公民和社会提供长治久安的保障。最近,日本宫古省的东北电力公司计算中心,在建筑施工中也广泛使用了高阻尼橡胶防震支座。

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基础隔震建筑是设在神户县散打的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此楼高六层,占地4.7万方米(5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物是由120个橡胶隔震支座支撑。这个拥有3.9秒隔震期,位于距离1995年神户大地震震中大约30公里( 19英里)的建筑物,经历了严峻的地面位移。隔震支座承受的地面位移加速度峰值为400厘米/秒平方( 0.41克),但隔震系统将传至六楼的加速度峰值减至127厘米/秒平方( 0.13 g )。隔震器的估计位移约是12厘米(四点八英寸)一座位于该中心毗邻的固定基础建筑物经历了一些损害,由于该中心使用了基础隔震而丝毫无损。基础隔震系统的使用在日本的日益增加,尤其在神户大地震后,更见显著。由于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在于此地震的表现,使到更多建筑物尤其是公寓大量的增加基础隔震的建筑申请。

建设成本

建筑物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应用与建设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成本:

1)建筑承重与防震施工评估费用;

2)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定制加工与生产费用;

3)安装与施工费用。

上述各项费用约占建筑设施总体建设成本的5%。

应用总结

基础隔震的稳定性,在经过30多年无数次的研究以及反复的测试已经高度的提升,至于其他的问题比方隔离的移位,故障以及意想不到的反应已经大大的减少。再者,制作大型隔震器的困难也已被克服,以现在的技术直径60英寸(1.5米)的隔震器也有可能制造。位于美国Willowbrook,加利福尼亚州的M.L. King/C.R诊断创伤中心,所制作的70个天然橡胶支座是全美国最大的隔震支座,他们所制作的隔震支座是拥有直径1米40英寸的。同时也证实了使用低系数橡胶来制作大型的支座能够提供更可靠的隔震系统。

其中有几个美国建筑项目的基础隔震系统安装更具说服力。美国奥克兰市政厅在1989年的洛马普列塔,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后,加装了110个大型隔震器。伯克利分校建设的一座新的公众安全建设也使用了地震隔离支座。在马丁路德金的文娱中心也全部加装该防震设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赫斯特纪念采矿建筑也加装了隔震器,经典的建筑艺术设施在安装隔震器的过程中,从未受任何影响,但抗震指数却大大的提高了。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8日讯(记者蒋亮夏祎繁)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重建时如何提升房屋抗震设防品质?3月28日,应中建商品混凝土公司邀请专程来蓉参加混凝土前沿技术学术报告会的日本大学专家建议说,弹性建筑经日本地震的实战考验证明减灾效果显著,四川灾区重建可多借鉴日本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汶川地震发生后,房屋的抗震防震能力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对此日本大学古桥刚教授指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可以通过抗震、制震和隔震来实现。其中抗震主要通过增强建筑物的柱梁、墙壁及支撑等来抵抗地震力,制震则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阻尼器等设备来吸收地震能量,达到保护建筑物目的,而隔震是在建筑物和地面之间设置隔震器使得建筑物与地震力绝缘。“事实证明,在建筑物中预设隔离器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减轻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

古桥刚教授介绍说,目前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含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及弹性滑动支座。其中高层建筑使用橡胶,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日本东京有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九十三米,建筑物的外围就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十六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则使用了天然橡胶制成的积层橡胶。如果发生烈度6级地震时,这些措施可使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谈到四川灾区建筑物重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时,日本专家建议可以多建弹性建筑。古桥刚教授称,目前弹性建筑在日本非常流行,其中光东京就建造了十多座座弹性建筑,并经受住了里氏6.6级地震的考验,减灾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胶、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其中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可有效减缓地震时的上下颠簸。”

古桥刚认为,隔震技术的使用虽然使建筑成本增加,但是建筑物却能在烈度6度一下安然无恙。“如果在地面和建筑物之间设置滑板,不管地面如何晃动,建筑物几乎不会摇晃。隔震技术最适用于中层楼房,特别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一般隔震结构相对于质量较大的、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

同样来自日本大学的笠井芳夫则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劣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研究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劣化主要原因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中盐害、冻害、酸性物质带来的危害及碱骨料反应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物配合比例、混凝土施工和配筋及设计不良等原因也是造成筋混凝土结构物劣化的重要原因,“希望四川在进行灾后重建时,注意到这些问题。”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lzycsu/blog/item/68d8c6267ba5f9128a82a1b5.html
回答者: ht19891779 - 经理 四级 2009-5-19 23:21
http://hi.baidu.com/lzycsu/blog/item/68d8c6267ba5f9128a82a1b5.html

回答者: clytie2008 - 魔法学徒 一级 2009-5-23 20:58
天然橡胶隔震技术能抵御8.3级或更强地震!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生死转换于倾刻,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危害来自于大量缺少足够防震措施楼房的塌陷,如果那些建筑采用了经世界范围内实践检验的防震施工技术,大量伤亡的现实也许会重写,几万同胞鲜活的生命也许不会那么幽怨和无奈的逝去。

技术背景

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于1976年首创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开启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天然橡胶基础隔震技术研发,并一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现为PEER,太平洋工程研究中心)密切合作。

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RRIM)和英国敦阿卜杜勒拉扎克研究中心(TARRC)是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产品研发的先锋。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在过去70多年中对世界橡胶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天然橡胶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仅在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研发上就已经累计花费了数亿马币的资金,并且仍旧按每年数百万马币持续投入。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和数十亿美元价值的资产免遭地震灾害摧毁。

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在美国、日本、英国得到率先应用,稍后EERC和MRPRA之间的合作促成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支持,并协助制作低成本的隔震系统产品提供给地震灾害频繁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中国、智利、印度。EERC的研究计划,在MRPRA的支持下,使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成为当今世界抵御大自然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将把地震波的一部分反弹回地面,另一部分被吸收,从而缓冲地震波传输至建筑物的扭力,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直接冲击损害,并最终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由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的应用,将减少传统建筑结构及墙体防震加固施工的成本,可降低建筑成本达20%左右。

应用现状

公益设施建筑

` 山麓社区的法律和正义中心,坐落在美国圣安德里亚斯断层20公里(12英里)以外,作为EERC研发计划所开发的其中一项研究项目,是世界首座经验证能够承受里氏8.3级地震的防震建筑公益设施。

核电站设施建筑

实践证明,橡胶隔离技术(RSIT)基础防震设计大大简化了美国核电站安全设计方面的成本、建筑施工时间上的消耗、合乎标准的设备、管道系统以及地震的负荷量施工等。再者,抗震设计的标准会随着附近断层的发现而提高。比方说,某核能发电厂不需要从新设计,而只需提升该建筑设施基础隔震系统就足够了。

EERC在隔震支座设计时,制作以及测试只针对两项核能液态金属反应炉来建设,EERC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两种隔震支座:第一种名为PRISM,利用高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只用于提供横向隔离;第二种名为SAFR,利用低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此设计能同时提供该反应炉横向以及垂直的隔离。此测试研究成果也同时显示,不同的形状因数能提供不同的隔离特点,从而使到该研究所更加明白此材料技术的特点。

医院设施建筑

目前基础隔震在医院的需求非常高,主要是因为能加强保护医院的设施以及病患。使用基础隔震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设置建筑物的动态特性,使其在地震时不会受到过大的震动。有几种基础隔震的结构供选择:高阻尼橡胶的基础隔震,摩擦摇摆装置和低阻尼橡胶与额外的阻尼装置等等。选择适当的系统依赖于系统的适用性、成本和特殊功能的需求等。在近几年,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智利和印度已经在大部分的医院使用基础隔震系统,已竣工近千座经改造后的防震建筑设施。

日本对基础隔震技术的积极采用

即使起步较晚,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日本却迅速增长。第一个大型基础隔震建筑完工于1986年。在日本,基础隔震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其中有几个原因。所有的建筑工程开支都必须预算一大部分作为研究基础隔震设计,大型的建筑公司都积极的往这方面的市场进攻。在日本建筑一间拥有基础隔震的建筑物所需要的批准程序十分简单和标准。由于日本是个拥有高度地震危机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在研究此项技术应用方面拥有过人的需求,以便在长远的未来能够给日本公民和社会提供长治久安的保障。最近,日本宫古省的东北电力公司计算中心,在建筑施工中也广泛使用了高阻尼橡胶防震支座。

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基础隔震建筑是设在神户县散打的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此楼高六层,占地4.7万方米(5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物是由120个橡胶隔震支座支撑。这个拥有3.9秒隔震期,位于距离1995年神户大地震震中大约30公里( 19英里)的建筑物,经历了严峻的地面位移。隔震支座承受的地面位移加速度峰值为400厘米/秒平方( 0.41克),但隔震系统将传至六楼的加速度峰值减至127厘米/秒平方( 0.13 g )。隔震器的估计位移约是12厘米(四点八英寸)一座位于该中心毗邻的固定基础建筑物经历了一些损害,由于该中心使用了基础隔震而丝毫无损。基础隔震系统的使用在日本的日益增加,尤其在神户大地震后,更见显著。由于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在于此地震的表现,使到更多建筑物尤其是公寓大量的增加基础隔震的建筑申请。

建设成本

建筑物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应用与建设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成本:

1)建筑承重与防震施工评估费用;

2)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定制加工与生产费用;

3)安装与施工费用。

上述各项费用约占建筑设施总体建设成本的5%。

应用总结

基础隔震的稳定性,在经过30多年无数次的研究以及反复的测试已经高度的提升,至于其他的问题比方隔离的移位,故障以及意想不到的反应已经大大的减少。再者,制作大型隔震器的困难也已被克服,以现在的技术直径60英寸(1.5米)的隔震器也有可能制造。位于美国Willowbrook,加利福尼亚州的M.L. King/C.R诊断创伤中心,所制作的70个天然橡胶支座是全美国最大的隔震支座,他们所制作的隔震支座是拥有直径1米40英寸的。同时也证实了使用低系数橡胶来制作大型的支座能够提供更可靠的隔震系统。

其中有几个美国建筑项目的基础隔震系统安装更具说服力。美国奥克兰市政厅在1989年的洛马普列塔,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后,加装了110个大型隔震器。伯克利分校建设的一座新的公众安全建设也使用了地震隔离支座。在马丁路德金的文娱中心也全部加装该防震设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赫斯特纪念采矿建筑也加装了隔震器,经典的建筑艺术设施在安装隔震器的过程中,从未受任何影响,但抗震指数却大大的提高了。
第2个回答  2009-06-05
天然橡胶隔震技术能抵御8.3级或更强地震!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生死转换于倾刻,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危害来自于大量缺少足够防震措施楼房的塌陷,如果那些建筑采用了经世界范围内实践检验的防震施工技术,大量伤亡的现实也许会重写,几万同胞鲜活的生命也许不会那么幽怨和无奈的逝去。

技术背景

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于1976年首创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开启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天然橡胶基础隔震技术研发,并一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现为PEER,太平洋工程研究中心)密切合作。

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RRIM)和英国敦阿卜杜勒拉扎克研究中心(TARRC)是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产品研发的先锋。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在过去70多年中对世界橡胶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天然橡胶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仅在天然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研发上就已经累计花费了数亿马币的资金,并且仍旧按每年数百万马币持续投入。马来西亚橡胶委员会(MRB)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和数十亿美元价值的资产免遭地震灾害摧毁。

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在美国、日本、英国得到率先应用,稍后EERC和MRPRA之间的合作促成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支持,并协助制作低成本的隔震系统产品提供给地震灾害频繁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中国、智利、印度。EERC的研究计划,在MRPRA的支持下,使天然橡胶基础隔震系统成为当今世界抵御大自然地震灾害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将把地震波的一部分反弹回地面,另一部分被吸收,从而缓冲地震波传输至建筑物的扭力,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直接冲击损害,并最终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同时,由于高阻尼天然橡胶支座的应用,将减少传统建筑结构及墙体防震加固施工的成本,可降低建筑成本达20%左右。

应用现状

公益设施建筑

` 山麓社区的法律和正义中心,坐落在美国圣安德里亚斯断层20公里(12英里)以外,作为EERC研发计划所开发的其中一项研究项目,是世界首座经验证能够承受里氏8.3级地震的防震建筑公益设施。

核电站设施建筑

实践证明,橡胶隔离技术(RSIT)基础防震设计大大简化了美国核电站安全设计方面的成本、建筑施工时间上的消耗、合乎标准的设备、管道系统以及地震的负荷量施工等。再者,抗震设计的标准会随着附近断层的发现而提高。比方说,某核能发电厂不需要从新设计,而只需提升该建筑设施基础隔震系统就足够了。

EERC在隔震支座设计时,制作以及测试只针对两项核能液态金属反应炉来建设,EERC设计、制作并测试了两种隔震支座:第一种名为PRISM,利用高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只用于提供横向隔离;第二种名为SAFR,利用低形状因数的隔震支座设计,此设计能同时提供该反应炉横向以及垂直的隔离。此测试研究成果也同时显示,不同的形状因数能提供不同的隔离特点,从而使到该研究所更加明白此材料技术的特点。

医院设施建筑

目前基础隔震在医院的需求非常高,主要是因为能加强保护医院的设施以及病患。使用基础隔震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设置建筑物的动态特性,使其在地震时不会受到过大的震动。有几种基础隔震的结构供选择:高阻尼橡胶的基础隔震,摩擦摇摆装置和低阻尼橡胶与额外的阻尼装置等等。选择适当的系统依赖于系统的适用性、成本和特殊功能的需求等。在近几年,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智利和印度已经在大部分的医院使用基础隔震系统,已竣工近千座经改造后的防震建筑设施。

日本对基础隔震技术的积极采用

即使起步较晚,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日本却迅速增长。第一个大型基础隔震建筑完工于1986年。在日本,基础隔震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其中有几个原因。所有的建筑工程开支都必须预算一大部分作为研究基础隔震设计,大型的建筑公司都积极的往这方面的市场进攻。在日本建筑一间拥有基础隔震的建筑物所需要的批准程序十分简单和标准。由于日本是个拥有高度地震危机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在研究此项技术应用方面拥有过人的需求,以便在长远的未来能够给日本公民和社会提供长治久安的保障。最近,日本宫古省的东北电力公司计算中心,在建筑施工中也广泛使用了高阻尼橡胶防震支座。

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基础隔震建筑是设在神户县散打的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此楼高六层,占地4.7万方米(5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物是由120个橡胶隔震支座支撑。这个拥有3.9秒隔震期,位于距离1995年神户大地震震中大约30公里( 19英里)的建筑物,经历了严峻的地面位移。隔震支座承受的地面位移加速度峰值为400厘米/秒平方( 0.41克),但隔震系统将传至六楼的加速度峰值减至127厘米/秒平方( 0.13 g )。隔震器的估计位移约是12厘米(四点八英寸)一座位于该中心毗邻的固定基础建筑物经历了一些损害,由于该中心使用了基础隔震而丝毫无损。基础隔震系统的使用在日本的日益增加,尤其在神户大地震后,更见显著。由于西日本邮政计算机中心在于此地震的表现,使到更多建筑物尤其是公寓大量的增加基础隔震的建筑申请。

建设成本

建筑物橡胶隔震技术(RSIT)的应用与建设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成本:

1)建筑承重与防震施工评估费用;

2)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定制加工与生产费用;

3)安装与施工费用。

上述各项费用约占建筑设施总体建设成本的5%。

应用总结

基础隔震的稳定性,在经过30多年无数次的研究以及反复的测试已经高度的提升,至于其他的问题比方隔离的移位,故障以及意想不到的反应已经大大的减少。再者,制作大型隔震器的困难也已被克服,以现在的技术直径60英寸(1.5米)的隔震器也有可能制造。位于美国Willowbrook,加利福尼亚州的M.L. King/C.R诊断创伤中心,所制作的70个天然橡胶支座是全美国最大的隔震支座,他们所制作的隔震支座是拥有直径1米40英寸的。同时也证实了使用低系数橡胶来制作大型的支座能够提供更可靠的隔震系统。

其中有几个美国建筑项目的基础隔震系统安装更具说服力。美国奥克兰市政厅在1989年的洛马普列塔,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后,加装了110个大型隔震器。伯克利分校建设的一座新的公众安全建设也使用了地震隔离支座。在马丁路德金的文娱中心也全部加装该防震设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赫斯特纪念采矿建筑也加装了隔震器,经典的建筑艺术设施在安装隔震器的过程中,从未受任何影响,但抗震指数却大大的提高了。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lzycsu/blog/item/68d8c6267ba5f9128a82a1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