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口头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题所述

一、以读为主线,积累语言文字
多读书多积累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1.读好课文,感受语言,培养语感
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作者的思路。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积累大量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要让学生多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积累语言。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
2.多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量
我给学生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布置每天30分钟的读书任务,要求学生养成每天下午进校后午读的习惯。每周的诵读课上让学生简单交流最近读的书,肯定好书,让学生学会挑好书来读。每周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读物或文章完成一张“读书卡”,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督促他们更好地去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3.多积累,养成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运用起语言文字来才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佳句以外,我还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运用圈划符号划出好词好句,并背诵记忆下来。对一些精彩语段、名家名篇的写作思路、典型的写作结构等语言材料,通过阅读积累,逐渐记忆、储存。随着词汇量的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发展,对学生说话和写话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以说为核心,加工语言文字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及复述课文内容的练习,是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从而丰富和规范其语言,并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对“松杉葱郁”“一命呜呼”“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等词语,我先让学生在查工具书的基础上,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深入理解其意,让学生想象说话,再将这些词语所描绘的内在关系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说,从而强化了对词语的理解,梳理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积累并学会运用了这一组词语。语言文字的训练相当一部分要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复述课文能使学生储存的语言材料活化为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以练为平台,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会读、会说、会写。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化练习包括:学词造句的练习、连话成段的练习、组段成篇的练习、篇章结构的练习等。因此,要把练习作为基础平台,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交流训练,突出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内化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语言转化,如写发言提纲,抄写课文好词佳句等;二是对文章的有些内容进行想象补白;三是对课文内容及结构进行仿写。实践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1.句型模仿训练
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后,应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如,《山中访友》一课第四自然段有一组排比句:“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可以让学生接着往下仿写这一句式,表达对大自然的亲近。
2.引导想象练笔
如,读《怀念母亲》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想象练笔:作者在异国他乡经常做梦,他会梦见什么?请你描绘他的梦境。亦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可以设计练笔: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一张脸,然后请你将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描绘下来。
3.抓特色课文,进行写话训练
有的课文段落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选取的材料都很有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写话训练。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在结构上的特点是篇章和段落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在引导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总―分”结构以《水东的“多”》为题进行课堂练笔。学生抓住了马站人“多”、车“多”、小摊“多”、商店“多”、工厂“多”等来写,将由总后分的写法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教师就是要把课文看做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例子,指导他们在学习中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只有把握住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较好地完成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