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党建工作需要着重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

如题所述

  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给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党的建设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复杂情况,更需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深刻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为历史长河中的漩涡和逆流所迷惑,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拒腐防变。
  1、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要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部署开展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主力军。
  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特别注重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着重教育党员:把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努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结合起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广大党员,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本色;增强党的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党章规定用好权利、履行好义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强化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启迪发展思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典型激励作用,鼓励村党组织成员在本职岗位上服务群众,不断推进村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2)深入细致地搞好思想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密切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对他们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任务的教育,进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教育,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不辜负党的期望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在他们中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尊重科学、真抓实干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谦虚谨慎、崇尚先进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宣传基层干部的好典型,推广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宣传他们的精神风貌,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思想作风有问题的干部,要耐心帮助和批评教育;对确实违纪违法的,要及时严肃处理。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加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培训、教育,强化对广大农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3)加强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有领导本地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有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探索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办法,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维护一方稳定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在普通党员层面要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广大党员成为干事创业的模范,发家致富的典型。加强技能培训,促使村党组织成员不断提高应对农村面临挑战能力。还要注重农村党员业务知识、适用技能、工作方法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水平,使其工作有见解、有思路、有方法、有措施、有效果,真正成为工作中的骨干,致富路上的表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农业新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等学习重点,在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村级班子建设等工作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探讨新思路,全面提高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突破难点,健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突破,以调整党小组设置、加强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等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乡镇、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制订好村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换届后集中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培训内容,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镇党校阵地和党员电教等手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2)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按照“让党员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要求,对党员进行经常性地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使党员干部随时可以通过远教设备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科技文化、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对农村干部,不仅注重深化实施“递进培养工程”选能人,更注重加强学习提素质,每年都组织农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种养加工专业户等多次赴外地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增强发展欲望,激发发展热情。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了强化对党员的教育,按照农村党员争做“带富先锋”、社区党员争做“和谐先锋”的要求,根据各村(社区)实际分别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党员先锋岗,让广大党员进行认领,还积极推行党员农村“定岗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为民服务代理制,使每个党员都能立足自身实际找到发挥作用的岗位。
  (3)建立以针对性、实用性、开放式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构建大培训格局。着眼于素质提升,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多渠道、大规模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对有关部门的培训职能、师资力量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要求各部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由县委组织部统筹安排,督促实施。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模式,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县里依托县委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重点加强农村支部书记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邀请省市专家教授对村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政策、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集中组织到县内外观摩,开阔眼界,加强了谋发展、创新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提高培训层次,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外地优秀村支部书记授课。二是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除集中培训外,还组织村支部书记走出去,到外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及时对换届后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培训,使新任“村官”尽快熟悉业务工作进入工作状态。 乡镇党委通过办好“半月课堂”、“镇村讲坛”等形式,组织村干部参加“半月一培训、半月一交流、一月一小结、一季一观摩”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学习活动。二是精选培训内容。大力实施农村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工程和“能力提升”工程,把每年4月份定为“培训月”,进行集中轮训。每年确定一个培训主题。三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及县直涉农部门的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成省级规范化站点,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提供了坚实的阵地。四是突出典型教育。为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机制,把“让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向经常化、制度化转变。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坚持对基层干部和党员实行分类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