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效率的会议

如题所述

1. 主会人的作用不仅仅是发起会议这么简单,你要把控会议进度和方向。如果会议规模是5个人,你还可以自己去组织他们参加,但如果参会人超过20人你干脆让别人来协调开会这件事儿,自己则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如何掌控会议方向上。参会者说话不合时宜或者偏离主题,主会人要及时发现;在大家讨论遇冷的时候及时抛出意见,刺激团队头脑风暴;及时发现小组成员的困惑或误解,私下沟通。
2. 秘书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做会议纪录这么简单,你是落实会议的重要环节。员工每天辗转于各个会议中,会议室也分时间段被各种主题的会议排满。每次开会的主题内容总是转瞬即逝,因此简明扼要的会议纪录将会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那么做会议纪录的人将会成为你思想表达的工程师、分析师或是销售员,可见找个文笔好理解能力强的秘书多么重要。
3. 充分发挥“开会”这种形式的长处进行信息共享。如果开会时总是主会人在不断下发命令、安排计划,参会者感受到的参与度就很低,也会降低对会议内容的关注程度。所以如果你主持会议,一定保证预留与部分时间让大家发表意见,带动参会者参与讨论。通用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Mary Barra)十分注重为每个人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甚至有意地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理念的人坐在同一张会议桌上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差异化人才的建议。
4. 鼓励员工自己设定工作目标。相比于被动地接受命令执行工作,主动情绪更能营造健康的办公氛围,同时也让员工更加积极地完成任务。员工精力会被更多地花费在克服困难上,而不是寻找拖延的借口。领导者在者当中发挥的作用就是督促员工给自己允诺下的工作目标定下时间期限。任何工作都要有明确的完成期限,和进度表。

拥有35年培训经验的企业管理顾问保罗·阿克斯特尔(Paul Axtell)说,员工都希望自己在老板面前表现得很可靠,因此更有动力去完成亲口承诺的事情,但要注意要求他们在给这个承诺加一个时间限制,让这个承诺无懈可击。
5. 幻灯片、演示文稿不一定是好的表达方式。当一个PPT开始播放时,人们的思维也会被变换的图片所吸引而限制发散性的思考。但是开会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讨论工作计划吗?幻灯片这种容易分散精力的展示方法已经开始被很多管理者嫌弃了,亚马逊、雅虎、Facebook等公司的CEO带头摒弃繁复的演示方法,瑞士甚至为此成立了一个反PPT的政党APPP(Anti PowerPoint),呼吁举行全民公决禁止使用PPT。
6. 快停止点名签到,这会让参会者感到压抑。会前点名让大家觉得你在等着抓他们的错误,会形成一种被操控的感觉。如果你期待接下来的气氛是平等对话、轻松表达和头脑风暴,就在开局奠定一个愉悦的基调。那对于那些开会迟到的人怎么处理呢?从效率的角度看当然不能对这种行为置之不理,散会时候私下提点一句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3

一、是会议,必有准备

永远不开没有准备的会议,会议的成本是时间,会议没有结果就是对公司的犯罪,没有准备的会议就等于一场集体谋杀。所以,会议由事先检查制度,没有准备好的会议必须取消。在会议前,必须把会议材料提前发给与会人员,与会人员要提前看材料并做好准备,不能进了会议室才开始思考。


二、是会议,必有主题

开会必须要有明确的会议目的,在会议准备的PPT前3页,必须显示会议主题。 没有主题和流程的会议,就好比让大家来喝茶聊天,浪费大家的生命。会议的主题,要事先通知与会人员。

三、是会议,必有纪律

开会设一名纪律检查官(一般由主持人担任)议前先宣布会议纪律,对于迟到要处罚,对于会议上不安流程进行要提醒,对于发言带情绪要提醒,对于开小会私下讨论的行为要提醒和处罚,对于在会上发恶劣脾气和攻击他人行为进行处罚。

四、是会议,会前必有议程

要在会议之前明确清楚的会议议程,会议运营人员并要在会前书面发给各参加会议的人员,使他们能了解会议的目的、时间、内容,使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相关的资料和安排好相关工作。每一项讨论必须控制时间,不能泛泛而谈,海阔天空。


五、是会议,必有结果

开会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会议如果没有达成结果,将是对大家时间的浪费,所以,每个人都要积极的参与到会议议程中来,会议监督官有权利打断那些偏离会议主题的冗长的发言,会议时间尽量控制在1.5-2H以内,太长的时间会超过人的疲劳限度。会议主持人要设置时间提醒,现在还有60分钟,还有30分钟,还有10分钟。会议的决议要形成记录,并当场宣读出来确认。没有确认的结论,可以另外再讨论,达成决议并确认的结论,马上进入执行程序。

六、是开会,必有训练

培养员工,让员工减少犯错,提示技能,本质是提高了时间价值。很多企业有专门针对如何开会的培训,对每个层级的员工都有足够的“会议训练”,而许多企业缺乏这样的培训:如何开会,如何主持,如何记录,如何追踪,如何对待分歧,如何会场汇报等的。这些必要的训练,会让公司的会议变得高效。

 

开会难免有意见不一或者争论,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开会的效果,适当注意一些艺术和技巧,就会化险为夷,例如要尽量做到在会上公开称赞、私下批评,在会中要做到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争论时也要尊重别人,不可恶意批评别人,对他人的意见如赞同不要忘了公开表示你的称赞,对意见不同也要注意措词,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特别是有上级人员参加时更要注意,千万不能为了体现自己而贬低他人。有时候要采取民主集中模式,开放心胸,容纳意见,要开放自己的心胸去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被自己先有的立场所左右,不要将你的结论强加于人,如果你要公布既定的政策、决定,要在事前说明不容讨论,需要与会人员讨论的一定不能是既定的决议。

七、是开会,必须守时

要在会议之前明确清楚的会议议程,会议运营人员并要在会前书面发给各参加会议的人员,使他们能了解会议的目的、时间、内容,使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相关的资料和安排好相关工作。每一项讨论必须控制时间,不能泛泛而谈,海阔天空。

 

八、是开会,必有记录

一定要有一个准确完整的会议记录,每次会议要形成决议,会议的各项决议一定要有具体执行人员及完成期限,如此项决议的完成需要多方资源,一定要在决议记录中明确说明,避免会后互相推诿,影响决议的完成,这点特别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经常会犯的一个毛病,由于会议没有形成决议,导致会议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更会让一些管理人员误认为开会没有意义,直接影响其不想主持开会或者参与开会。


九、是散会,必有事后追踪
记住“散会不追踪,开会一场空”。加强核对检查:要建立会议事后追踪程序,会议每项决议都要有跟踪、核对检查,如有意外可及时发现适时调整,确保各项会议决议都能完成。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和习惯,企业的高层也缺乏这样的要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